时间:2024-04-24
吴全成 王秀娟
摘要:人力资源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建筑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影响提高工程质量和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目标要求,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适应并满足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建筑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4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08-02
一、引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肩负着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型建筑、公共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直接关系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住宅任务,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必须适应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产业组织规律、知识经济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
二、建筑业改革发展趋势
“十一五”期间是建筑业产业成长发展和体制变革的关键时期,建筑业既面临着建设任务增多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体制变革、市场规范和产业素质提高等严峻挑战。建筑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树立支柱产业地位。“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成长发展期,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上,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增加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和以“五纵七横”为重点的国道公路主干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拉动建筑业的大发展,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明显体现出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住宅建设和装饰装修将进一步发展,也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建筑业产业结构的改革促进以综合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的形成。把原来的“生产指挥部”的生产组织方式调整为以项目为基本生产单位,配备生产要素的“项目管理制”。实行“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层次管理,取消了建筑业的“成建制”跨地区流动,使建筑生产方式逐步符合了产业组织规律。正在试点推行的“代建制”将建筑企业逐步成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管理水平高、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综合建筑企业。改革传统经营方式,适应市场需求,拓宽产品结构,是今后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建筑企业必须转换观念,结合自身特点,打破产业界限,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向多产业拓展。
3.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建筑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业化、机械化施工程度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建筑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高。超高层建筑、大跨建筑、地下城市、海底隧道、高速公路与铁路、结构抗震、定向爆破、设备整体吊装、大体积混凝土等工程技术都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建筑业发展的五大方向:智能化、生态化、节能化、由陆地推向海洋、以核电站为主的核工业工程。体现在:(1)建筑对象复杂化、功能化、现代化;(2)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建筑材料革命性发展给建筑产品功能和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的融合促进建筑高新技术的发展,成为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3)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打破人们原先应用知识所受到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建筑业的速度,使建筑业的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4.打造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界限越来越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世界工程承包市场的融合趋势势不可当。产业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中国加入WTO,开放服务贸易条款,中国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作为行业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建筑市场,逐步提高中国建筑业在国际承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份额是中国建筑市场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鉴于此,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工程承包管理和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产业结构与产业模式
1.建筑业产业组织规律。(1)不均衡的生产方式:表现在不均衡的生产规模,建筑产品单件性特点决定了施工对象的大小,一个工程对象所需资源有别于另一个工程对象;不均衡的技术程度,建筑产品的多样性、综合性决定了不同的工程对象所实施的施工方案、选择的施工机械、使用的施工方法不同。(2)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现在临时性的用工方式、劳动投入的弹性、建筑施工的个别性、施工作业的流动性、外包工组织的特殊性。
2.建筑业的弹性劳动力模式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弹性需求。这就使得生产组织的非均衡性特点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为了增加竞争力,要求建筑企业所用工人必须具有很高的弹性,特别是对操作层队伍的需求上。基于此必须构建弹性劳动力模式以适应建筑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1)建筑业人力资源从整体配置上能够满足企业对各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规格的人才或劳动力需求的功能模式;(2)建筑业人力资源从整体配置上能够满足企业或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数量模式,特别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3)建筑业人力资源从开发、整体配置上,能够尽量保持低投入、高产出的成本模式;(4)建筑业人力资源从整体配置上能够满足企业按期完成任务的进度控制模式,满足企业随时随地对劳动力的需求。
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对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
1.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建筑业继续实行“三层”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前面分析,建筑业要求总承包企业、综合承包企业、代建公司是技术和知识密集的管理型企业,专业、劳务分包企业是技艺或技能密集型企业。在整个行业的人力结构上呈现“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项目运作上,实行“管理层”、“操作层”分离,但在实际执行模式上,无论从建筑业产业组织规律,还是从建筑产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和发展来看,建筑业的人力资源结构都是“管理层”、“操作层”相结合的模式。
2.决策层科学化、管理层知识化、操作层技能化市建筑业未来人力资源结构发展的趋势。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密集化、决策知识化、决策集团化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筑生产对象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走向知识化,向知识型和技术型发展。在操作层面上,只有操作层工人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工人实现技能化,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建筑生产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3.“十一五”期间建筑业人力资源结构。(1)以决策科学化、集团化、知识化为基础的科学决策层: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经营决策、资本运营、建筑管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高层决策人员。(2)以知识密集型为基础,以经营管理、技术开发、咨询服务为主体的技术管理层:具有现代宏观经济观管理、建筑管理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行管人员;具有现代建筑领域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经营管理、建筑管理、技术管理、经营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经营管理者;具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咨询、设计、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等知识的专业咨询队伍;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科研和教育水平的科技创新和开发的科技人才。(3)以技师、高级技术工人为骨干,一种技术工人为主体,以初级技术工人和有文化、有建筑常识的熟练劳动者为基础的操作层: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高超专业技能的技师队伍;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技能的高、中、初级技术工人、熟悉建筑常识的熟练劳动者。
4.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对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决定工程质量的是从业人员素质。面对市场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挑战,适应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人才素质是当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重要任务。
建筑业从业人员除具备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环境素质外,还必须具备:(1)必须具备政治能力,体现敏锐洞察水平;(2)必须具备专业能力,体现本专业的技术水平;(3)必须具备经营能力,体现领导协调水平;(4)必须具备管理能力,包括社会能力、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5)必须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只有具备这五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建筑业发展的新时代建筑业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