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福柱 陆 鑫 刘铁鹰
摘要:针对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贸易困境,国家提出了纺织服装产业振兴规划,其振兴路径之一就是加快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而实现此目标的动力来自于专业人才相关素质与能力的科学培养。针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以及国内纺织与服装专业的教育课程体系现状,提出了优化及构建其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块的结构与方案。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专业人才;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10-02
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居民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纺织行业在全国中地位不断提升,纺织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不断上升。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贸易遭遇困境,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纺织服装产业就已经受到了初步影响。2008年,纺织业(包括服装产业)增速持续下降,尤其是下半年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持续回落。同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为中国助推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契机。为此,2009年2月4日国务院提出了振兴纺织业的目标和重要任务,并强调要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均需要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及其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及振兴路径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出口行业,并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分析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是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前提,而随着纺织服装产业的继续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振兴路径就成为实现其今后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
首先,行业稳定增长,内销比重加大。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纺织服装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2004-2007年,中国纺织行业消费保持了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20%以上,平均增速为23.6%。随着出口压力的逐步增大,中国纺织品的内销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纺织品批发零售总额也在稳步提升,2007年内销比重更是高达75%。纺织服装行业的稳定增长,导致对相关劳动力的用工需求的持续增加,在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规模扩大背景下,对纺织服装专业化人力资本的需求会有较大的需求空间,而内销比重的加大也会间接地引导适应性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
其次,内销市场以城镇为主,对中高档服装的消费增多。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服装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农村人口对衣着的消费支出仅为其收入的4%左右,而城镇居民平均在7%左右,这与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有关。中等收入阶层的居民支出比重最大,且人数最多,约占到总人口的84%,是主要消费群体。这类人群的消费特点是实用至上、务实消费,偏好物美价廉的产品,对中低档品的消费相对较多[1]。内销以城镇为主,导致纺织服装产业消费结构的多样化,而中高档服装的生产对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大量的适应性专业人才。
再次,行业平均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技术水平仍然偏低。纺织行业平均生产水平表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的规模效益凸现,单位生产成本降低。2004年时,行业人均利润总额和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0.54万元/人和18.00万元/人。至2007年,二者分别达到了1.07万元/人和28.09万元/人[1]。但是,行业技术总体上仍较世界领先水平有一定差距,自主创新能力和先进技术利用率偏低,成为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赶超发达国家的主导因素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是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研发人员的培养,并且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技术研发和专业化研发人才的投资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根本路径,充分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使用先进适用设备也离不开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最后,企业规模偏低,自主品牌建设不足。中小企业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生产者,由于中小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缺少对自主品牌建设的投入,也就没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导致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高端竞争力。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大力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和中小企业以提高行业集中度,借此提高企业规模竞争力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企业规模的扩大是设立研发机构、提高研发能力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条件,同时,为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就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因而,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二、纺织服装产业专业人才需求的结构分析
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产业及其产品结构升级的压力,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越来越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储备和人力资本投资。鉴于行业数据获得的难度以及辽宁省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故以辽宁省6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为例分析纺织服装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及其特征(见图1)。另外,从被调查的60多家(中、小型)企业专业人才的学历现状及需求结构(见表1),可以看出,在现有专业人才中,中等专业学历人员(中专/技校)比重较大,高学历人员比重较小,相比同类型需求人才比例,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程度较大;多数纺织服装产业不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但是纺织行业技术含量要高于服装产业,甚至部分纺织行业已被列为高技术行业),企业对中等学历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最大,表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但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程度却最大。同时,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结构还与企业规模相关,大企业注重与企业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端人才培养与投资,规模偏小的企业较为需求一线生产与管理及开拓市场的专业人才。
三、纺织服装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提升课程模块优化
通过企业调查得知,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要求是,除具有相应专业技术和相关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专业外语、计算机使用与开发以及敬业精神,同时,不同岗位对知识与技能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复合实用型专业人才称为纺织服装产业人力资本需求的主要特点(当然,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也对高端专用技术人才有相当的需求)。
目前,尽管各专业的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其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知识平台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块等四部分[2]。由于中国的学历和专业教育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讲授课程占据培养内容的主导性地位,占有较大比重,而与行业或企业急需并能够立即应用到生产与管理实践中的专业能力大部分培养过程是在企业实践中完成的,这导致企业不能招聘到满意的专业人才,并且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许多专业人才也可能无法在学校毕业后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也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为此,在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应加大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内容。对于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块的构建应坚持以下要求:
第一,不同学历和专业对于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纺织专业在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要求上比服装专业教学课程的类型和内容要多;高学历教育相比低学历专业教育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要求更多,如高学历更加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低学历教育更加重视基本技能或实践操作等方面,这样在设立实习基地时应该考虑学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应用[3]。
第二,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包括生活方式与理念)等方面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因为纺织服装产业的最终产品多数要归结于居民的生活性消费,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居民的收入、区域文化与不同层次居民的生活理念等都对纺织服装产品的消费结构与倾向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工科类纺织服装专业的课程中一般不设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传统文化(如国学等)相关课程,而这些课程对于提高纺织服装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建议在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块中根据不同学历教育适当调整毕业设计的要求标准,如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应当提高解决生产与管理实践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标准,以此来促进学生提高其科研能力(纺织类专业科研能力要求要比服装类的高);对低学历教育则相应地提高实践技能的考核标准,使其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加入综合素质提升的相关课程(服装类专业的该项课程内容应比纺织类专业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