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郝亚茹
【摘 要】梁启超的九个儿女个个品性纯良,学业有成。其中有三个院士,其他子女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才俊,创造了“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佳话,称得上是子女教育的典范。对于子女的家风教育,梁启超在学习上提倡学风务实、尊重孩子的兴趣发展,以鼓励教育为主;在做人上,教导子女要修身、齐家、爱国。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他的家风教育方式对于当代的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借鉴及典范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家风;当代价值
梁启超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改革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中子女教育上的典范人物。他与两任夫人一共育有五子四女,并且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行业领域里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人才,创造了“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佳话。子女们的成功除了源自于自身的努力,父亲梁启超对他们的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与作用。本文意在通过探究梁启超的家风教育观,与之对当代家庭教育与家风培养的借鉴意义。
一、求学
梁启超一生著述达1400多万字,是学贯中西、开启民智的大学者。按照常理,他本人的成就如此之大,必会对子女的学业要求极其严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梁启超在外是个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政客,在家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慈父。他虽然也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他的孩子们有出息,但从未在求学路上强迫子女、严加管教,而是循循善诱,赞赏鼓励,尊重孩子的兴趣。
(一)学风务实
梁启超教育子女做学问要务实,不要受外界浮躁的因素干扰。时值出国热潮,许多有钱人的家庭送子女出国留学,只是为了求一纸文凭,作为加官进爵的敲门砖。梁启超对于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他在给儿女的家书中教到:“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梁启超借用曾国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句教育孩子:做学问不要太功利,要端正态度,脚踏实地,应把做学问当成一生的追求。
(二)尊重兴趣
对于孩子的专业选择,梁启超秉承兴趣原则。他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点,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专业推荐。梁启超的子女中大多学的不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但凡是子女真心喜欢且对社会有益的选择,他必定全力支持。他曾建议次女梁思庄学生物学,但思庄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又不愿违背父亲,梁啟超得知后连忙写信给思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后来梁思庄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馆学,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三)鼓励原则
梁启超虽然对儿女们的学业非常重视,但是他并不是以成绩来论定优秀与否。当孩子们学习心态浮躁或者学业成绩下降时,许多父母会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梁启超则不然,当子女们学业受挫时他会采取鼓励的原则。二女梁思庄刚到加拿大时,在考试中只得了班里的第十六名。梁启超得知这个“噩耗”后,立刻写信鼓励她:“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一向名列前茅的孩子成绩突然下滑,换成现在的家长,多半会急不可耐地责骂了。但梁启超却第一时间送上了安慰,在这种爱的包容和鼓励下,梁思庄更加努力了。很快,梁思庄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了班上前几名。
二、做人
相比成绩,梁启超一直和孩子们强调,自己更在意的,是子女的人品,他在信里对孩子们说:“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在子女教育中,梁启超非常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在孩子的方方面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教育子女要热爱祖国,以报效祖国为学习的最终目标;要热爱家庭,做一个有孝心,有责任感的人;在生活上,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事物要有正确的判断。
(一)爱国
梁启超生活在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一直拥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国忧民情怀。在民族危急存亡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张变法改革,以开启民智,拯救国家为己任。因此他非常重视儿女的爱国教育。他的九个孩子中有七个都在国外名校留学,在他们毕业之后,无一例外的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致力于祖国的发展与建设。长子梁思成谨记父亲教诲,毕业后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到贫困落后的祖国,在建筑文物保护及城市规划方面为国家做出了极大贡献。幼子梁思礼在美国留学期间就一直是留美华人爱国组织中的骨干。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义无反顾地与梁思懿一家返回祖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全程参与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建设,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爱家
梁启超非常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他与孩子们说话时都是唤他们的昵称。他称大女儿思顺“大宝贝思顺”,称二女儿“小宝贝庄庄”,称小儿子为“老白鼻”,让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在他写给子女的信中,毫不掩饰对孩子们的爱与思念。在一封写给所有孩子的信里,他写到:“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梁启超一直把自己作为年青人的示范,他与两任夫人李蕙仙、王桂荃之间互敬互爱、平等相待。无论是夫妻关系、孝敬老人还是教育孩子都处理得非常和谐。在这样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里长大,他的孩子们也很注重自己的家庭和谐。
(三)修身
梁启超对于孩子们的品性发展要求甚高。他要求孩子们诚实勇敢。梁启超六岁时因一件小事撒了谎,一向“终日含笑”的母亲为此盛怒,命令他跪在地上,“力鞭十数”。并警告他:如果再说谎,将来只能做盗贼、乞丐。这段故事,梁启超一直反复讲给自己的子女听,引以为戒。他还让孩子们从小读《论语》《孟子》,教导他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他主张寒士家风,教育孩子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927年,梁启超对梁思顺说:“你和希哲都是寒士家风出身,总不要坏自己家门本色,才能给孩子们以磨练人格的机会。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在生活态度上,他身体力行地教育子女要积极乐观。在晚年的家书中他写到:“你们几时看见过爹爹有一天以上的发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气?”
三、结语
任何辉煌成就都不是完全的偶然,梁启超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女,背后是一位父亲时时刻刻的苦心教导,言传身教,细心沟通。现代社会家庭教育问题层出,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厌学厌世心理增长、道德败坏者多有之。父母们根据自己的情况与实际问题多多学习借鉴梁启超的家风教育,应会有许多帮助。
【参考文献】
[1]穆卓.梁启超爱的教育——给孩子们的 400 余封家书[M].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2]陈泽环.“使汝等常长育于寒士之家庭”——读《梁启超家书》[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32(05):94-99.
[3]张红霞,孙纯纯.梁启超的家风教育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1):83-8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