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张秋月
【摘 要】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期间大量的外国儿童文学涌入我国。俄国儿童文学以其特有的社会主义色彩逐渐取代西方儿童文学,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流。本文将对抗战时期俄国儿童文学在国内的译介情况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更深入地说明俄国儿童文学对我国人民思想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抗战时期;俄国儿童文学;译介
一、抗战时期俄国儿童文学概况
我国抗战时期为1931-1945年,可以笼统概括为20世纪30-40年代。对应同时期的俄国,在经历了十月革命的洗礼后,建立起先后由列宁和斯大林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浪潮席卷了全俄。但是和中国一样,苏联也难逃二战的迫害。战争激起了大批的爱国之士,使他们笔下的作品迸发出生命的力量,这是战士和平民的精神食粮,也是成人和儿童的情感支柱。
在俄国,30年代是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其目的是塑造苏联年轻公民的世界观。作为整个文学的一部分,儿童文学也有着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儿童文学中出现了一个新英雄形象,即盖达尔作品《铁木儿及其伙伴》中的铁木儿,这一形象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正面英雄形象。模仿他的善行,即帮助年老、孤独的人,成为了40-60年代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马卡连柯作品《教育诗》讲述了街头儿童的命运,在教师的教导下他们不仅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中,而且还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40年代,二战接近尾声,儿童文学创作中出现了新主题,即战争童年。这类作品的主人公通常出生在战争年代,他们身处家破人亡的困境。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不仅完成了自我救赎,而且还帮助和他们一样受难的儿童。卡达耶夫的作品《团的儿子》中便描写了一个想成为情报部门学生的男孩的命运。
二、抗战时期俄国儿童文学在我国的译介情况
(一)抗战时期俄国儿童文学在我国的译介作品数量
本文依据资料(李丽,2010.6),对20世纪30-4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在我国的译介作品做出了整理,发现1930-1939年中共计有258部儿童文学译介作品,1940-1949年中共计有210部。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来自欧洲国家的儿童文学译介作品位列榜首。本文依据资料(李丽,2010.6),对1930-1939年欧洲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国家进行了整理,总计数量为193部,其中来自俄国的译介作品数量为32部,仅次于英国的38部。与此同时,也统计出了1940-1949年中来自欧洲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总体数量为163部,其中来自俄国的译介作品为80部,位列榜首。
总体而言,在30年代我国俄国儿童文学译介作品数量位居前列,占同时期译介作品总数的12.4%;在40年代俄国的译介作品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占总数的38.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20世纪30-40年代俄国儿童文学是我国儿童文学译介的重心,到40年代高居榜首。
(二)抗战时期俄国儿童文学在我国的译介作品主题
这一时期俄国儿童文学译介作品中,以战争、列宁和斯大林的故事、科学文艺主题为主导。
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主流。由于这个时代背景的特殊性,王子和公主的浪漫童话并不能激起儿童内心的共鸣,反而会因看见童话和现实之间巨大差距而产生心理阴影。只有战争题材的作品才能够深切抚慰儿童的心灵,敦促他们成长,完成自我救赎。此类作品如卡达耶夫《团的儿子》等,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与此同时,以列宁和斯大林的故事为主题的作品也得到儿童的追捧。列宁和斯大林身上带有的领袖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儿童。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榜样也是促使他们走上正确人生道路不可或缺的一步。如《关于列宁的传说》等译介作品都得到了廣泛关注。
此外,这一时期我国人民也看到了儿童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向儿童介绍科学知识成为这一浪潮下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这也影响了以科学文艺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译介,此类译介作品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来自苏联的作品,以伊林的作品为主,如《五年计划的故事》等。
简而言之,抗战时期俄国儿童文学在我国的译介作品主题可概括为三类,分别是战争、列宁和斯大林的故事、科学文艺。它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了正面影响。
三、抗战时期俄国儿童文学译介作品在我国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总体而言,俄国儿童文学作品译介是俄国文学作品在我国译介的一部分。所以,俄国文学译介作品在我国发展的原因,也可以用来解释俄国儿童文学译介作品在我国发展的原因。
建国前,我国俄国文学作品译介经历了两个典型的历史时期。
其一是五四运动时期,这是俄国文学作品在我国译介的一个重要阶段。鲁迅先生曾说这是个“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的时期。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浪潮后,我国文学开始汲取世界文学的精华,当时所“借”的其实是世界各国文学的“酒杯”,而俄国这个“酒杯”也是其中之一。其原因是当时俄国刚经历过十月革命的洗礼,中国看到了马列主义的光辉,对列宁的崇拜心理迫使我国人民更深入地苏联和俄国文学。由此国内的翻译家开始大量译介俄国文学作品,而儿童文学也是这“酒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二是抗战时期。战争使中俄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也使两国的文化交融在一起,相同的情感在同一作品中得到了共鸣。并且此时期很多俄国文学作品都渗透着社会主义思想,我国人民对这类思想的渴求也驱使着俄国文学译介的持续发展。而儿童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在他们孩童时期的心中种下社会主义的种子是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另外一个原因是儿童文学也有其脱离成人文学相对的独立性。作为一个国家的希望,尤其是一个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家来说,必须给予儿童更有希望的精神食粮。因此大批的翻译家全力为他们灌输正能量的思想,为他们完成自我救赎铺垫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俄国儿童文学译介作品对我国人民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战时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先进的青少年战士,他们心中有着家国情怀和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抱负;同时,在他们心中也萌发了和俄国良好友谊关系的萌芽。更重要的是,俄国儿童文学译介作品也促进了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以抗战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比如陈伯吹小说《华家的儿子》是抗战时期儿童文学的代表作。之后,大量以儿童为主人公的话剧作品在全国盛行,许多抗日小英雄深入人心。他们不再深陷于国仇家恨的痛苦之中,而是化身为有勇有谋的小战士。这不但开创了我国文学的新天地,也影响了我国人民未来的民族性格。
总体而言,在抗战时期,即20世纪30-40年代,俄国儿童文学在我国译介作品数量位居前列,并且因其思想内容先进和两国关系交好等原因,在我国被持续译介。这是中俄两国值得赞颂的文化交流历史,也为现代作品的译介铺设了良好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丽. 《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6.第30-32页.
[2]许诺晨.抗战时期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和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的发展.皖西学院学报.20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