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及建议思考

时间:2024-06-05

曲广宇 孙书俊 张晓龙 丛铭

【摘 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覆盖面的扩大,信息化正成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工具。从国内外情况看,“互联网+”很可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难题提供一条新路。本介绍了“互联网+”助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重点领域,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资源偏紧和农业环境恶化的制约因素日益突出,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和任务。与此同时,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互联网+”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和发展机遇。积极借力“互联网+”,将有助于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中的一些难题,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效果和水平,其本质上是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业资源环境治理转型的新革命,这既是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

(一)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

通过智能种植灌溉,更好地保护利用水资源。针对大田种植分布广、监测点多、布线和供电复杂等特点,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智能气象站和无人机等装备,远程在线采集土壤墒情、气象信息,实现墒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远程自动控制灌溉等。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获得农作物最佳灌溉时间、灌溉水量及节水措施,科学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灌溉,达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目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通过耕地质量在线监测,更好地保护利用土壤资源。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监控和调查评估,对于保护利用土壤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利用物联网、“3S”等信息技术,整合土地现状图像、卫星遥感影像等空间信息,通过定位监测、耕地地力培肥、土壤有机质测定等方式获取耕地基础资源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业务技术标准和决策分析模型,实现对耕地质量数据深入挖掘分析与可视化展示,满足耕地质量高效管理和分析应用需要。

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更精准地配置利用农业资源。在现代大棚、大型园区生产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农业数字化管理应用是未来趋势。利用物联网和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业标准化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农业自动化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实现灌溉数据、运行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壤生理、生化、农残成分数据的自动采集,对生长环境实时监测和调节,提升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实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二)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监测治理

精准施肥减污。以地理信息技术为空间基础,以耕地基础信息为数据支撑,通过“互联网+”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因地制宜研发适用的手机终端应用,根据土壤属性、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结合地块的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为每一块耕地设计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为广大农户提供精准、权威的肥料配方数据,从而降低种植成本、增加产值,最大程度地降低施肥对环境所造成的面源污染。

精准用药减污。通过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及农药施用管理云平台,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手段,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对症、精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作物农药的使用量,积极推进农药使用零增长。通过植保专家和测报员的线上互动和现场指导,避免病虫害范围扩大和盲目使用农药,使植被保护和减少用药实现双赢。

精准监测控污。针对我国区域性的典型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特征,开展相关数据动态采集和分析,以多空间尺度和长时序监测为基础,建立区域污染信息空间属性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国性的污染物监测评价预警综合监管平台,重点解决监测数据的统一在线监测、数据整合和分析反馈问题,对不规范的田间操作和不达标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为农业资源环境监管、评价、执法和决策提供支持,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治理技术或模式的局部化问题。

二、提升我国“互联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效果的政策建议

(一)研究制定基于“互联网+”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信息化规划

一是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出发,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制定完善相关信息化规划蓝图,保障农业资源环境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生态文明程度。二是广泛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技术,完善耕地质量、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产品产地污染等监测网络,提高农业资源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努力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使更多群体受益。三是把传统监测与在线监测结合起来,把网络监测与移动监测结合起来,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资源要素保护为主线优化监测布局,扩大动态监测范围,提高监测效率与质量。

(二)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信息化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

一是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数据采集终端、基础支撑平台、应用软件服务等资源要素,建立集数据采集、传输、清洗、分析等业务于一体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监测信息系统,进一步扩大监测网络覆盖面,为决策和服务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加大对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用“互联网+”手段大力消除“信息孤岛”,促進农业资源环境信息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实现环境、气象、生态等各类监测信息的在线化和数据化。三是加快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互联网+”的集成和融合,建立和完善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大数据平台,为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户提供农业资源环境信息服务。四是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建设,服务于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开放共享的对接过程,必要时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三)推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一是加强立法顶层设计,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作为独立的法律适用对象,推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专门立法,完善地方法规与部门规章,逐步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二是研究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信息采集、共享、开发、开放等方面制度,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三是探索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支持保护政策的互动机制,加大对“一控两减三基本”等重点工程的政策支持,在政策法律层面上把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与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与良性互动。

三、总结

近年来,我国农业面临着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等现实问题和严峻挑战。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为加强农业资源环境基础数据监测、提升服务支撑能力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互联网+”将打破传统单一、固定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模式和手段,使互联网的思维意识、创新成果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47(03):250-252+385.

[2]李靖,张正尧,毛翔飞,张汝楠.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评价及优化建议——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03):26-33+110.

[3]张铁亮,李玉浸,刘凤枝,周其文,郑向群,王伟.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分析[J].生态经济,2010(09):91-94+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