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李美英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的全面提升,但受利益为先、金钱至上等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文化特别是群众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旧突出,发展缓慢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文深入调研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为我国的群众文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群众文化;解决措施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实施主体,以形式丰富的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文化。群众文化能够为新时代和谐社会提供有效助力,能够切实丰富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可以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有效抓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群众文化发展水平也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仍然面临着很多瓶颈性难题,群众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一、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的中的主要问题
1.群众文化发展缺乏明晰的方向。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同,文化发展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上,对本地区的文化发展方向基本缺乏一个清晰的认知,文化活动特别是基层文化活动同质化、形式化和模式化现象严重。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化、娱乐化、同质化和低俗化现象突出,难以展现新时期我国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受缺乏明晰发展方向的影响,当前我国能够体现地区特色或民族特点的文化活动少,能够全民参与兼顾各年龄段人群的文化活动少,能够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的文化活动少,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定义和主要开展方式等内容也处于非常模糊的状态。
2.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受经济收入水平、地区党政领导意识和企业投入力度等因素影响,我国各地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不平衡的状况较为严重。经济发达城市社区能够获得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投入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也相对较多,相对应的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也相对较高,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而老旧社区一般很难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除基本的保障性支出外,很难再投入资金到文化设施建设中,这类社区的文化活动社区陈旧落后,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难提高。
3.农村文化水平亟待提升。新中国成立后,以农村乡绅为代表的传统礼俗文化迅速消失,而适应新时代的农村文化却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出现了两种需要重点关注的文化现象。一是农村文化空心化现象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城市相较于农村来说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机遇,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规模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城市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造成农村文化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留在村里的仅有老人和学龄儿童,很难开展针对他们的文化活动。二是文化活动低俗化、恶俗化现象依旧存在。缺乏产业支撑的农村地区居民很难自发开展符合新时代价值理念的活动,农村地区赌博、观看低俗表演等活动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此外,以婚闹为代表的农村地区恶俗风俗也逐渐遭到社会的一致批评。农村地区文化水平如不能快速提升将对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4.文化下乡模式成效不明显。为体现上级政府对基层群众的关心和关爱,每年各地都会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希望能够改善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当前的文化下乡活动存在很多问题,受群众欢迎程度不高。一是基层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的要求提升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智能化手机的快速普及让农村居民的眼界更为宽广,对文化娱乐活动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却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基层群众对文化下乡活动的接受度逐渐下降。二是文化下乡的品质在下降。文化下乡的模式开展了几十年,但主要形式和作品内容却没有根本性改变,文化下乡的实施主体对基层居民的文化需求认知仍然停留在旧的水平,一场演出往往是由几个节目临时拼凑而成,节目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三是文艺作品质量提升速度不足。文艺创作需要扎根基层,从群众生活出发,表现百姓疾苦,表达群众诉求,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而当前受价值理念因素的影响,年轻文艺工作者很难能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处出发,认真创作符合基层群众文化要求的作品,这使得文化人才队伍断层现象严重,文艺作品质量下降,也最终使文化下乡活动成效大打折扣。
二、新形势下强化群众文化的解决措施
群众文化的加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群众文化的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要紧跟时代变化,准确把握群众需求,立足群众实际,创作群众接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产品。
1.切实发挥党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各地党委应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本地群众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依托基层党组织加强群众文化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文化相关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准的群众文化设施和群众文化队伍,让每个社区和每个乡镇至少拥有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二是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参与群众文化建设。鼓励基层开展“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文化项目,当地党委和政府应以政府购买的方式支持民营经济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三是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未来各级党委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贯彻,让此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改变部分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庸俗、媚俗、低俗的现状。
2.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整合城乡文化资源。要在城市社区和村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平台,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挖掘特点、发展特色,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体系。一是要堅持群众文化群众办的原则。坚持群众文化需要导向,坚持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坚持以群众为本的思想,将原来不成体系、不成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为团结有序、相对集中、内容健康、理念先进的群众性活动。二是要搭建平台,激发热情。社区和村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各异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基层文化队伍提供展示的舞台,充分调动基层文化和文艺爱好者的参与热情。三是重视发挥团队作用。要在基层文化团队间开展评比和竞争机制,提升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步引导基层群众的全体参与。坚持服务与引导相结合,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注意弘扬主旋律,践行新理念,让文艺作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3.注重城乡文化资源的横向共享。城市文化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有着天然的互补性,未来应注重对城乡文化资源的横向共享,建立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寨的文化交流机制,促进城乡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保持特点、凝聚共识,促进城乡文化的充分交流和合作。政府可以作城乡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帮助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寨寻找合适的群众文化合作伙伴,城市社区可以到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农村居民也可以到城市社区进行节目表演,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农村地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适时开展乡村旅游。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资源的投入力度,逐步缩小城市和乡村间的文化硬件差距,形成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充分交流、相互融合的良好氛围。通过文化交流和融合,拉近城乡居民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城乡间的文化隔阂,为构建核心社会贡献力量。
4.强化群众文化活动的保障体系。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应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各方面意见,科学制定本地区群众文化建设规划。城市社区要以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支持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形成文化活动团队;农村村寨要依托乡镇文化站,组织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群众文化团队,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相当水准的农民艺术家,努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建立基层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比机制,对先进地区、先进团队予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规范基层文化建设,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5.加强新技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新技术在群众文化建设重大重要作用。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声音和影像采集工作,建立地区文化活动资源库,并向地区居民免费开放。提升文化资源共享技术,增大文化信息资源的的传输速度,实现跨区域、跨城乡的文化资源存储、交换和整合,提高地区文化资源供给的速度性和便利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特色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提升运用新技术手段增强群众对文化活动体验感受的能力。加强设施应用技术培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设施应用宣讲会、文化服务体验等途径转变城乡居民文化设施共建共享的技术观念,扩大设施应用的受益范围。
【参考文献】
[1]金亚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大众文艺,2013(2):P33.
[2]張宏.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P21.
[3]刘庆光.试论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P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