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时间:2024-04-24

杨冬玫

摘要:人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在较低层次上讲,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这种投资会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存量,改善劳动者素质,意在提高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讲,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必需的投资,它追求的不再仅仅是“物”的增加,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已经进入所谓“知识经济”的当今社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可以提高全民的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17-02

一、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

1.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在1960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人力资本投资”演说,作为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也作为人力资本概念被正式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标志[1]。

舒尔茨通过探索二战后德国、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等国家经济速度增长之谜,发现单纯从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角度,不能完全解释他们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原因,他认为传统的资本理论之所以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这种现象,就在于漏掉了“人力资本”。传统资本理论是在资本的同质性假设下构建的,所谓资本同质性假设是指所有的资本是相同质量的,他们只存在数量的区别,等量资本可以获取等量利润。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资本形态,(指资本品)可以转化为同质资本。而我们生活的现实中,按照传统资本理论无法解释上述现象,因此,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针对传统经济学资本同质性假设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及人力资本概念。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质量或其技术知识、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资本。舒尔茨认为,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人力资本,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投资结果才是人力资本,也就是说,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看做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看做是投资的产物时人力资源才能成为人力资本。

2.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西奥多·W.舒尔茨曾归纳说,人力资本投资集中在五个主要方面:(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概括地说包括影响人的预期寿命、体力和耐力、精力和活力的全部开支;(2)在职培训,包括由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商社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5)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2]。本文认为,狭义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由各级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家庭和个人进行的正规教育投资、对劳动者进行的广泛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投资、由政府或公司组织的各种一般培训和特殊职业培训投资、由政府提供或居民个人负担的包括预防医疗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等健康投资;而广义的人力资本投资则包括能够提高劳动者体力、智力、技能等人力资本要素水平的一切必要支出,即除上述狭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外,还包括“干中学”的支出、由父母作为代际教育的家庭非正规教育支出和所有对改善人类体能和智能有直接影响的衣、食、住等支出。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定性是从三方面展开的:首先,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力得到多方面发展的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的实质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它既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自然力,也包括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锻炼、培养与学习而形成并积淀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然而在旧式分工存在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不得不在狭窄的领域和职业上发展自己的能力。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社会内部分工的特点,在于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了职业的痴呆。”“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一方面却偏废了其他各个方面。”[3]其次,全面发展的人是在丰富、全面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发展的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正是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基本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能力的体系。正是实践中需求的变动性和多样性使人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存在,决定了人具有趋向全面发展的要求和能力;第三个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三阶段理论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这就在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铺设了由此及彼的桥梁,不仅使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的理想和价值目标而存在,而且把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从而为在现实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方法论指导。其三,全面发展的人是扬弃了“异化”的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导致了人及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异化,从而使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4],对对象的占有也是以非人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如马克思所认为的:对对象的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而应当理解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本身就是实现社会更高目标的重要步骤。在较低层次上讲,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这种投资会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存量,改善劳动者素质,意在提高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讲,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必需的投资,它追求的不再仅仅是“物”的增加,更是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这可以说是现代人本经济学所揭示的一个基本原理。经济发展,既是财富的发展,又是资本的发展,不论是资本的积累还是财富的丰裕,说到底都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再生产在动态上不断扩张累积的历史过程,无外乎是人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不断丰富和张扬,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历史性演进,并且在此过程中使人本身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人力资本是指具有知识、技术、信息且在市场交换中起主导作用的高级劳动力,它主要是由知识、技术与信息组成。自然形态的人,欲锤炼成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技能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力资本的人,是需要一定的投资的。这种通过对人力的投资,增加人的生产与收入能力的活动被视为人力资本投资。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增加人力资源投入,重视开发人的智力素质和能动力量,使之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改善国民经济状况的根本措施。

四、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角度上讲,它不仅包括人获取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也包括社会平等、减少失业、消除贫困、享受医疗和教育、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保护妇女和少数民族的权利等。从以人为主体的角度上讲,它包括了三个层次上的内容:一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二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三是人的潜能的发挥。从人口角度上讲,就是要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论从哪种角度看,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对人的全面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

2.人的能力的开发具有无限性。人的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后天个人、家庭、社会投资培养的结果。人类自身潜能是无限的,人的劳动能力的开发是无止境的。随着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加强,人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们的知识技能水平都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3.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它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知识、技能、体能和劳动意识是人力资本的基本构成。人的劳动能力,或者人力资本的存量代表了劳动者的素质。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了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迁移以及收集价格和收入的信息等多种形式。当代发展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随之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工作熟练程度和劳动意识的改善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

4.人作为生产者,其有效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人口或劳动者的内在质量,而不是取决于人口或劳动者的数量。在人口素质低下的情况下,即使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也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短缺。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而且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还将有助于重塑人的道德品格、精神本质,还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协调、适应和创新能力增强,这些将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创造基本动力。

5.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学习不可能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事情,没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可以终生受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为时代所淘汰。知识的社会和创新的社会要求我们学会尊重人、尊重自由和尊重创新,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要注意加强对人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精神素质。只有健全的个人,才能建设健全的社会;只有个人的全面发展,才有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

[责任编辑陈丹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