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修辞诉诸理论看朴槿惠总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时间:2024-06-05

张鑫

【摘 要】演说是体现演讲者渊博学识,雄辩口才以及个人魅力的重要手段,它的目的是在听众毫无意识的状态下打动并说服他们,最终实现演说的目的。成功的演说与修辞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可以使演说变得生动、有说服力。本文以新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为理论基础, 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为对象, 通过对演讲辞中理性诉诸与情感诉诸的修辞赏析,揭示演说以理服人、以情服人的劝说效果。

【关键词】理性诉诸;情感诉诸;演讲辞

一、引言

本文以新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为理论基础, 通过对朴槿惠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辞中理性诉诸与情感诉诸的修辞作用赏析,揭示演说以理服人、以情服人的劝说效果,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段以及理性诉求和情感诉诸的运用。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修辞学与演讲稿结合起来,确保了其丰富的实践性。在朴槿惠总统的演说中,修辞诉诸的运用使其语言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由此可见,对演说中的修辞运用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对于掌握演说技巧、实现演说目的,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二、诉诸理论的背景

西方修辞学在中世纪是一门很受欢迎的学科。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演讲就是对听众的一种说服,让听众形成某种判断,认同、赞成并采纳自己所持的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修辞学是研究如何能够达到最大的劝说效果的一门学科。”亚里士多德就演说如何取得成功提出了三种基本说服方式:人品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在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后两种说服方式。情感诉诸是指通过对听众心理的了解来诉诸他们的情感,用言辞去打动听众,即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演说者通过带有倾向性或暗示性的语句向听众施加某种信仰和情感来激起他们的共鸣,并最终促使他们产生行动。理性诉诸,即“逻辑论证”,它既是对理性推论的研究,又是对言语逻辑的研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修辞诉诸理论,对于演说者如何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服人的演说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诉诸理论的运用

(一)情感诉诸和以情感人

情感诉诸是指通过对听众心理和思想感情的了解来诉诸自己的感情,并用言辞来打动他们。亚里士多德的情感诉诸论对演说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它说明在演说的过程中,演说者必须要了解听众的感情,用富有感情的话来打动听众;演说者必须善于掌握、调动,有时甚至还要迎合听众的情感和态度。因为只有激起听众的共鸣,才能进一步促使他们产生行动,以此来达到演说目的。

朴槿惠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多次引用了中国的古语。为了表达自己见到清华学子时的心情,朴槿惠讲到:“今天很高兴来到中国名牌学府清华大学与各位见面。见到各位,使我想起了中国古典《管子》中的一句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百年之际,莫如树人。”朴槿惠通过借用中国古典《管子》中的名言,不仅表达了自己在见到清华学子后,想到他们将在不久的未来步入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想到在不久的未来,他们将凭所学知识,为中国的崛起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的发展事业注入一股新鲜血液…看着眼前这些优秀的学子们,想到他们将在不久的未来尽情发挥自身潜能,朴槿惠感概言“…莫如树人。”这不仅是对清华学子的肯定,也表现出当今中韩两国都十分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韩国文化自古以来深受中国影响,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朴槿惠通过引用中国古语,勾起了与听众共通的文化情感,起到了加深情感、拉近距离、激起共鸣的效果。她不仅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更是将演讲在一开始就放置在了一个气氛融洽的环境中。为演讲在后面的展开做了铺垫。

朴槿惠在演讲中提到:“很久以前我去过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真是太对了,我被那里的街头巷尾所深深地吸引了。”朴槿惠引用中国古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自己对苏州美景的印象。这句古语不仅表达了对苏州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还激起听众们的情感共鸣;不仅说明了中国苏州地区景色秀丽、令人流连忘返,同时还激发听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此来达到迎合听众情感需求的目的,推动并促进了演说目的的实现。

朴槿惠借助情感诉诸,成功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并为演讲营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在演讲中,朴槿惠还通过满足听众的情感需求来激发其共鸣,这为自己演讲目的的实现打下了成功的铺墊。

(二)理性诉诸和以理服人

例证法是理性诉诸的一种重要的说服方式。例证法是一种归纳推理法,由个别推向一般。它是用许多类似的具体事例来证明、概括自己的结论。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用典型事实来打动人和说服人是其显著优点。为了使演讲具有说服力,朴槿惠在演讲中多次用到了这种方法。在演讲的开始阶段,朴槿惠讲到:“清华大学培育了包括***主席在内的许多政治领导人,并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奖者。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各位也将为中国开启美好的未来。”朴槿惠运用例证法,将习主席和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奖者作为例子,不仅证明了清华大学是一所人才辈出的学府,同时还增强了“在不久的将来,在座的各位学子也将为中国开启美好的明天。”这一推论的说服力。

除此之外,朴槿惠为了证明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友好发展速度之快,讲到:“…中韩贸易额增长了40倍,来往中韩的飞机和船只一天超过一百趟。两国各约有6万名学生在对方国留学,其中,有1400多名韩国学生就读于清华大学。”朴槿惠借助几组具体数据,证明了中韩两国在贸易、交通、文化等领域交流密切,两国间的友好事业迅速发展。在此,例证法不仅大大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同时还将演说内容具体化、客观化,使之更易于被听众接受。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朴槿惠运用理性诉诸的例证法,成功的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这种方法将演说内容加以客观化,有效地激发了听众的参与意识,从而推动了演说目的的实现。

四、结语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诉诸理论对于提高演说者言语艺术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演说者只有了解听众的心理和情感,用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话语、言辞与听众进行交流,才能感动并打动他们;只有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激起听众的共鸣,促使他们产生行动,来达到演说目的。由此可见,对演说中修辞的运用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对于掌握演说技巧、实现演说目的,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小兵.奥巴马竞选演说的新修辞分析:认同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9(4).

[2]何晓勤.演讲·劝说·诉诸·语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

[3]牟晓鸣.亚里士多德与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04).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