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06-05

郭冉冉

【摘 要】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转型,新型的人才需求模式对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针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新模式。高校作为我国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及时有效的推進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新课题。本文针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其构建的意义,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根据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适应新时期的市场人才需求,解决大学生就业晚,就业难等问题,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将传统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模式相结合,在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完成实践教育新发展,增强其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创业创新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相当数量的高等院校对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仅仅将其作为大学生毕业前就业的一项指导内容,认为应当以课外时间为主。而部分重视创业创新教育的院校,通常只是局限于组织开展创业活动与创新竞赛活动的层面,而此类活动仅是少数学生参加,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只是旁观者和局外人。

(二)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

部分高等院校没有很好地将创业创新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建立相应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基础教材及评估体系不配套,导致创业创新教育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相关教学的方法、形式及内容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师资力量对创业创新教育的保障不够到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数量不够、缺编较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引进难度比较大,现有师资力量疲于应对,无法满足创业创新教育工作。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国际上从事创业创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多数是有着投资与创业经验的经理人,对企业经营工作十分熟悉,而国内高校即使设立了创新创业课程,由于负责教学的教师大多出身于高校,没有创业创新经验,教学工作多为理论讲解。

(四)创业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机会不多,实践活动在时间安排、场所资金、设备技术及信息等各方面多数高校差距较大,面向全体在校生的实践训练开展得还不够,普及程度不高,创新成果在教育实践中转化率还不够高,还不能给大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向性

当前创业创新教育在价值理念上导向作用不明显,存在着功利化的教学倾向,在教学活动的运作中通常只是为了竞赛而竞赛。所以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把敢于承担社会性责任、甘于奉献的品质等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规划及人才培育的整个过程当中。

(二)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交融性

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不能与专业知识教育相互脱节,必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从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关系看,专业课程教育是创业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创业创新教育则是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化和应用。因此高校要把创业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入、共同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性

当前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教学对象多为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而教育教学的时机多选在即将毕业的前一年,这种教学方式和过程具有应季性、短期性的特点。而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和能力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步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到人才培育的整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统筹考虑、分步实施,不能急于求成。

(四)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性

分类分层施教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创业创新教育要取得成效,同样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因此高等院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针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的不同需求,针对大学生在志向、兴趣及个性等差异,精心设计和实施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和活动安排,满足不同教育对象在创业创新上的发展需要。

三、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路径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各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站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高度,深刻认识创业创新教育对于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的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意义,思想上应当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日程,统筹协调、整体规划,面向在校的全体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科技创新实践工作格局,确保创业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师资,优化课程

高校要积极打造通晓创业创新教育理论和企业运营管理的复合型教师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强化对在职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可安排其在企业中挂职,提升实践经验与实战能力,另一方面聘请创业创新的知名企业家及成功人才担任兼职讲师,提升教学效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打破各学科、各专业的限制,建立健全不同的层次、学科及专业的高校创业创新教学课程内容体系。

(三)注重实践,建好基地

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强与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积极建立与特色专业相配套的创业创新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探索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健全学校、省、国家及国际等四层竞赛选拔机制,给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能力测试、相关项目的评估及创业创新项目的孵化等,创建实践的载体和平台,帮助其积累创业创新的实践经验,逐步提升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四)立足服务,强化保障

高校要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在教学基础材料、资金资源及教学场所等各方面支持力度,强化纵向化的拓展,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选择优质的创业创新项目,积极扶持、鼓励创新,使高校真正成为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的助推器与孵化器,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 王占仁.中国高教研究.2015(07).

[2]朱兴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赵军;吉林大学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