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有企业该怎么改?

时间:2024-06-05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特聘教授张军:

自从90年代后期国企改革后,国企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政府拥有的完全国有的企业之外,出现了更多的现代公司和公众企业,有国有持股、政府控股等多种形式。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改革方案,要有可操作性的话,必须要有分类的基本架构。此次《决定》,更多的是把国企改革分门别类化,什么样的国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目前来讲比较符合中国实际情况。要遵循分类改革的方案,未来五年,国企改革将出现比较大的动作。

《决定》用分类指导把国有企业这一整体而模糊的概念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改革。未来五年,如果大力推进分类改革的话,10年后就会变成这样的状况:一些领域内存在公益性企业承担政府的部分公共职能,而大量国企完全市场化。将来更多的是公众企业,不是国有企业,国企只是集中在小量公益行业中去,主要由国有资产增值的这部分收益来投资。于是,“国企”这个词就进了博物馆。

现在是保留了国资委。理想的状况是,“分类”后,国资委管的还是国资,不可能管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动。国资委以后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不再去管国有企业,更不去管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就是所谓公司治理层面上的事情。现在国资委还是管国企的老总,行政色彩很浓。将来的方向是国资委是国有资产使用者的代表,大的国有企业股东可以行使所有权,不能去干涉企业的治理。

方案还特别指出,将来要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把国有资产问题变成投资公司问题,这是方案里面的一个亮点。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为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提供一个更好的机制,理应是接下来应该加快推进的事情。将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不需要依托任何一个国有企业,可以对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甚至可以去海外投资。但现在的状况是,一头是国资委,另一头是国企的架构,这个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也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我的看法是,要收起国有企业的战线,不能再扩张了,这也不符合本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我们在国企国资改革上,不能一味套用新加坡模式,我们还有很多需要面临改革的方面,也有本身的特殊条件。在目前分类改革的模式下,不同行业、地区、领域也应该允许有一些不同的做法。这是我们的条件决定的。我认为,我们的国企国资改革要学习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很难,新加坡的国企运营模式透明,公正和有效率,是它的政府精英治理水平的缩影,我们的政治发展水平还达不到。我们还是把国资与国企分开,把大多数国企变成市场化的公众企业比较靠谱。与其照搬新加坡的模式,不如大幅度降低政府和企业的关联度或是政府对企业的控制程度,这样风险更小。

从过去的情况看,上海的经济主要靠外资注入市场活力。而“国企”总体上还是铁板一块,国资占比非常大,政府控股股份比例非常高,多在百分之六七十。上海国企在股权上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不把过高的控股比例降不去,不稀释和分散股权结构的话,不让更多的民企民资参与上海国企改革的话,将来国有资产的经营将来也会面临比较大的问题。我相信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应该会加快市场化的步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