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3年上海商业大型企业经营数据解读

时间:2024-06-05

方彭君

近商业系统组织力量,对上海数百家大型商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并整理出前100家企业,从中获取了有益于商业研究和制定政策的有效依据。

现将100家商业企业的经营数据汇总,并予以解读。

a包含各类所有制企业

国有40户占40%,外资23户占23,股份20户占20%,民营17户占17% 。

b包含的业态和行业

商业集团(综合)28户占28%,超市22户占22%,百货服饰商业15户占15%,生产资料12生产户占12% ,饮服业10户占10%,其它9户占9%,食品商业4户占4%。

C包含的经营方式

零售40户占40%,批发3户占3%,批兼零23户占23% ,饮服13%占13%,综合{产供销}21户占21%。内贸91户,占91%,外贸4户,占4%,内外兼营5户,占5%。

一、上海商业大型企业在上海商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作用

100家大型商业企业的规模,在全市商业经济中的地位凸现,2012年全年销售11021亿, 比上海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387亿,多出3794亿。

100家大型商业企业, 其销售规模区间最低为3亿,最高为1900亿元。企业规模差距较大,其中: 1000亿以上2家,500亿以上3家,200亿以上8家,100亿以上8家,10亿以上共61家,10亿以下18家。超百亿占21%,超10亿占82%,10亿以下只占18%。企业的体量尚可。

位列前5位的大企业共销售5183亿,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占100家大型商业的47%。

位列前10位的大企业销售达6825亿,占百家的62%,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2%,上海商业的规模不小,集中度不低,足以反映上海商业的规模情况。

上海商业集中度高显现出:

一是,商业集团占位明显,在前10位中集中了百联集团,光明集团, 两家销售达3000亿,这也反映了上海大型商业高度集中的企业架构。全市有市、区二级国有商业控股的商业集团14家,与非国有的合计共有28家集团企业,对提高上海商业的集中度极为有利。

二是,上海又是商业总部经济的设置地,如康成、大润发、百胜、美特斯邦威等许多外资和民营企业把总部建在上海,上海也是本地商业向外拓展的总部所在地,如百联、光明、农工商、良友、糖业烟酒都是面向全国的总部。

二、 上海商业在开放中加强竞争

上海100家大型商业中外商有23户,占23%,,比前二年增加三户,在近来商业蒌缩的态势下,外商却得到发展。上海是外资商业发展的宝地。总部在沪的康成大润发业绩不俗,已位列全国连锁业和全市商业的第四位, 百胜餐饮占全市百家中的第五位,麦德龙,沃尔玛,欧尚等外企,在超市买场类形态中,外资优势尽显,都取得不俗的销售份额,外商涉及百货,餐饮,时尚快餐等各类形态,外资商业的销售增幅达10%,比百家大型商业平均增幅2.12%,多了近8%。

大型民营企业有永达、月星、苏宁、永乐、家得利、小南国、文峰这些商业企业都列在百家企业之内。民企的增长幅度较大20%。

上海本土商业百联、光明、农工商、糖业烟酒、良友、新世界、豫园、徐家汇商城等大型商业仍起着主导地位。户数占40%,销售占46%。但发展却是增长—8.68%

各类所有制大型商业企业销售状况

国有4993亿占45.49%,股份制2531亿占23.55%,外资2222亿占20.66%,民营1110亿占10.32%。

以上数据显示上海大型商业,仍以国有商业占主体地位。如再把有国有成份的股份制商业合并计算,其占比更高。但前年国有占比71%现仅为45.49%下降幅度较大,外资商业比例从过去的13%提升到20.66%有一定增长,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外资比例并不高,尚有发展空间,民营已从5.56%提升为10.32%增速近一倍,但尚显得规模过小,整体占比不高。它们是上海商业发展的簿弱环节, 现有在沪民营商业规模较小,许多大型民营商业缺乏总部迁往上海的热情,这不利于加快上海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经济体量的增加,提高上海商业的活力, 形成上海商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分重要。

各类大型商业业态的销售所占比重的分析:

综合(集团) 销售4488亿占49.08%,超市销售2394亿占22.25,生产资料销售1732亿占15.19%,餐服销售734亿占6.83%,百货服饰销售315亿占2.93%,其它销售269亿占2.31%,食品商业销售32亿占1.41%。

以上数据反映销售集中在商业大集团和大型超市企业,它们所占比重比较高;而百货业,食品业,饮服业所占比重过低,但实际并不会低,因集团和超商以百货,食品,饮服为主体,都经营这类商品和服务。同时食品,饮服行业进入门槛低,中小企业为主,大企业少,因此占比不高。

三、 上海的大型商业经营状况

A行业经营情况

餐服同口径增长27.85%,食品同口径增长17.05%,生产资料同口径增长7.83%,超商同口径增长6.73%,其他同口径增长-1.52,百货同口径增长-2%,综合同口径增长-11.85。

对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a餐服行业经营增长较快,但得益于外资大型企业,百胜年增销售近百亿,一些有特色的,时尚化快餐,如避风塘增长33%,新旺增长37%。传统型餐饮,除苏浙汇、新雅、大富贵取得高增长外,大多数都处于经营严重下行,艰难维持的状况。

b食品行业生产销售超过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其中产销一体化企业,销售增幅高,乐惠增长45.61%,光明增长16.85%,但纯食品销售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土特产食品店,多处滑坡状态,如有工场有产品者其销售还是上升的。

c超商业态前几年迅猛的发展势头,近年有了抑制,出现增速减缓,低于全市平均增幅,在20户相对较大的超商企业中,有7户下降,占30%以上,但外资仍处发展优势,全家、沃尔玛、康城高位增长,麦德龙、欧尚业绩不俗,但外资超商也升降互现,有二家著名外超降幅在10%以上。

联华快客增长快,世纪联华尚可,但值得关注的是几户著名的民企超市降幅很大。

d百货业从06年走出底谷后,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寒冬,行业销售出现负增长,20户大型百货企业,10户下降占50%,,市区百货业都处于下滑区间,唯有远郊嘉定、青浦、奉贤三户百货平均有20%的增长,市区百货合计下降5.71%,南京路尚升1.12%,但近几年新发展的徐家汇商圈4户合计下降7.78%,张扬路一户下降0.11%,虹桥一户下降11.76%,五角场一户下降4.32%,各商圈的百货业都有所下降。商业地产在向郊远扩张,使中心城区南京路受到影响,但有外地顾客的因素还是有微弱上升,而中心城区商圈跌幅凄惨,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心区的商业要过煎熬的日子。

B各类所有制企业经营比较:

民营商业同口径增长19.93%,股份制商业同口径增长13.64%,外资含合资同口径增长9.98%,集团综合型同口径增长-1%,国营商业同口径增长-6.68%。

C 两个商业大企业经营情况的比较

上海二家最大的商业集团发展轨迹令人深思,案例颇具典型,很有研究价值。从2009年——2012年四年间一家迅猛发展,一家逐步委缩。

2009年销售比为1:0.43,2010年销售比为1:0.53,2011年销售比为1:0.54,2012年销售比为1:0.87。

2012年一家集团销售同比下降30%,四年间销售下降近10%。而另一家四年间销售占比0.43上升到0.87,上升一倍,二家差距缩少。为什么有大不相同的变化,一是体制机制问题,企业改革从放权划小核算单位开始,现在统得过死,经营单位还有什么活力国企改革迫在眉睫。二是专业性集团比综合性集团强。三是商业不能再做纯商业,食品业就是一个例子,集团商业要向生产延伸,和相关上下游业务发展,关键是创新躯动转型发展。

D上海商业的滞缓期

从上海大型商业经营数据中,我们看到上海商业正处在滞缓期,上海除了个别商业企业,上升势头强劲。但有26户占26%的企业走下通道,20户企业销售增0—2%,总体上经营优势不再,问题较多,发展乏力。

百家大型商业企业销售业绩,低于全市和全国的平均增长率,上海增长9%,全国增长14.3%,百家商业仅增长2.12%,差全市七个百分点,全国十二个百分点而上海全市己经比全国差五个百分点,上海商业占全国的销售比逐年下降,现在仅为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