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

时间:2024-04-24

■严宏

在对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衡量过程中,可以将高校固定资本作为一项基本标准。而且,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不仅在数量上逐渐增加,质量上也有所提升。但从长期调查来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大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利用率较低、浪费情况严重等等。随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更加关注,以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与会计制度贯彻实施为背景,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需要得到保证。

一、高校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且资产管理是该环节的重中之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高校各种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一般来说,高校固定资产是指高校购买用于高校教学、办公、单位价值高于2 000 元的,而且使用期限在1 年以上的资产。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以使得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任务得到保证,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大大节约教育经费。由此可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该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高校资产更加完整、安全,切实提高资产利用率,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方面的滞后性。

近年来,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观念滞后,可以总结为“重局部,轻整体”。一般来说,不同部门为解决自身问题会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然而,这并不是一种高效率的购置方法,全校范围内的重复、浪费情况很容易出现。整体意识不足,没有从学校全局角度出发,考虑整体的固定资产投入与使用,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重投入,轻维修管理。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大多是各个部门最为关注的方面,与本部门的需求联系密切,但是却更多的关注当下的使用,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甚至存在部分员工,由于认为固定资产是“公家”的,而缺乏维护意识,对设备服务商具有较高依赖性,进而导致时有出现“用而不修”、“用而不管”的情况。

2.机制方面的滞后性。

管理人才机制落后。随着高校不断发展,其固定资产也逐渐壮大,表现出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存放校区日益分散化等特征。而且,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人员素质水平参差的情况愈发严重。大多数部门或院系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兼职工作,缺乏管理主动性与参与性。

资产管理折旧、报废制度落后。高校大多有较大占地面积,这也导致其拥有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而且,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门变动、管理人员流动等原因的影响,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会出现账不符实的情况。而且,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与报废管理系统化程度较低,加之计算方法不规范、不透明,很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资产管理考核制度落后。高校中固定资产数量庞大,但是其相关考核机制并没有用作评价标准的指标。这也是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长时间没有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固定资产管理约束制度欠缺,无法对资产管理人员形成有效激励,甚至会对资产管理起到阻碍作用。

3.技术应用方面的滞后性。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逐渐应用于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然而,在资产建档、归档管理等方面依旧是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资产管理系统的工作产生了阻碍作用,无法及时将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情况,高校固定资产无法做到科学合理、常态化的管理,导致高校资产闲置率提升、重复率加大。同时,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技术应用不充分的情况下,也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相关数据形成“孤岛”,无法对资产管理相关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如果固定资产的信息与管理无法有效融合的话,是很难在固定资产中进行动态化研究与管理的。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构建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系。

有效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是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对此,需要在各个部门、院系处设立二级管理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辅助账、实物保管、房产及场地管理等,并协助高校内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做好清产核资等相关工作。通过这种层层管理的方式使得日常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

高校可以建立统一领导左右协调的资产管理机制,以便各部门、院系中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可由校领导引导成立资产管理小组,各个部门、院系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需要定期开展资产清查与申报会议。同时,为切实了解各个部门、院系中资产所有情况,资产保管以及财务部门需要对相关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方便各处资产的处置与购进。除此之外,需注重加强资产备案工作,使得实物资产能够与财务账保持一致。从采购部门角度来说,其采购前需要与各部门、院系进行沟通,进而减少重复购买的情况。

2.强化管理观念与意识。

为了使得资产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意识。高校资产管理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强化自身管理意识,正确认识到日常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固定资产的作用,以便能够在高校管理过程中使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加强全校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展、办学成本降低,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出资产的社会效益与使用效益。与此同时,可以对闲置或不常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将其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包括敏锐的洞察分析能力、严密的逻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能力等。只有具备了相应能力,管理人员才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出固定资产管理意见与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有效减少资产浪费。

3.规范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与技术性的工作,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都需要关注。因此,为使管理工作更加系统、有序,需要制定相关规章管理制度,比如固定资产的登记、保管、赔偿、核查、报告等制度,以便能够对资产的增减、转移、结存、分布等情况进行及时且准确的记录,以此保证高校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规范且有序地进行。

为了有效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适当建立奖励、考核与监管机制。高校可在年底考核或是职称评定相关标准中加入资产安全、完整性的考察,也可以对日常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适当奖励,进而引导大家更加重视固定资产保护工作。

4.固定资产预算编制。

资产管理相关部门需要以高校的发展目标为准则,充分考虑各个部门、院系的资产配备情况,以此为基础编制并执行资产预算相关工作。在固定资产采购中,对于超过预算的部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如果涉及到招标采购等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则需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5.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

为减少高校固定资产出现设备陈旧、老化、落后于学校发展需要的情况,相关固定资产必须要计提折旧,以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更为真实、客观地了解现有固定资产价值、规模及其新旧程度等等。并且,计提折旧的有效实施能够使得各部门、院系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养、管理等工作更加重视,显著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减少了高校财政负担,增加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来源。

为使相关统计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可考虑使用固定资产相关管理软件。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对高校内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将各部门、院系资产情况如实记录于管理系统中,形成全校固定资产“网上仓库”。通过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得固定资产在验收、入库、分布、清查、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并由专人负责对校内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调配,避免出现资产使用与管理分割的情况。

6.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按照管理程序,高校对于已经使用以及准备投入到校办产业的经营性资产,需要通过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估。此外,需要通过监督管理等方式对学校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权等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在充分认识到现阶段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实现人力、物力的节约,最大限度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为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