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原因分析

时间:2024-06-18

李建华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各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却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距,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关键词:经济发展;现状;原因

一、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取得了舉世瞩目的成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现阶段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地区间的差距较大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省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平衡的特征。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不平衡是绝对的而平衡是相对的。地区之间出现一定的发展差距是正常现象,这是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经济意识差别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现阶段中国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于相同阶段应该有的正常经济发展水平有一个很大的差距。

(一)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且有不断持续态势

从地区GDP来看,2011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区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8.45%、27.37%和14.18%,而1978年这个比重分别为43.3%、21.7%和20.9%。很显然,东部地区提高了15.0个百分点,中部提高了6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却下降了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且东部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从人均GDP来看,1978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2.20倍和2.46倍。此时,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的人均GDP仅分别为641元、291元和261元,明显看出差距最大的是东部与西部地区。20世纪80年代,人均GDP同步增长的态势在三大地区同时呈现,但发展差距扩大的态势并不明显。20世纪90年代,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的趋势,反而扩大的态势却越来越明显。尽管西部中部地区加快了发展速度和扩大了发展规模,但是,在人均GDP的比较上,三大地区的差距依然在持续扩大,且呈持续态势,特别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2011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54620元、33906元和26209元,即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是东部地区的62%和48%。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是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东西两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悬殊。

(二)省际之间的差距也不容忽视。

2000年,明显的差距变化发生在西部地区内部,但是这种改善变化并不是均衡的,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项目,使西部地区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差距有效的缩小了,但是在西部地区内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011年,从生产总值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在西部地区为64142.8亿元。其中,四川、广西、云南和新疆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为48250亿元,在西部地区排在前4位,是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75%。排在西部地区后三位的是宁夏、青海和西藏,其GDP总和为10382.7亿元,这三省区的GDP只占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6.19%,三省区的GDP与前面四省区的GDP的比值仅为21.52%。

2011年,从人均GDP来看,全国平均水平为39441.87元,西部地区中各省区均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四个省区中,新疆最高为30087元,云南最低为19625元,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49.76%,两省区在西部地区内部的差距极大。

(三)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平衡的特征

经济发展差距不仅明显体现在三大区域之间,从以上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中发现,这种差距还体现在各地区内部省际之间,因此多样性和复杂性就体现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一是不断扩大的差距在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依然在上演且势头强劲,最明显的差距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二是由于各地区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各地区在不同指标上呈现不同的差距,从各自内在发展情况来看,内部省际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且经济发展是不同步的。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呈复杂性特征的原因有三个:首先,在整体上,在GDP总量、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方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都有明显的差距,且这种差距在未来将长期存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消除这种差距。其次,就局部而言,在某些发展指标上,西部地区某些省份高于东部或中部的一些省份,这又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在经济发展方面,某些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地区内其他省区,甚至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而在其他方面则又不如其他省区发展的快和好,在各地区内省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二、中国各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不同经济区域均有良好的运行态势。但是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均衡,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发展速度的极大差异,不同经济区域呈现明显不同的增长差异,且这种差异不断扩大,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可归结为一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因素和市场转型的结果

自改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这过程中,因为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摸着石头过河,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最初,这期间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国出台的各项政策大都采取了由沿海向内陆逐步过渡的推进方式。这种方式的推进不免给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二)自然基础和地理位置的差异

自然基础差异包括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资源禀赋差异和区位条件的差异。这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要受制于原有的经济基础,任何实际的生产力都是对之前生产力的继承。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化的影响主要在于初期差距效应,在发展的同时,初期发展起点不同或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对于特定阶段各地区的发展差距的扩大起到主要作用。

(三)制度变迁的影响

在开放之初,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政策,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共富。鼓励发展民营企业,政策上对民营经济有一定的支持,在地域上给与了一定的倾斜,导致沿海民营经济发展较快,而内陆地区则没有被给予相同的重视,发展相对滞缓。这也是今年来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差距呈现越来越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投资力度和环境差异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下,东部的投资力度和投资环境均优越与其他(中部、西部)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民间投资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明显优越于其他地区的投资环境,这也是导致外资外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原因。

(五)人力资本因素

制约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教育的落后与人才的短缺。中部和西部地区本身就教育落后,鼓励发展人才的机制也落后于东部。中西部的知识分子人才流动呈现县城——省城——东部发达地区的明显趋向,凡事去比较发达的地区上大学的知识青年,大多数不愿再回到原来的地方,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大差距。这对中西部的长期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六)结构与布局区位因素

在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方面,东部地区明显优异于中西部地区,一方面是非公有制经济在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活力;另一方面是东部地区优先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在布局与区位方面,我国的工业化有明显的差异,工业布局呈现“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基本特点。在东部,主要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基本上是轻型或者混合型的工业结构类型。正因为东部地区企业的技术和资本优势,到孩子其他区域在制造业方面很难与东部地区竞争。

综上所述,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原因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应根据地区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结构布局与区位的优劣势进行相应的分析,探讨其发展滞后的主要成因,进而提出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对平衡、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