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王海波 单锋
摘 要:本课题基于对浙江省和长兴县创业导师现状的分析;根据长兴县的创业导师指导案例及跟踪调研;借鉴国外的相关创业导师制度的最新理念;博采众长、融合创新,建设性地提出了一套适合长兴县初创业者的导师选择模式——“双向模式”。旨在关注初创业者的真实需求,为初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有效性的导师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创业导师的指导功能和咨询作用;为创业导师选择与自己能力及专长匹配的创业企业、为初创业者提供可以直接交流、咨询的创业导师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1、创业导师“双向模式”的创新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论述;2、长兴县创业导师“双向模式”有效性实验案例分析报告;3、长兴县创业导师“双向模式”深化探讨。
关键词:创业导师;双向选择模式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讲话指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业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这一观点的提出,让本就火热的创业势头持续升温,促成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李克强总理对创业的重视和支持,还体现在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而创业人才的培养就涉及到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担负培养人才,特别是初创业者的创业师导师队伍如何来建设?创业导师自身的素养如何来提升?对创业人才的培养,创业导师将用什么样的指导方式工作才是最有效和适合的?这个问题,是摆在所有相关部门、机构和创业者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
本课题通过对长兴县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城市为窗口、以创业导师对接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初创业者创业导师双向选择模式”在长兴的实际应用和初步结果,目的在于证明这一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创业导师在创业中角色定位和作用找到可以借鉴的依据和方法。
一、创业导师“双向模式”的创新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论述
创业导师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者进行创业观念引导、相关政策解释、创业技能传授以及为创业提供资金、人脉、资源整合等支持的创业指导人士。
我国的创业导师制度发起于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目前凡是开展了创业教育的高校,不但有专职和兼职的创业教育教师,而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情况都配备了创业导师。而创业导师制度,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都是依据自身的情况来因地制宜。创业导师制度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类形式。
(一)创业导师的选择
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三三制”,即高校教师占三分之一;企业管理者占三分之一;风险投资者占三分之一。还有一部分的创业导师选择采用授课教师与创业导师“合二为一”的方法,既讲授创业课程也承担创业导师的角色。
(二)创业导师的工作
高校的创业导师基本负责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政策的解读,间或对有潜力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者引进等服务;有企业管理的创业导师则根据自己的资源,对有强烈创业愿望和已经创业的学员进行有目的的辅导和指点,并给出一定的方法和建议;风险投资者基本上根据商业计划书来确定是否对项目进行融资支持。
(三)创业导师的薪酬
我国大部分开展创业教育并建有导师指导制度的地区,对导师的薪酬都采用统一的支付标准:每结对一个企业,导师薪酬是固定的年费。也有部分地区对初创企业创业导师的薪酬采用企业咨询师收费模式:按小时来收取,每小时1000-2000元不等。完全按照市场的商业模式来进行操作。
(四)创业导师绩效评估
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估模式,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来制定标准。更多的机构将创业导师指导的任务指标完成作为评估绩效的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靠实践来检验。
长兴县于2013年发布了《长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建立长兴县青年创业导师制的实施意见》。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创业导师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一是建立创业导师制的意义;二是创业导师选聘原则及条件;三是创业导师的选聘程序;四是创业导师服务内容及方式;五是创业导师结对帮扶原则;六是创业导师服务绩效评估;七是如媒体宣传、跟踪监管等其他事务。在研究“创业导师双向选择模式”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以下几种方式,使导师与创业者的对接更有效:
1.以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需求为导向
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将初创业者对创业导师的专业需求、经验需求、交流沟通需求、实地指导需求、企业内训需求等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归纳出客观、科学的结论,并依此制定出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导师对接制度。
2.以创业导师指导案例跟踪调研为依据。通过对长兴县已采用“双向模式”的企业为期
近两年的跟踪调研,将“双向模式”的现状和此前的“单向模式”进行对比,以数据和结果为参考依据,分析“双向模式”的有效性及现实性。即是指初创业者对创业导师的辅导予以认可和配合,并能将导师的建议和创意应用到企业经营的实践中去,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长兴县创业导师“双向模式”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长效的导师服务机制,为初创企业提供专业、个性的导师服务和支持;解决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阶段性辅导需求和实际问题,实现长兴县创业导师对接的服务制度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化,对长兴县创业教育和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长兴县创业导师“双向模式”有效性实验案例分析报告
长兴县在积极推出创业导师双向选择模式以后,在两年的时间里有10家创业企业、50多名初创业者得到创业导师的服务和指导。结果显示,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可操作的,在實践这一模式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导师选择注重实战经验和理论水平及个人修养
长兴县共有创业导师12名,其中以企业对接方式进行指导和服务的有8名。现举两例。
王吉锋老师,浙江大学总裁班教授、沙盘模拟培训专家、长兴县青年创业导师。擅长宏观领域的研究和预测,能较为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前景;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远景制定,都有独到的见解。
王海波老师,高级创业咨询师、浙江大学房地产总裁班禅修培训师、拥有10多年的创业经验、杭州戴角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年创业导师。主要擅长初创企业者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训、企业员工的教育管理培训。
(二)初创业者选择注重个人整体素质和行业的多样性
在王吉锋老师和王海波老师指导的初创业者中,本科学历的4人;大专学历3人;高中及中专学历3人。这10位初创业者都有着较高的个人素养,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企业建立在1-5年以上;业涉及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
长兴县的创业导师双向选择模式,不单单是政府考虑创业导师的条件和背景,更从创业者自身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将主动权直接交给创业者。因此,这种形式的对接不是行政指派和公文下达的结果,而是通过前期的培训预热,使创业者对导师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授课风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创业大赛的评比,使导师和创业者双方对各自的背景与需求、企业的现状及问题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最终在培训结束或者大赛中确立了各自的对接对象。这种对接方式,避免的以往一厢情愿式的盲目性,对创业者来说更有指导性,对导师来讲更有针对性,形成了一种开局即是双赢的和谐局面,对日后的对接指导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导师指导方式灵活多样、重视个性需求,强化共性培养
导师对接制度建立以后,两位导师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对创业者的需求进行指导。具体包括:
1.时间基本固定,形式多样化
2.每月一次企业实地指导,对接前期,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导师会增加实地指导的次数。
指导形式根据企业和创业者的需求呈多样化的形态。主要包括:谈话沟通、现场考察、问题解答、方案提供、培训学习、参观企业;以导师去长兴到企业考察指导为主,以创业者到杭州学习培训交流、考察企业、组织活动为辅。两年来,两位导师共计去企业指导80余次,组织创业者到杭州学习培训交流参观5次。
3.根据需求、提供内容,制定方案
以王吉鋒老师为例,根据其对接企业的现状和需求,王老师给以种植业为主的中法农业科技提供建立产学研基地对接、制定5年发展战略与规划;给自主设计为发展方向、技术改革为依托,资本运作为方向的森程印务提供资金对接和资本运作创造条件;对基础较弱、经验不足的初创业者,王吉锋老师采用多听多看多问多深入现场的方法,使创业者不但能够得到导师及时的指导,而且也更增添了创业的动力。例如对友邦农业和盛元农业的指导,大到加工设备的配置和调试,小到产品的命名和包装设计,导师都会在第一时间给出指导和意见,还经常给两位年轻的初创业者开小灶,面对面地告诉他们创业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
4.重视个性需求,强化共性培养
在两位导师对接的企业中,从事制造业的3位创业者无论从知识水平还是管理水平上都胜人一筹,因此,对他们的指导,导师主要从引导和提升转换入手,例如对有上市欲望的森程印务,王吉锋老师积极指导创业者与未来合作伙伴深入了解沟通;依托产业大型资金,进行资源整合,利用镇政府的土地优势,盘活产业园项目。在股份分配方面,首先防止参与项目的股东本身可能会出现的资金链问题。其次股东间的优势互补。再次是对长期的收益预期。
王海波老师则将自己的策划创业专业优势提供给对接的创业者。例如为互通家庭农庄免费设计农庄LOGO,为田普家居提出企业文化理念,为金鼎健身提供快速营销方案。这些都具有很强的个性需求色彩,也是导师们自身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很好地发挥。
针对创业者的共性,两位导师一致认同持续的学习,是创业者成长为企业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自己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唯一通道。因此,为对接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训练,成为双向选择模式的又一特点。导师为企业提供的培训包括沙盘模拟培训、企业员工心态培训、企业营销思维培训以及提升创业者心智的培训——创业禅、浙江大学总裁班管理培训等。
(四)重视过程,分析结果,及时跟进
两位创业导师十分重视指导的过程,因此,每一次的指导,无论是到企业的现场指导,还是组织集体的考察活动,都会在事先经过充分的准备,确定指导和沟通的主题,预设解决方案,提出可能性方法。
迄今为止,两位导师共计为创业者提供可行性方案10余项。在注重过程的同时,导师们也对指导的结果及时跟进,听取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经过两年的跟踪指导,对接企业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森程印务在新三板上市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友邦农业和互通农庄也经过艰苦的努力和调整,定位为家庭式的休闲农庄;田普家居从传统的家居创意设计制作转变为现代的O2O营销模式,金诺机械将有望在2015年实现销售额过亿……
三、长兴创业导师“双向模式”深化探讨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长兴县创业导师“双向模式”开创了以下创新和亮点:
(一)服务对象专门化
目前除了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创业导师以外,成长型初创企业基本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导师制度,所谓导师指导基本上是企业咨询的一种服务形式。本课题对初创企业者专门建立导师制度,体现了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视,满足了这一群体对创业导师服务的需求。
(二)服务方式的差异化
目前高校采用的导师服务制度多是单向型的,即导师单向配给制,基本上是相关部门将某一创业导师推荐制定给创业团队或个人,团队和个人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很小。而本课题的创业导师制度是双向型的。就是导师和创业团队和个人间互相选择,优先权交给创业者。这样做的优势就是完全从创业者的需求出发来对导师进行选择,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
(三)服务过程的有计划参与
高校的创业导师大都是即时参与。也就是说创业者有事情就过来指导、提建议,如果没有事情导师可以不用经常与团队互动,而到时只对团队提口头建议,几乎不提供书面的方案和资料。本课题则完全采用企业咨询的服务模式,导师对企业的指导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来进行,并提供一定数量的书面方案和建议来进行指导。
综上所述,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选择的“双向模式”,其意义在于:
1.针对初创业者和创业导师双赢的一种咨询式的导师辅导
模式。
2.双向模式”的实效性是促使其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动力和
基础。
3.“双向模式”的目的是建立起符合长兴县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的创业导师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陈高生,孙国辉.高校创业教育[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2,4.
[2]杰佛理.蒂蒙斯.周为民,李长春译.创业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7.
[3]赵延忱.中国创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