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并轨制”推进路径探析

时间:2024-06-18

摘 要:合理、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是落实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辅导员·班主任并轨制"自2012年春季起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系展开试点,显示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这一学生管理模式是否适合在高职院校施行,如何改善其缺陷,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值得高职院校辅导员思考、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合理、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至今,随着国家政策、院系设置、学生管理需要的不断调整,曾先后实行过单一的班主任制度,辅导员、班主任并行制度,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系自2012年春季开始试点学分制改革,开展学业导师制,导师负责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因此,撤消了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原有的班主任制度,由辅导员取而代之,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并轨制”(以下简称“辅导员制”)。这一模式实行两年来,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系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一、“辅导员·班主任并轨制”实施状况分析

“辅导员制”实施一年后,笔者对国际商贸系4名专职辅导员进行了访谈调查,并向学生随机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回收问卷387份,问卷内容主要了解学生对这一学生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同时,促进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更好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调查结果如下:

1、辅导员能够正常开展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但工作的细致程度、关注学生的覆盖面有待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国际商贸系共有学生1192人,专职辅导员4人,达到了国家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配比要求。每个辅导员负责近300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事务的管理,同时要分管就业、党建、贫困生资助、医保等专项工作,并且要承担每学年120个课时的教学任务。调查结果总体反映出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平稳、有序的进行。对实行辅导员制度以来,班级管理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77%的学生表示班级管理情况良好。对辅导员是否能够及时传递各方面的信息,76%的学生表示辅导员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24%的学生感觉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对辅导员与所带学生关系如何的调查显示,70%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融洽,24.4%的学生认为关系一般,5.6%的学生认为关系不够融洽。对过去一学期辅导员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71.3%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

但是,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是否能够做到“经常地开展谈心活动”,在调查中学生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比较突出。例如:对辅导员是否经常召开班会,52%的学生表示辅导员很少召开班会,29.2%的学生表示班会都由班干部代开。对辅导员本学期与学生谈话的次数进行调查,50.7%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谈过话,18.7%的学生表示谈过1次,仅有12%的学生表示谈过3次以上。对“辅导员能够了解你的困难并帮助你吗?”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34.7%的学生表示辅导员不了解我的困难,34.5%的学生表示有帮助但作用不大,25.7%的学生表示能够给予较大帮助,6.3%的学生表示从未获得帮助。由此可见,学生管理中必要的工作虽然能够顺利开展,学生满意程度尚可,但究其实质,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次数少、覆盖面窄,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主题班会大多成了班干部的工作,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

2、辅导员和导师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学生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寻求帮助。国际商贸系共有20余名学业导师,每个人负责对30名左右的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学业导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帮助大学生诊断专业特长与方向,涉及发展规划;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构建科学的智能结构;职业生涯指导与咨询,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等。[1]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不再赘述,但高职院校学生并不能清晰了解、领悟导师和辅导员之间的职责划分。对“你是否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遇到的问题应该找辅导员还是导师”这一问题,63.5%的学生表示模糊、不明确,36.5%的学生表示知道自己遇到的问题应该找谁。对导师和学生谈话形式的调查显示,75.6%的学生表示导师谈话通常采取很多学生一起开会的形式,只有10%的学生表示导师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同时有34.9%的学生表示过去的一学期导师没有和自己进行过谈话。由此可见,学生遇到问题时不清楚谁能够给自己明确的指导,辅导员无法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导师由于辅导学生较多,也无法给学生进行详尽的学业指导,很多学生都处于一种“散养”状态,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3、对辅导员的访谈调查中,辅导员经过对这一学生管理模式的亲身感受,反应如下:(1)实行辅导员制度以来,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省去了班主任这一中间环节,各项工作的开展、消息的传达、材料的收集等工作都更高效的进行。(2)辅导员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生,容易发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欠缺。(3)学生管理难度加大,每个人负责200多名学生,仅在工作的8小时之内,既要完成授课、日常工作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一些时候只是和优秀的学生或问题比较多的学生进行聊天,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方方面面,一些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容易被忽视。(4)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教学任务并行,工作任务重,个人能力发展时间受限,科研工作和职称晋升压力较大。

二、“辅导员·班主任并轨制”推進路径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学生更倾向于实行班主任制度还是辅导员制度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支持两种制度的学生基本上各占半数,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学生普遍表示,两种制度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是希望无论在哪种制度下,能够得到辅导员和导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不再迷茫、不知

所措。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辅导员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亲身感受,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制”是可以施行的,存在其优越性。但是必须和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制度有所区别,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既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又能够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的辅导员制度。推进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应有一个由班主任制度向辅导员制度转变的过渡期。国际商贸系开展辅导员制度可以说是比较突然的,原本由8位班主任各自负责的班级忽然转变为2位辅导员各自分管4个班级,打破了原来班主任管理班级全面、细致的状态,一时之间难以被学生接受。12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实行了辅导员制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介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情建立相对较好,学生也反应普遍更能够适应这种辅导员管理班级所有事物的现状。由此可见,不同学生管理制度的更替不能够一蹴而就,而应该给学生足够的适应期,同时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做好必要的交接工作,将班级和学生的一些背景和必须交代的问题做详细的交接,更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

2、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应回归到与学生谈心谈话,加强沟通了解上来。由于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归口于学工部、团委、组织部、招就办等多个部门,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难以静下心和学生一对一的沟通谈话,也就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生活需求。经常性开展谈心活动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重点应该从处理繁复的日常工作转移到谈心谈话上来,扩大谈心谈话的覆盖面,不只是了解学生干部、落后学生的思想状况,更应当全面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拉近师生距离,更好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3、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分担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参考一些本科院校运用的班级助理、辅导员助理的方法,可以选拔高年级学生中认真、负責,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既能够帮助辅导员分担工作,同时可以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看作是一种“实习”。

通过对国贸系“辅导员制”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一制度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可行的,但需要利用好学生助理帮助辅导员平衡各项工作的时间投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而不是淹没在繁复的事务性工作当中。

注释:

[1]廖怡华,刘岚.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专业成长导师+辅导员"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参考文献:

[1]夏威.正确理解把握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工作职责与任务[J],山东神团校学报,2011(2):32-33;

[2]郭璞.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异同探析[J],高校管理,2011(24):163

作者简介:王欣(1987—),女,浙江宁波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