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4-06-18

摘 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多的出现因缺少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人而导致的“劳工荒”现象,部分企业为应对该难题,选择了与技校合作培养人才以填补缺口,然而这一模式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适逢我国近年着重于发展技校教育,在充分考量现下市场需要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后,本文通过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以多边共赢为目标提出一套新型的,更适用于中国市场的“校企联合“方案。

关键词:资源优化配置;技企联合;多边共赢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部分企业招工难、留人难和用工成本上升等“用工难”问题日益突出。一定程度的招工难,适度提高劳动报酬或可以缓解。而结构性缺工却是刚性的,技术工人的短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

目前大部分民工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中,超过90%都是没有技术要求的操作工、搬运工等岗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很难招到人。而前来求职的农民工中,90%以上没有一技之长。近年就业回暖后,招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明显增加,但到市场求职的技术工人却没有增多。而企业的招聘工作难度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求职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不足,与企业的用工标准难以匹配。

据有关调查显示,有61%的企业认为在造成诸多招聘难的原因中,求职者基本职业素养的不足是造成用工困扰的最重要因素,同时53%的企业认为专业技能的缺乏也是招聘难的重要原因。各行业包括传统行业(建筑、饮食、医疗等)和新兴行业(信息技术、清洁技术等),均认为求职者不符合这两項指标是招聘难的主要原因,占比均在50%以上。由此看来,求职者如果希望得到企业的青睐,仍需提升自己的基本职业素养,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

部分企业针对目前用工短缺的问题,积极地探索新道路,与技校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通过相互联手、共赢互利的合作办学模式来主动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但经过调查发现,“校企合作”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合作的形式虽然多样,但这些合作大部分停留在一种低层面的合作,还处在基本形式阶段。集中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很少征求企业的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进课堂讲课尚未形成制度,培养出的人才不能迅速融入企业工作需要;二是实习和顶岗过程中,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在这期间没有得到完整的延续,学校的管理也存在缺位现象,有的甚至完全靠企业管理;三是一些企业未能认识到实习生潜在的价值,单纯地把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不能调动学生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被动地完成实训实习和顶岗任务,个别学生甚至擅自逃离实习岗位等等,对企业来说新入职的成员并没起到填补人才空缺的作用,反而拉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可见,“校企合作”还未能进入到合作办学的核心层次,更谈不上利益、效益、社会影响的“多赢”作用。

对于校企合作而言,企业与技校都是利益主体,但企业处在主动的位置上。企业最根本的目的是盈利。从现状看,企业对校企合作尽管抱有极大的兴趣,但毕竟是新生事物,存在多方面的顾虑。一方面是对技校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开发服务人员稳定性和时效性的顾虑。对一般企业来说,打乱日常生产安排,临时增加生产人员或技术人员对正常的生产和秩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加之考虑到人员的不稳定性和时间无保障性等,很可能对生产得不偿失,因而有一定的顾虑;另一方面是对技校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开发服务人员管理上的难处。企业对自身人员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都有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执行更是一视同仁,但对于高职学生和教师来说,能不能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办法、方式有一定的为难,毕竟是“外人”,特别是对技术开发服务的教师尤其感到左右为难。

随着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技工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机。然而技校本身发展模式的缺陷和由于技、企在专业型技术人才的提供和需求上的不对口,导致近些年来技校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阻力。就现行的“技、企联合”模式而言,技企合作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技校没有站在企业的立场想问题,满脑子都是“单赢”的想法,技校给企业提供的都是最基本的技工人才,而无法在专业对口型人才的供给上满足企业,致使企业在得到技校毕业的技工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给他们灌输更专业的、更深层次的技工教育,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非必要

成本。

2.在实践操作上,技企合作中师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准备不足或疏忽有加,对走进企业的课程没能统筹安排,对过程管理缺乏配套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导致学生缺乏专业性训练,技企合作的效果由此可知不够理想。

通过上述的调查研究,对从企业和技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对于企业而言:

1.将自身培训机构转移至技校,腾出空间,降低管理成本。

2.由企业员工与技校专业培训人员联合培训,企业员工传授实践应验,技校培训人员传授理论技术知识,使技工成为拥有丰富知识技术基础以及实践工作经验的新型人才。

3.将企业员工派到技校负责培训,等同于把实习期转移到专业化培训期间,技工与员工提前接触,了解企业文化,理解企业经营理念。一旦入职,新员工迅速适应公司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对于技校来说:

1.要提高专业化人才培训规模,使技校逐渐向“大、专、精”方向发展。

2.技校可以与多家企业合作,且拥有一般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过分依赖于单一企业,降低技校风险。根据各企业需求差异,及时调整技校资源,以实现其合理分配的目的,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邱远,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问题的新思考,2011.06.30

[2]《企业周刊焦点:企业办技校的“剃头挑子”冷热不均》,工人日报,2007.07.25

作者简介:杜金召(1994.3—),男,河南平顶山,河南大学2012级本科,经济学院,金融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