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剩有诗篇留绮语

时间:2024-06-18

曾小帆

唐景崧,字维卿,一字微卿,广西灌阳县新街乡江口村人,清咸丰丙辰年(即1856年)参加岁试,中第一等第一名; 1861年参加乡试,中解元;清同治乙丑年(即1865年),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

唐景崧的兩个兄弟均为进士出身,而且同被点为翰林。“一门三进士,同胞三翰林”,这在当时成了一桩轰动一时的盛事,也创下了广西科考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

在灌阳县的唐家故居,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初年的老建筑。老屋是一座两进宅院,前一进天井过后的堂屋是会客厅,后一进是主屋,也就是主人的起居室。院落总占地面积410平方米,为砖木穿斗式结构。无论是硬山顶上二价马头墙,还是后院正屋侧门门檐下的装饰,都透露着典型的湘南民居建筑语言特征。整座院落体量不大,外饰朴拙,然而内饰的画栋雕梁则趣味盎然,尽显文人气息。

文人家庭的宅院自然在装饰上要作出一番令人赏心悦目的好文章。前院堂屋正中立着一副直棂双扇格门,门上棂格采用轻盈透亮的三交六碗菱形图案。这样的格门在生活中并无实际意义,完全是作为有身份的人家堂屋里的一种装饰。后院正房梁上有一幅八仙过海图案的浮雕,刻工简洁生动,人物憨态可掬。这幅雕刻作品似乎暗喻着房屋主人有过漂洋过海的悲壮经历——

高中进士后,唐景崧被钦点为翰林,任职庶吉士。三年后经考试派往吏部任候补主事,这是一个衙门里最低级职务的官员。在这个位置上,唐景崧委屈地一干就是15年。

碌碌无为多年之后,唐景崧终于有了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侵占越南,伺机侵犯我国云南和广西。唐景崧以广西籍人士熟悉边事,便于联络寓越之粤人,向慈禧太后请缨出征。获准后,唐景崧会晤刘永福,激励游说,使刘永福接受了清廷的委任,与法作战。光绪十一年十月,中法战争后,唐景崧以战功卓著“赏花翎,赐号迦春巴图鲁,晋二品秩”。“巴图鲁”,满语意为勇士,一个汉族文人被授予勇士称号,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1891年唐景崧迁升布政使。三后年,任台湾巡抚。光绪二十年(即1895年),甲午海战惨败后,清政府与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台民闻讯哗然,纷起反抗,并倡议独立,建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

有了“总统”的名分,老宅也就应该有一些帝王规格的装饰,因此在山墙的飞檐上就出现了双龙戏珠的灰塑;主屋侧门上和会客厅前的柱础上也有了隐喻凤凰的浮雕。

台湾战败回来后,唐景崧不再过问政治,在桂林风光旖旎的榕湖边上建造别墅“五美堂”,致力于广西著名的地方剧种——桂剧的革新。

“五美堂”建好之后,唐景崧闲居灌阳时组建的“桂林春班”便与他一同搬入,这是第一个桂剧戏班。这个戏班阵容整齐,名角如云,还招收了30名女学徒,从此,桂剧有了女演员。唐景崧开始将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桂剧剧本的创作和改编上。最后《看棋亭杂剧》共40篇出台,成为桂剧第一批独有剧目,其中有的流传至今。毫无疑问,唐景崧堪称桂剧改革第一人。

多年后,桂林人为了纪念这位御外志士和戏剧改革家,在榕湖湖心岛树立了一座唐景崧的铜像。

“剩有诗篇留绮语 绵绵长恨续哀歌”。然而戏剧上的成就并未平复唐景崧内心苦闷,抗日兵败成了他心中永远的伤痛。

当年恢弘的建筑群如今已荡然无存,留给后人的仅仅是那条浓荫遮日的马路,路名就叫“五美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