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张松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成家立业是幸福的,有一份好工作是幸福的,恋人之间的一个小惊喜是幸福的。幸福不是奢侈品,每个人都可以幸福,当然,幸福与否,关键是心态。
悲观者与幸福无缘,心里有各种担心,肩上扛着各种忧愁、焦虑,总是杞人忧天、患得患失。诗人塞涅卡说“为未来担忧的人真是悲哀”。话虽有些偏激,却饱含深刻的道理。生活中,很多人有这种危机感,每天像上紧的发条,逼着往前走,怕输掉未来,现在就必须努力,心里的弦紧绷着,夜不能寐、寝食难安、身心疲惫,何来幸福可言?
这种心态跟儒家学派的观点如出一辙:“其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对于没有得到的东西,很想得到;得到后,又怕失去。正是这种对欲望不舍的追求,才是痛苦的根源。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满足时痛苦,不满足无聊,人生就在欲望和痛苦中摇摆。”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上下求索,苦苦追求。当你抚摸到幸福时,下一个痛苦接踵而至。于是,人生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
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碗饭、一瓢水,住穷陋小巷,放到现在,相信很多人不屑:还没有小富心里就开始安定,认为是胸无大志的表现;正确的人生,应该小时候开始发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年后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吃苦精神;老了还有曹操的“老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气风发;人就像一台机器,要不停地运转,赚钱得到别人的尊重,给幸福贴上豪华的标签……这样的幸福,真的很贵,因为得到了很多东西,也许失去也不少,比如闲情、时间以及和亲友陪伴的时光。倒不如量力而行,知足常乐,将目标定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佛家不谈“幸福”,因为“幸福”无常,这是佛家的智慧,他们懂得“拿得起放得下”,要有大的肚量,对于挫折与灾难,能等闲视之,坦然承受。心中没有名利的牵绊,每日晨钟暮鼓,向佛而生,生活安逸,他们看似没有“幸福”却是最“幸福”的。
康德是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他每天会出门散步。教堂凌晨的钟声响起,他准时迈出门。他散步不仅定时,还定点,每天八个来回,不多不少。数十年如一日。他没有缺席一次。康德说:“假如我不去散步,我会很痛苦,每天定时散步,这就是幸福。”幸福就这样简单,就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很平常的生活小事。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写道:“一家人在一起亲密无间,不受外界的打扰,各做各的学问。”钱先生做学问,杨先生写字,各不相扰。不过,钱钟书却很“淘气”,趁杨绛熟睡之际,在她的脸上画个花猫,也会在她的自画像画上眼镜,添上胡子。生活中的一些小情趣,可以感受到幸福的无处不在。
看到几米的一幅漫画《露露的功课》,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鸭子也是。她带着小鸭,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日子一样快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露露一样,让自己快乐起来,即使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也是幸福的。
其实,真正的幸福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自己的心里。心里快乐,人就是幸福的;人不快乐,幸福不会找上门。让自己快乐起来吧,拥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让幸福紧密相随,这才是每个人一辈子要做的功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