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宋本江
2010年8月底,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湖南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正式确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发展。
近年来,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部分领域已初具规模和特色,产业集聚度和园区承载力逐步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潜力较大,支撑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而且还朝着智能信息化趋势、高端集成化趋势、绿色低碳化趋势、民生服务化趋势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是,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尚处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领军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人才支撑问题是制约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支撑体系就是人才供应和保障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就是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个系统,主要由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四个子系统组成,其构成框架如图1: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4人事天地11月刊\11P实1.jpg>[政策][资金][服务][市场][环境][激励][培养][人才支撑][使用][引进][教育][培训][评价][选拔][流动][配置]
图1 人才支撑体系构成框架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中,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四个子系统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不同需求,不断改进和强化自身功能,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仅提供人才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保证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而且还保证了人才作用的高效能发挥;人才的教育培训、评价选拔、流动配置和人才政策、人才投入、人才服务、人才市场、人才环境等均是为四个子系统提供服务和支撑的。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的强弱或好坏最终由人才支撑力来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指人才资源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发挥的总体功能作用,表现为人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满足度或适应度以及引领、推动作用的大小。
1.评价指标。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的大小或强弱,要看人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协调性)和人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人才智力数量的匹配度、人才素质能力的匹配度、人才结构和配置的匹配度、人才效能和作用发挥的程度等。
表1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指标解释\&战略性
新兴产业
人才支撑力\&1\&人才智力数量的匹配度\&人才数量和智力多少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相匹配,并要有适当的储备\&2\&人才素质能力的匹配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大小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并要适度超前,才能引领产业发展\&3\&人才结构和配置的匹配度\&人才的结构、配置和空间布局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构、布局相一致\&4\&人才效能和作用发挥的程度\&人才的效能越高、作用发挥越充分,人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就越大\&]
2.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人才智力数量的匹配度”指标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数量和智力多少,其主要取决于人才和智力供给力的大小,其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和智力的引进能力的强弱;“人才素质能力的匹配度”指标的核心要素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人才培养能力的大小和自我提升能力的高低;“人才结构和配置的匹配度”指标的核心要素是人才结构和空间配置,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人才配置能力大小;“人才效能和作用发挥的程度”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才能力的大小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表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
[\&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序号\&指标\&一级影响因素\&二级影响影响\&战略性
新兴产业
人才支撑力\&1\&人才智力数量的匹配度\&人才培养能力、
人才智力引进能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
服务、环境、激励\&2\&人才素质能力的匹配度\&人才培养能力、
自我提升能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
激励保障、环境\&3\&人才结构和配置的匹配度\&人才配置能力\&市场体系、宏观调控、
政策引导\&4\&人才效能和作用发挥的程度\&人才能力、激励机制\&激励保障、评价选拔\&]
二、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评价
基于数据资料的有限性,下面主要以2012—2013年对“长株潭”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人才开发专题调研的样本数据为依据,分别从人才数量、素质、结构和效能等四个维度,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进行一个粗略的分析和评估。
(一)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数量分析
衡量人才和智力的数量是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相匹配,可以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缺口来分析。《2011—2012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目录》显示,2011、2012年两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缺口超过17000 名,其中高层次人才缺口近4000名,高技能人才缺口超过5000名。高层次人才需求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科技研发设计人员;高技能人才需求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机械制造加工工人、机电产品装配工人、市场营销人员。
从“长株潭”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调研情况来看,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五大产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小,属人才需求洼地;信息产业属人才需求平原;只有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占比是企业数量占比的3.7倍,是典型的人才需求高地(见表3)。
表3 “长株潭”百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状况
(单位:家、%、人)
[产业需求\&先进装
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合计\&企业\&数量\&17\&15\&7\&22\&13\&14\&12\&100\&占比\&17\&15\&7\&22\&13\&14\&12\&100\&人才
需求\&数量\&8232\&905\&442\&533\&794\&1836\&318\&13060\&占比\&63.03\&6.93\&3.38\&4.08\&6.08\&14.06\&2.43\&100\&]
无论从《2011—2012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目录》或是从“长株潭”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调研数据来看,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智力的匹配度还不高,还需进一步扩大人才智力的总量,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素质分析
一般来说,人才的层次、学历、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考察人才的素质能力是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层次、学历和职称需求的缺口来进行分析。
从“长株潭”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来看,企业高端领军人才的需求缺口在100人以上(平均每个企业至少1人),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高级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主要是钳工、焊工、铸造工等技术工人。调查结果显示,“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需求最大,占25%;其次是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均占22%;高层次营销人才排第三,占20%;投融资人才占11%(见图2)。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4人事天地11月刊\11P实2.jpg>[20%][22%][25%][22%][11%][高层次管理人才
高层次研发人才
高层次技能人才
高层次营销人才
投融资人才]
图2 “长株潭”百家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状况
表4 “长株潭”百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学历要求(单位:人、%)
[
产业 学历\&博 士\&硕 士\&本 科\&专 科\&合 计\&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先进装
备制造\&149\&2.90\&1297\&25.21\&2892\&56.21\&807\&15.69\&5145\&100\&新材料\&72\&11.40\&288\&45.57\&272\&43.04\&0\&-\&632\&100\&文化创意\&3\&0.69\&26\&6.02\&295\&68.29\&108\&25.00\&432\&100\&生物\&19\&3.77\&110\&21.83\&375\&74.41\&0\&-\&504\&100\&新能源\&90\&12.20\&216\&29.27\&432\&58.54\&0\&-\&738\&100\&信息\&46\&4.88\&257\&27.23\&641\&67.91\&0\&-\&944\&100\&节能环保\&8\&3.51\&41\&17.99\&179\&78.51\&0\&-\&228\&100\&合 计\&387\&4.49\&2234\&25.91\&5086\&58.98\&915\&10.61\&8623\&100\&]
从“长株潭”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来看,除新材料产业的要求重点在硕士和本科并重外,其余六大产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都以本科学历为重点,此外,先进装备制造和文化创意产业对专科学历人才还有一定的需求。总体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从博士、硕士再到本科,依次走高,呈现梯次结构,再到专科学历,进入低水平需求(见表4)。
从“长株潭”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对人才的职称要求来看,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五大产业的需求重点是中级职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有精力、有活力、有潜力,是典型的技术类实干型人才),仅有生物和信息产业的需求重点是副高职称人才(见表5)。
表5 “长株潭”百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职称要求(单位:人、%)
[
产业 职称\&正 高\&副 高\&中 级\&合 计\&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先进装备制造\&62\&13.97\&87\&19.60\&295\&66.45\&444\&100\&新材料\&20\&14.93\&38\&28.36\&76\&56.72\&134\&100\&文化创意\&2\&2.82\&8\&11.27\&61\&85.92\&71\&100\&生物\&0\&-\&109\&57.98\&79\&42.03\&188\&100\&新能源\&37\&14.57\&94\&37.01\&123\&48.43\&254\&100\&信息\&3\&2.29\&103\&78.63\&25\&19.09\&131\&100\&节能环保\&13\&13.98\&20\&21.51\&60\&64.52\&93\&100\&合 计\&137\&10.42\&459\&34.86\&719\&54.60\&1315\&100\&]
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人才的层次还是学历、职称需求,“长株潭”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还不能适应和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湖南其他地区则更是如此。因此,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素质能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相匹配。
(三)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结构分析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来看,一个地区的人才结构只有符合该区域的产业结构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的基本思想,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其就业结构要与其产值结构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超出这一比例的程度称为就业结构偏离度。借鉴这一思想并根据相关研究,我们采用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结构和配置的匹配度进行分析。
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S)=(GDP产业构成比/专业人才产业构成比)—1,其中:GDP产业构成比=某一产业的产值/所分析的所有产业总产值,专业人才产业构成比=某一产业的专业人才数/所分析的所有产业专业人才总数。若S=0,则GDP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是完全协调的,不存在偏离问题;若S<0,则该产业人才供给过多,应该转移出产业不需要的人才;若S>0,则该产业人才供给不足,应该吸纳产业所需人才。若S越接近0,说明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比较协调,反之,若S偏离0越远,即正值越大、负值越小,说明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能互相匹配、互相适应。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以湖南的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加值和R&D人员为例,根据湖南统计年鉴,得到2010—2012年湖南战略性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数据(见表6)。
表6 2010—2012年湖南战略性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数据
[年份\&产业增加值构成比(%)\&R&D人员产业构成比(%)\&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10\&95.04\&4.96\&96.37\&3.63\&2011\&95.27\&4.73\&97.54\&2.46\&2012\&95.56\&4.44\&97.94\&2.06\&]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11—2013)
根据表4数据,按照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公式,计算得出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才结构偏离度和总偏离系数(总偏离系数=|制造业偏离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偏离度|)(见表7)。
表7 2010—2012年湖南战略性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变动表
[年份\&制造业偏离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偏离度\&总偏离度\&2010\&-0.0138\&0.3664\&0.3802\&2011\&-0.0233\&0.9228\&0.9461\&2012\&-0.0243\&1.1553\&1.1796\&]
从表7看出,制造业R&D人员偏离度为负值且逐年变小,表明该行业R&D人员稍有过剩且逐年增加,但过剩不多,总体来说制造业R&D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一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R&D人员的偏离度为正值且逐年增加,表明该行业R&D人员供不应求,人才需求的缺口是越来越大,R&D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很不适应;总偏离度从2010年的0.3082增加到2012年1.1796,逐年增大且走向较高水平,表明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R&D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是不相协调的,人才资源在市场上还没有达到有效配置,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仍有很大空间。
(四)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效能分析
分析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效能和作用发挥的程度,可从人才的产出情况进行考察。下面以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例,对R&D项目(课题)、有效发明专利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见表8)。
2012年,湖南制造业的R&D项目(课题)数量占全省比重为18.50%,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占全省比重为71.37%,两项平均值为44.94%,要大于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41.25%),这表明制造业人才的效能比较高,人才作用发挥得比较好;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来看,R&D项目(课题)数量占全省比重仅为0.19%,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占全省比重为0.33%,两项平均值为0.26%,要远远小于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1.92%),这说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才效能不够高,人才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但从两个产业的情况综合来看,可以推断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效能和作用发挥程度与整个产业的发展是相协调、相匹配的。
表8 2012年湖南战略性产业R&D项目及活动产出情况
[\&R&D项目
(课题)(项)\&有效发明
专利(件)\&产业增加值
(百万元)\&项数\&占全省比\&件数\&占全省比\&总额\&占全省比\&制造业\&7408\&18.50%\&8344\&71.37%\&9138.50\&41.25%\&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6\&0.19%\&39\&0.33%\&424.67\&1.92%\&]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13)
三、提升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人才开发政策支持力度
全省各级各部门领导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实施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资助力度。要设立引进人才科研专项基金和创业扶持基金,建立健全高层次产业人才科研、创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加强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和科研提供支持、创造条件。要以专项财政补贴、经费资助等形式,加大对高校、大中型企业的激励力度,支持其培养产业人才。要实施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产业人才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允许放宽编制和岗位限制;职称评审要放宽申报条件限制,允许实行特殊评审、优先评聘;对于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及创新团队,允许用人单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等。要积极开展人才柔性引进,允许高层次产业人才不变身份、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来湘创新创业;企业可采取以岗位、项目、任务聘用等多种方式,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引才聚才、用好用活人才。
(二)推进产业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要进一步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优化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综合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样化教学模式,灵活使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科研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在项目立项、课题研讨、项目完成过程中导师要给予积极指导,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加强人才培养,引导和支持青年人才参加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对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要给予支持和奖励;要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产业人才成长中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人才尽快成长。要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人才,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密合作的战略联盟,联手组建一批培养基地,以“人才+项目+基地”、“人才+团队+基地”的方式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群体。要加快产业人才国际化培养步伐,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联合建立一批海外培训基地,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海外培训计划,大力促进产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完善产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产业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作实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根据产业人才的工作岗位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将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纳入产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要积极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扩大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中的自主权。要不断创新产业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科技人员职务成果激励制度,进一步增强对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吸引力;要加大对科研团队、技术团队、项目团队的支持和激励力度,完善团队合作分配激励机制,提高青年人才的积极性;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评价使用制度,提高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中主要发明人的收益比例。要建立完善政府奖励、企业奖励、社会奖励相结合的人才奖励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提高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企业要尽可能建立青年人才公寓,对高层次人才购房、租房要给予一定补贴,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工作及其子女入学问题。
(四)加强引才育才聚才平台建设
要坚持以产业引才育才聚才,各地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等要加大产业引进力度,形成完整产业链,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事业平台。要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科技园、大学产学研基地等载体建设;要发挥创新平台在引才育才聚才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加快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在优势和特色领域引进和组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为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交流创造良好条件。要积极推进共享平台建设,加强技术交易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网上技术市场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载体建设,建设好竞争情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特色生物种质资源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要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省范围内人才市场有效对接,开展人才市场服务协作,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全省人才信息网和人才信息库建设,尽快构建全省统一的人才信息服务平台。
(五)构建产业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要加强全省范围内产业人才开发的区域性合作,湘西地区、湘南地区要主动与环“长株潭”地区对接,环“长株潭”地区要对湘西、湘南地区提供支持,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升的良好格局。要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与省外的合作与对接,加快人才流动政策、引进政策和培训政策的梳理,在人才评价、户籍管理、资格认定、劳动报酬等人才政策上尽可能与省外互通互容,逐步消除人才开发政策上的差异和壁垒。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完善“一站式”人才政务服务。要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简化项目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科技管理与服务人才能力建设,为人才培养引进、项目研究和生活保障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发展创新文化,形成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园区、厂区公共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研究”(12YBA204)、湖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人才支撑问题研究”(2013ZK3078)资助项目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