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基层央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4-24

谭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日益重视,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日益复杂。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参与国家治理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在基层央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有效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实现对经济事务的有效控制、管理和服务。

一、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1.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设计。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规范化。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实施细则,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开展基层央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这既是经济责任审计在人民银行的制度创新,更是基层央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利器”。

2.促进依法行政的有力保障。基层央行领导干部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是否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是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的具体表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将领导干部权力的行使置于内审监督之下,推动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内依法行政、依法用权,防范领导干部失职、越权以及滥用权力的现象发生。

3.提供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掌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的成效和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对所在单位在管理决策、内部控制、业务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对发现的问题全面落实责任,得出的审计结论提交组织人事部门,为干部考核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优化基层央行履职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基层央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稳健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职能更加重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基本涵盖了所在单位的主要职能和各项业务,审计的过程有助于更好促进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有效履行基层央行职能,提升各项业务工作水平。

二、当前基层央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审计方法及评价指标较传统、不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客观的审计评价。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方法还是局限于审查账面资料,审计内容也主要是侧重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等方面。而央行金融管理活动的多元性、复杂性、丰富性,使得很多经济管理活动并不完全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审计方法如果只审查账面资料,不注重对经济金融管理活动过程的调查、了解及分析,审计内容如果不相应的扩展到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决策是否科学有效、个人履职是否廉洁自律等方面,那么经济责任审计就无法准确评价被审计对象对经济金融管理活动的真实影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

2.信息化程度不高,大数据利用效果欠佳。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内部审计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经济责任审计较其他形式的审计来说审计范围更宽、内容更多、针对性更强,会遇到大量的财务、业务及与领导干部相关的数据,大数据的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点,如审计面较广、数据复杂、技术的欠缺、人员不足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使得大部分基层央行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诸多“不适应”,达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全覆盖仍有较大的差距。

3.审计的监督约束力不足,成果运用途径不宽。一是受央行组织治理结构,审计报告主要呈行长审阅,审计发现披露范围只局限在内部少数部门,成果信息不能最大范围的共享,造成审计成果披露不彻底、不深入,导致审计成果对基层央行内部管理的指导作用和风险警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目前,虽然人民银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都有进行责任认定,但基本没有对问题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被审计单位也没有进一步对问题责任人追责问责,造成问题责任无法落实,整改措施不力,甚至屡审屡犯。造成审计整改落实困难,审计价值难以完全实现。

4.人员队伍素质不够高,审计成果转化效能低。基层央行内审人员,大多来自会计财务和业务核算部门,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計算机、法律、风险管理等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审计队伍专业配备缺乏全面性,无法对审计对象实施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审计,审计发现的问题停留在表面层次,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知识缺乏深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审计咨询服务职能,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增值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内审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审计成果转化难以落到实处。

三、深化基层央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审计方法内容,建立合规评价体系。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要从侧重于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方面的审查,扩展到对资金、决策、管理的效益性、公正性、科学性的并重审查。并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着眼于定量与定性指标的结合。定性指标应突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原则,从内部控制、重大决策管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指标设计;定量指标则依据一定的原则、标准从数据角度界定,可从资金、资产使用效益,财务指标控制,预算执行率等方面进行指标设计。评价方法上,依据量化打分评价等级,评价领导干部在人、财、物、事等方面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2.加快大数据的应用,推动信息化审计的发展。一是完善审计对象信息数据库。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要求,审计主体将审计对象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并进行日常维护,并根据不同类别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保证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二是建立审计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审计部门对所有实施的审计项目统一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实施全面动态监督与管理,保证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同时还可以与纪检、人事等部门联动建立审计问题、线索共享,干部变动动态等数据库。三是完善审计评价系统。将定性和定量指标引入到审计评价系统中,对领导干部重大战略部署,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等情况建立评价体系,利用挖掘和分析技术对这些情况进行合理深入分析。

3.完善内控机制,拓宽审计成果的利用范围。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审计成果整改的跟踪检查制度。实施审计跟踪问效,根据整改情况开展后续审计,加强对审计建议、意见的整改落实,发挥好内审“审、帮、促”的作用。二是加大审计成果信息反馈力度。将审计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反馈到上级行和各相关部门,以专报形式向党组进行汇报,由分管领导直接约谈部门负责人,要求其深入分析,查找原因,限期整改,切实防范和控制风险,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三是建立审计成果同级运用协调机制。把审计成果与人事纪委等部门的年度业绩考核、干部任用、业务管理、廉政建设等方面挂钩,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考核的重要依据,打破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局限,发挥审计成果的约束警示作用。

4.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一是强化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内审人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之能真正沉下心来、深入进去,为高质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打牢政治思想基础。二是改善内审人员结构。逐步配备风险管理、法律、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实现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的多样化,为提升内审部门能力素质建设夯实根基。三是构建审计学习型组织。采取岗位交流、案例教学、调研结合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内审人员专业胜任、宏观驾驭、协调沟通等能力,在观念、知识和技能上实现突破性转变,努力打造成一支政治素质高,综合业务强,专业水平高的内审人才队伍,为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实现有为、有责、有能、有效的长远目标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抚州市中国人民银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