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际关系协调与企业文化

时间:2024-06-18

肖坦

摘 要:协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技能,而如何协调,与企业文化有关,与运用文化有关。企业文化要以文化人就包括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协作、协调是现代企业文化必须强调的重要内容。今天的管理者需要的就是运用文化管理的方法来处理日益多元化的劳动关系的技能。随着员工构成的变化,一个组织的努力方向应该是,长期深入地观察组织文化,以判断和寻求一个与员工比较接近的能够共享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创造一个支持和鼓励接纳所有不同背景的员工和观念的工作文化,以促进人际协调,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转和长足发展。

关键词:协调;互动;亲密;沟通;商量;人际关系;个人文化;企业文化

管理的最简单定义就是“通过人做工作”,所以,企业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和运转。“中国社会的前行,摩擦系数太大。”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成为许多领导者和管理者最伤脑筋的事情。

协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技能,也是管理的职能之一,协调就是指组织中所有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结合在一起采取协作一致的行动,协调的本质就是人际关系协调,否则协调什么?物的运转,事的进展,钱的流动,都是靠人的协调进行的,协调的好,钱流的就畅,物运的就快,事办得就顺,协调的不好,就可能就出现障碍。我们在管理中所产生的矛盾、纠葛和问题,多半是由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的,领导不力,也多半是对人际关系的协调不力,而如何协调,这与企业文化有关,与运用文化有关。协作、协调是现代企业文化必须强调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要以文化人,就不能不重视人际关系的研究,企业文化研究人际关系的直接目的就是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为提高生产力服务。

人际关系的协调与企业文化有何关系?企业文化为什么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企业文化来协调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与文化是不可分的,任何人际关系都体现为一种文化,相同的文化自然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

任何人际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结成的,任何管理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运用的。文化即化人,化人即包括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文化是管理的约束力量,管理要顺着文化走,所以协调与文化就密不可分,即便采取制度与政策协调、组织结构协调、操纵与合作、命令与强制、优化组合等等,也都与文化有关。文化对人具有凝聚力、约束力、融合力、同化力,所以也就有天然的协调力。

可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改善是非常重要的,相同的文化构成了一种普遍协作的氛围,有了大家都认可的哲学观、价值观,就有了共同的语言,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特定问题的解决进程,“同声相应,同气相投,”共享一个意义系统,自然就容易协调,反之就较难。而人际管理艺术,人际关系协调的活动过程也是企业文化的生长点。

人际关系不协调的原因之一是态度和价值观的不一致, 所谓“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心理学家伯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做过多次实验,实验者编造了一张调查表,上面描写一些与被试者素不相识的人对某事物的态度、观点,然后问被试者喜欢哪种人。统计的结果表明,被试者都喜欢与自己态度相似的人,而且,对方被描述得越像自己,被试者就越喜欢。这说明,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就越容易建立亲密关系,越容易得到对方的支持。而企业文化的核心便是企业成员的共同态度、语言、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当这些东西成为员工普遍遵循的价值标准、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即使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往往在企业文化面前迎刃而解。

二、个人素质与道德修养对协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树立良好道德和提高员工素质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道德主要是个人自我约束的协调方式,是外在的约束力量的内化。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企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作为培养企业文化的一种手段,可以统一成员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诸如忠孝、感恩、敬畏、敬业、诚信、修身、礼仪廉耻、气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各种文明都一直遵从的道德信条如能在企业生根,便会自然生发出一种道德自律,对人的自我约束和人际关系的协调产生助力。事实上,我们现在社会上的许多问题,包括人际问题,如果道德面貌一改,其问题便迎刃而解。

培育良好的企业道德,要从树立人们的道德感做起,所谓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就企业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影响和破坏企业利益和形象的仇恨感和厌恶感;对本职工作和企业事务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企业全体的集体主义感;对工友和同事的友谊感和情感;对自己过失和错误的羞耻感和内疚感等。

树立道德感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我们正常的宣传教育和典型引导以外,利用周围的舆论以议论、褒贬、意见、奖惩等形式来反映人的道德状况和道德评价,可引起人的情绪的波动和思想上的考虑,并促使人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也都是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文化手段。

人们的素质高低常常是协调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很多矛盾都是个人素质不高导致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当然包括提高人的素质。现代社会是合作共赢的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而善于协调与合作是现代化人的必备素质和必要技能。没有合作,便没有成功,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企业必须将这种思想和文化理念深植到每个员工的心底。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从而达到协调的共同文化基础,这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而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对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具有重大意义。

三、加强人员交往,增加互动频率,可收强化文化和密切人际关系双效

文化是在交往与共事中逐步形成的,人际协调与和谐是在互动中达成的。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与企业员工的交往,而且是不断地交往,在交往中不断地灌输,培育,慢慢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交往不一定都是一次要很长时间,也不一定非要抽出专门的时间不可,见面打一声招呼,问候一声也行,说个一句两句也中,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接触保持那种亲密的关系。真正达到心心相印,是需要时间和交往的次数的,没有这个量,是达不到这种质的。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再好的亲戚,时间长了不走动,也会远了。我们现在有些企业领导,是用人上前,不用人退后,这如何能建立持久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又如何能建立一种文化呢?

心理学有一种社会系统理论认为,人们交往和互动时,会引发一定的感情,交往越多,感情越深,感情越深,交往越多,可见交往的次数,也就是互动频率对人际关系和文化的形成影响是重大的。文化就是同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地就在于同化,化为统一认识,统一理念,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和群体融化为一个同质文化单位,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就是要靠互动来完成。没有互动,便没有同化,没有同化,便没有文化。

在人际互动中,一般来说,员工不会主动与领导套近乎,怕人家说拍马屁,因此在人际互动中,领导,管理者要有主动意识,要主动套近乎,要主动接触,主动联络,这不是低人一头,这是领导工作必须的,要么你不做领导。

人的交往与互动讲究平等和礼仪,尤其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因为员工和你相互依赖的程度不一样,员工依赖领导多,因此在这种互动中,领导更要注意平等和礼仪,这有助于增加亲切感和亲近感,消除心理障碍,拉近心理距离,你看《永远的忠诚》中,沈浩大年三十到明亮家,还带了两瓶好酒和鸡等,这跟不带什么东西那肯定不一样。当然我不是说凡是互动都得带东西。

四、以感情、友谊为基础,建立亲密文化

当代激励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成就需要理论(创立者戴维·麦克里兰),成就需要理论从同一层面揭示了人的三种需要,其中之一便是人有亲和的需要,即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人是有感情动物,情感性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以感情为基础,人们才能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毛泽东说:“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37页)。有了友谊才会有信任、牺牲和忠诚,员工才会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量,才会有好的主意贡献出来。有亲密文化打底,人际之间的协调就简单容易的多了。民营企业在初创时期为什么多是选用家族的人员担任管理工作,就是因为亲情关系,节约管理、沟通和协调的成本。

建立亲密文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工作后的聚餐、效游等形式来增进同事之间的私人感情和协作精神,使同事的联系之外加上朋友的关系。日本的企业界,很多经理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和年轻的员工一起聚餐、聊天,直到深夜,这种聚餐已成为日本各公司的普遍做法和生活方式。在美国,过去工作后的社交活动,一般不涉及同事,近年来也逐渐向同事扩展。“功夫在诗外”,不要临时抱佛脚,平时不烧香,届时便不中用。平日注意彼此感情,帮助解决困难或问题,搞好双方关系或给足对方面子,而在遇到麻烦问题需要对方支持时,就比较容易达到目的。

建立亲密文化,要正确区别和妥善处理“感情归感情,公事归公事”(列宁语),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地面对和处理在管理中出现的人和事,努力做到不因事伤情,而是因事增情,通过每一件事的具体处理,把感情化大,把事情化无,(即得到妥当处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容易处理,容易协调。要做到这种境界,每一个圈子里的一把手要不断地宣传这种对事不对人的文化,并做出切实的案例,用行动来诠释这种文化。

建立亲密文化,要使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工作。吸收有关人员参与相关决策和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当人们亲身参与了某项决策的制定过程时,他们一般会倾向于坚持立场,并且在外部力量作用下也不会轻易改变立场。

建立亲密文化,更要注重解决员工的具体问题,满足个体具体需求。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之间需要满足的程度,因此寻求解决员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句名言: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

威廉·大内在《Z理论》中就现代组织管理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应该采用信任的微妙的方式。好朋友和友好气氛应该从亲密关系中体现出来,这种亲密感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把组织成员联为一体。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上级和下级之间就应该建立起亲密感,互相得到真诚的关切和尊重,彼此信任和体谅,共同关心组织活动的绩效。努力营造家文化,一家人好说话,在这种家的氛围中,容易达成一致,容易协调。

我曾与一名车间主任谈心,他说,他在大学里学的一些管理理论,在工作中一点也没有用,要在实际工作中顺利推进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是要把人搞好,这就关系到自己做人的问题。人顺,工作就顺。我以为他抓到了管理的本真。美国福特汽车董事长比尔·福特就说:“我认为,到最后一切都归结到人际间的微妙关系。……我认为,我们要想在未来取得成功,就必须始终建立良好的关系。”

五、沟通和商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法宝,应当成为中国式的管理文化

美国的一些研究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用于信息、情感沟通的时间占其工作时间的50%到90%,足见沟通的重要性。人们在传达工作信息的同时,互相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意见、情绪、心理状态等告知对方,求得对方同情与共鸣,以求确定与对方的人际关系。

协调离不开沟通,协调不力往往是沟通不善造成的。沟通是协调的纽带,沟通也是营造企业文化的重要方法。经验表明,经常沟通足以影响接受者的知觉、思想以及态度,进而改变其行为,起到踏雪无痕、润物无声的“文化”作用。早在霍桑实验中,梅奥就注意到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不仅可以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同时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激励、情感表达和信息交流达成协调一致,取得相互支持和理解,保证反应迅速,配合顺畅。

在公司内部相同职级部门的人常常具有相同的专业和伦理倾向,这也是一种文化;不同职能间也存在不同的文化:如营销、制造、研发和人事等。在一个企业,如果过份强调个人的刺激机制会引起群体内部个人之间的过度竞争,使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协作精神丧失殆尽,这种不良文化应当避免。因此,企业除了强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还要注意号召和强调部门与部门、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沟通,比如车间与车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沟通;除了正式沟通之外,还要利用非正式沟通,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在促进合作、通力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满足群体成员的社会需要。心理学上“交往的测量”证明,非正式交往的频度、程度,更能反映人际关系的友好和密切程度。非正式沟通又具有沟通形式不拘一格,不受组织约束与干涉,直接明了,速度快,可以提供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的特点,是正式渠道的必要的补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