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贫困学生激励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6-18

杨清荧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家庭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学生的贫困现状以及如何激励贫困学生就成为关系到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深入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以及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以及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本文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贫困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校贫困建档学生进行贫困现状调查,了解当前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贫困现状,同时以问卷调查方式对贫困学生的激励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学校贫困学生激励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贫困学生;激励;综合素质考评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贫困家庭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从宏观上看,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人均收入不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从微观上看,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大部分来自农村以及偏远的山区、牧区、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学生家庭收入普遍偏低;二是少数学生虽来自城镇,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企事业人员下岗分流等原因,致使父母一方或双方不能就业,降低了家庭收入;三是有些学生家庭遭遇某些特殊变故,影响了家庭收入;四是一些学生来自于负担较重的多子女家庭。另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费用提高,而就读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来自教育不太发达的地区和学校,客观上造成了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学生增多的情况。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近年大力发展,招生逐年增加,所带来的贫困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长。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还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来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即使是来自城镇的学生,由于国企改革中部分职工下岗等原因,也有一定数量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加之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处在重庆直辖市,消费水平一般高于城镇和农村地区,致使不少学生的实际支付能力和学习生活实际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经济困难对贫困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人际交往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稳定等诸多方面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已经不容忽视。如何有效激励贫困学生就成了当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体系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贫困学生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贫困学生激励现状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发现现行激励体制不合理,学生认可度不高。贫困学生对于学校在奖助学金评定上是否应该由分配名额方式转变为学生自行申报,觉得应该的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1%.说明学生对于学校在奖助学金分配名额的做法有意见,或者是觉得不科学不合理,认为学生本人申报后再评选更能科学地体现出奖助学金在资助和激励贫困学生上的意义。总的来说,贫困学生对于国家的激励政策表示赞同,但对于学校奖学金在具体实施的做法上有一些意见,说明学校在奖学金激励上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校助学金分配不合理,综合素质考评不公正。学校在对九个院系的名额分配上以及九个院系对各个专业班级的名额分配上存在让学生觉得不合理。按照现存助学金分配制度,学校、院系和班级都是按照所有学生人数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助学金评定条件存在一定的人为主观模糊性,导致部分辅导员老师在评定人选时喜欢评定班干部或者是经常为自己办事的同学以及性格活泼和自己平时走的近的同学,并且在评定等级和评定名额上对这部分同学加以照顾。部分贫困学生因为自身起点、社交能力、经济拮据以及内向性格等因素在学习成绩和班级活动中表现并不突出,被辅导员老师有意或者不经意的忽略了,造成应该得到经济资助的同学未得到或者被降低了资助的等级和力度。学校在经济激励措施上这些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地方对于全校贫困学生激励存在一定不良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是学生德、智、体等素质的综合评价,也是所有学生评定各种奖助学金、参与各种个人评优及优先推荐就业的基本依据。因此学生对于综合素质考评是极其重视的,在《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表》的填写过程中却存在由于细则难于界定而流于主观随意,导致激励效果的流失。由此让部分同学觉得在综合素质评定上辅导员老师和班干部不能做到公平评定。其中评分细则中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集体观念、组织纪律、卫生习惯、学习态度、劳动态度这些小项皆用10分至20分来界定。很明显,由于评定细则自身概念模糊,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班干部评定以及班主任评定都只能是流于主观随意。

贫困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救助,对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学校老师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多半是停留在经济帮助的层面上,比如帮助贫困学生争取奖助学金、减免学杂费及勤工俭学机会等等。学校老师在和贫困学生的沟通交流上是存在缺失的。学校除了关于贫困学生的经济激励以外,在和贫困学生的沟通交流上,在心理健康教育激励和人文关怀激励,以及营造良好激励贫困学生上进的校园环境氛围方面做得不够。贫困学生受家庭背景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对就业前景不是很有信心。部分贫困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可靠家庭背景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因此即使能就业都肯定是不太满意的。甚至部分贫困学生觉得自己完全不能和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对就业完全没有信心。学校对于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还需要加强。

贫困学生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上存在一定障碍。贫困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的因素以及当前社会的深刻转型,使其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上会比普通学生遭遇更多的困难与压力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和自卑感。部分贫困学生不仅仅是在经济上贫困,心理上也存在贫困。农村学生因为中学阶段起点比城市学生要低,大学阶段的学习压力增大使其产生了心理焦虑和紧张。贫困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接触学校老师,不愿意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也不愿意和老师谈及自己的贫困处境。由于经济上的拮据,造成了贫困学生在学习上、校园生活上、城乡生活差别的观念上及人际交往上不小的心理压力,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危害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构建中,贫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而产生挫败感。经济贫困带来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贫困学生经常对自己言行是否适当持怀疑态度,为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尽量减少与他人比较,将自己封闭起来,从不参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人际关系冷漠,性格内向。由于经济拮据,贫困学生往往不愿意和非贫困同学交往,觉得无法沟通。

学校一些激励制度存在过时现象,具体细则难于界定。学校奖学金每学期评定一次,一等奖学金金额为500元,二等奖学金金额为200元,三等奖学金金额为100元。此奖学金制度为多年以来都在执行的一个重要的学生激励制度,但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助学金资助规模和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学生对于学校奖学金的重视程度日渐减弱。学生对于学校奖学金的激励效果存在着有分歧的看法,甚至一部分学生觉得没有激励效果,说明学校奖学金对于学生激励效果不明显。

二、贫困学生激励的改进原则和措施

遵循政治思想教育原则。针对贫困学生的激励,需要借鉴西方的一些激励理论研究成果,但我们绝对不能把西方的激励理论作为我们激励贫困学生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西方的激励理论往往重视对于个体需求的研究,而忽视了个人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份子的社会属性研究,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激励贫困学生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正确引导贫困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针对贫困学生的激励政策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原则。

遵循内在和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贫困学生应该首先在大学阶段根据自身基础和兴趣理想,构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根据目标设定理论将其细分为分阶段可实行的目标。这样贫困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会以此人生目标为基准去努力增强自我知识积淀,避免了大学光阴虚度及成天因为不知道干什么而陷入多重负面心理影响的困境。当然此人生目标是改变贫困现状而努力的方向,要结合实际,不宜定的太高遥不可及而产生挫败感;也不宜定的过低而缺乏成就感导致对自我潜力认知不足。并且人生目标在改变贫困的途径中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领悟而不断更新的,以便于塑造积极愉悦不产生负面心理影响的人生。学校在贫困学生激励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对部分资助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是国家面对教育改革新形势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而生动的体现,是与时俱进的新举措。学校应该根据国家资助政策、社会发展和贫困学生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的改进贫困学生激励对策,使之达到对贫困学生有效的激励效果。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贫困学生的基本需求是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从而能够解除对生活的后顾之忧专注于学业,因此贫困学生对于经济上的资助是极其关注的。如果学校在经济资助上政策和措施让贫困学生感受到了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显然会在贫困学生心理上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和降低了经济上针对贫困学生的激励效果。因此学校在改进经济上的激励措施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经济资助措施能够达到针对贫困学生的最大正面激励效果。

遵循激励时效原则。针对贫困学生的激励措施必须重视激励的时效性,不同的激励时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贫困学生由于自身的经济原因和心理原因,比普通学生更希望从学校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和体现个人的价值,得到同学和老师以及学校的肯定,由此对大学学习生活构建起自信心。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看到自己生活上、学习上的评价结果,是贫困学生产生成就感的重要方式。不断的获得成就感会使贫困学生的心理进入良性的循环激励状态,由此改变因为经济贫困而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从而构建起自信心实现自我激励。因此在针对贫困学生的激励措施中要坚持重视激励时效的原则。

三、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贫困学生激励的改进措施和办法

1、建立和完善特别贫困学生审查制度

建立特别贫困证明材料审核制度。学校现存的贫困学生困难程度认定工作中,仅依据学生出具的贫困证明进行界定为特别困难学生,这显然是存在弊端的。部分学生出于骗取高额助学金的目的,开具虚假证明,企图蒙混过关,由于在初期认定贫困生的时候主要就靠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有的同学和家长由于接触过贫困生认定工作,了解贫困生认定的所有流程,所以就别有用心地抓住漏洞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写虚假内容,冒充纯农户、重病户、低保户等,并找关系盖取政府公章。或者夸大事实,以期获得特别困难学生的认定资格。因为助学金的分配就是按照困难等级分配,特别贫困学生显然获得的助学金比一般困难的贫困学生要多。因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存的贫困学生困难程度认定工作必须由现存的仅依据学生出具的贫困证明界定改进为学生出具除贫困证明以外的相关证明材料,这样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贫困程度。

建立特别贫困学生综合表现审查制度。特别贫困学生评定过程中,现在仅依据学生出具的贫困材料来进行界定是有弊端的。部分一般级别的困难学生在认定贫困生时通过夸大家里贫困情况,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同情,从而被评为特别贫困学生。并且部分被认定的特别贫困学生在认定之前就存在不良的表现,比如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随意迟到旷课、随意早退、考试作弊、不遵守校园文明规范、宿舍卫生不达标、不服从学校安排缺席学校的集体活动等等。这一部分学生如果仅仅依据一张特别贫困证明材料就获得比一般表现良好的贫困学生更多的经济资助,是有失公平的,也会在一般的贫困学生中间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存的特别贫困学生认定工作必须由现在仅依据学生出具的贫困材料界定改进为结合学生在本学年综合表现进行评定,这样才能公平公正地将特别贫困学生资助用来激励综合表现好的特别贫困学生。

建立特别贫困学生跟踪审查制度。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存的特别贫困学生为一次评定管一年,没有后续跟踪审查制度。学校应当建立特别贫困学生后续审查制度,了解特别贫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的变化,及时更新,并对特别贫困学生资助措施进行相应调整。每一学年定期对全部特别贫困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特别贫困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特别贫困学生的资助资格。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确保特别贫困学生情况属实且激励其积极上进。

2、进一步细化综合素质考评指标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评介指标,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体育测评和能力测评四个方面,每个类别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比例,在将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学习或者各种竞赛给出一定的分数,根据所占的比例算出总分,然后根据总分决定学生优秀与否,并根据综合素质测评来评定综合奖学金,也是所有学生评定各种奖助学金、参与各种个人评优及优先推荐就业的基本依据,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是极其重视的。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学校对学生的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公正合理的测评体系。

3、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人文关怀制度

贫困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的因素以及现在社会的深刻转型,使得其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上会比普通学生遭遇更多的困难与压力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和自卑感。部分贫困学生不仅仅是在经济上贫困,心理上也存在贫困。农村学生因为中学阶段起点比城市学生要低,大学阶段的学习压力增大使其产生了心理焦虑和紧张。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构建中,贫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而产生挫败感。很显然,学校除了关于贫困学生的经济激励以外,在和贫困学生的沟通交流上,在心理健康教育激励和人文关怀激励,以及营造良好激励贫困学生上进的校园环境氛围方面做得还不够。具体办法如下:建立每月一次贫困学生励志教育课程体系,激励贫困学生的积极性;建立每周一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增强贫困学生人文道德素养,以实现其自身激励;建立每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增强贫困学生心理素质以实现其自我心理健康辅导;建立每周定期定点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解决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沟通疏导;建立每周定期定点的针对贫困学生的辅导员老师沟通制度,积极正确地从思想上教育引导贫困学生以实现其自我激励;建立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定期舆论宣传,体现党和国家以及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关怀;建立定期节假日慰问制度,每年的重要节假日学校领导和老师定期慰问贫困学生,让贫困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建立贫困学生先进事迹表彰制度,从精神激励层面引导上贫困学生上进。

参考文献:

[1]刘淑伟.高校贫困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兰州大学,2011.

[2]孙启龙,宋守浩,姜娟娟等.和谐社会下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29):233-233.

[3]许红芝.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影响因素初探[J].价值工程,2010,29(23):169-170.

[4]曹丽颖.高校贫困生激励管理问题的研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D].南开大学,2008.

[5]邹勤,刘恒新.论贫困大学生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1):104-106.

[6]薛深.基于贫困生和谐发展的立体化资助模式构建论略[J].学术论坛,2009,32(11):185-189.

[7]邓秀芸.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0.

[8]丁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09.

[9]方芳.高校贫困生接受资助后的心理反应与助困举措的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1):175-175.

[10]蒋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11]卫红伟.高校贫困学生的激励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44-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