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霍国宏
摘要: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的匠人精神集中表现为:认真敬业、精益求精与不断创新。看日本匠人精神思考中国职业教育。文章从专业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课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高职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改革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培育更多“中国工匠”和传承“匠人文化”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匠人文化;职业教育;职业素养
一、日本匠人精神的表现
“匠人”一词,在日语里翻译为“職人”。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使”在中国从政治、经济、教育、茶道、陶艺、木工、锻造、织锦等各方面进行了学习,奠定了日本的“職人气质”。“日本的匠人文化”是日本根據日本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与信仰和精神需要,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诠释与改造[1]。日本匠人精神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执着专注,敬业认真。在日本,不乏“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的事例,如:冈野信雄,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经过他的手修复的旧书光洁如新;80 多岁的小野二郎,手握寿司 75 年,他做出的寿司被誉为做出了“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美味”。还有很多小企业也是数十年如一日只生产一种产品、专攻一门技术、磨练一项工艺。如:生产出100万分之1克的齿轮而令世界刮目的日本树研工业株式会社、以旋压技术占领高科技产业的北岛绞制作所株式会社、善于精密零部件加工的千田精密工业株式会社等,均是长期专注一个领域而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
日本人敬业、爱业、对自己的工作有浓厚的情感并由此产生职业使命感与荣誉感。被誉为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有过这样的陈述:“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别人敬重的关键”,道出了日本匠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日本职场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本分”,把手头正在做的事做透、做好是份内的、必须的。认真、严谨在日本是一种社会风尚。认为只要把工作做到极致,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匠人们每日都在努力工作,生产出质量高、体验良好的产品。
2、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日本匠人追求产品的完美不仅体现在外形设计和做工精巧上,更表现在对消费者需求的无限觉察、满足及产品功能、性能最大化的开发之中。索尼公司在研发产品时,深挖消费者需求,将人性化与高精尖科技有机融合,创造出了既富有时代特征又深受众多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小野二郎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我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即使到我这年纪,工作了数十年,我仍然不认为自己已至臻至善,但我每天依然感到欣喜”,代表了大多数日本匠人的心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背后的感性因素就是“心怀顾客”。总是把顾客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为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务。故在日本很少或者说基本没有欺骗顾客、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径,因为一旦被发现将会成为自己一生的耻辱[2]。
3、以掌握高超的技艺为荣。日本的企业中一大半是中小企业。在这些中小企业里拥有众多的技艺精湛的蓝领工人。产品的创新、科技的开发都依靠这些蓝领工人。在日本,蓝领工人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其薪资水平在全世界也处于前列。很多技艺超群的蓝领把自己创造出的产品看成一件件凝聚心血的作品。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自己作品的品质达到什么层面、自身掌握的技术和工艺进入到什么境界。在日本中小企业家群体里,存在着一种以熟能生巧、技艺提升为荣的风气。日本政府通过“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推动“匠人文化”的传承。
4、创新精神。任何企业要想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日本企业也不例外,他们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据资料显示:由日本政府主导的科技研发在数量上仅占日本科技创新内容的20%,剩下80%都是由企业完成的,民间企业是日本科技发展的主力,“匠人精神”则是日本科技发展的源泉。拥有大批具有熟练技术且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人”,是日本制造业的最大优势所在。
二、培育“工匠精神”,推动“匠人文化”的传承
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工匠精神:“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厚植工匠文化、传承工匠精神”需要大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机制。我们在呼吁净化提升社会、企业环境的同时,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渠道的高等职业院校,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动“匠人文化”的传承上肩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3]。
1、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高职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只要是与日本有业务往来的单位都会有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故建议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详细制定出就业率较高的行业企业中的工作岗位的具体素质目标与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课程教学内容也要相应地加入培养工匠精神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日本的匠人意识。同时,充分利用社团活动让学生领会“匠心精神”的神髓,促进学生养成职业必备的道德和职业素养。另外,利用校内实训室或扩大校企合作领域,尽可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日企文化、日本匠人精神的熏陶,从而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培养提升以“匠心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
2、改革思政课教育教学、构建基于“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对于非日语专业的学生可通过改革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构建基于“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来培育“工匠精神”。建议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再具体化一些,可适当加入一些行业、企业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内容。辅导员、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也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匠心文化”的教育。校园文化要突出专业性、侧重宣传以专业匠心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内容,营造精益求精、严谨认真、敬业爱业、勇于创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3、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利用好第二课堂,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要侧重实践可操作性。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室训练学生养成执行规范、钻研细节的工作习惯,也可以走进企业学习体会匠人们的职业精神。
日本的工匠精神根植于日本职人心中,成为常态。希望我们的职业教育在根植“大国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文化”上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菲菲. 试论日本工匠精神的中国起源[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9):80-84.
[2] 吴凯. “匠人”精神对我国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启示--兼论当代中日大学生的职业观[J].文教资料, 2016(28):145-150.
[3] 耿欣. 浅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7):131-132.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