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教学

时间:2024-06-18

赵文彦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玉米因其中含有较多糖分,所以在其生长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阐述了玉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容易出现了病虫害种类以及防治措施,并对几种常见的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主要生产于北方,有黄玉米、白玉米两种,其中黄玉米舍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人的视力十分有益。玉米不仅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已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经常出现于餐桌上,并风靡曾经以食物精细著称的欧美世界。

一、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蓟马注意防治早播和带茬播种的田块。玉米苗期被害株率达2%-3%时,马上进行药剂防治,使用药剂:10%吡虫啉亩20-30克,20%克杀特1500-2000倍均匀喷雾。

2、玉米蚜虫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的孳生基地;在玉米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25%北农蚜力克1000-1500倍,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

3、草地螟在卵已产下,而大部分未孵化时结合除草灭卵,同时要除净田边地埂的杂草,以免加快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挖沟、打药带隔离,阻止幼虫迁移危害;药剂防治应在幼虫3龄之前,选用低毒、击倒力强,且较经济的农药进行防治。药剂选择:5%来福灵、2.5%工夫2000-3000倍液,30%桃小灵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高粱上禁用)。防治应在卵孵化始盛期后10天左右进行为宜,尽可能的保护天敌。还要特别注意对田边、地头草地螟幼虫喜食杂草的防治。这样既可减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效,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玉米小斑病的危害症状。玉米抽穗和灌浆期容易发生小斑病病害,不同于大斑病症状的是小斑病的斑点较小,危害的部位较多,如根、茎、叶、玉米穗、玉米粒等多个部位,主要寄生于秸秆内部,待来年温度升高后开始生长,造成危害。

2、玉米小斑病的发病原因。小斑病的发病机理与玉米大斑病相近,其病菌孢子的形成、传播和危害与空气湿度密切关联。适宜其生长的温度要比大斑病偏高,在夏季时节发生的机率很高,因此对夏玉米危害严重,一般在南方地区比较常见,对本地夏玉米的生长也产生一定的危害。

3、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手段。玉米小斑病病原体主要寄生于秸秆内部,等温度适宜时才生长发病,对其控制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快玉米抗病新品种的研究,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彻底包衣处理,防止病原体侵入;二是轮作换茬时要对土地进行深耕细作,降低病原体存活率;三是加强玉米生产全程管理,实行严格作物轮茬,破坏病原体孢子生存条件;四是玉米生长后期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化学防治,喷洒药剂进行控制。

三、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穗病,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前后迅速增加。这种黑粉病致使玉米长出病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这种黑粉瘤严重为害植株的根、茎、叶、叶鞘、花穗等。其黑粉瘤散出大量黑粉并进行大面积的传播。抑制黑粉病首先种植的时候就不能选择带有病毒的植株幼苗,这样就要消灭病菌来源,要求在越冬期间注意铲除病株,防止病毒进行传染,还可以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倒茬选种抗病品种还可以使用0.2 %硫酸铅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包衣,借此消灭种子所带来病菌。在种植玉米的时候要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薄膜覆盖,及时除草除虫,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得到较好的苗,还应做到坚持苗期剔病苗、怪苗、可疑苗,早期拔除病株。及时在地表喷施杀菌剂,如用15 %粉锈宁拌种,用量為种子量的4 %田间遗留的病残组织应及时深埋加强田管理及时灌水,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

1、玉米灰斑病。①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主要随玉米病残体越冬,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而传播,玉米发病后,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再侵染。病害多在抽雄期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气温低(20℃-25℃)、雨水多,大气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灰斑病严重发生,易易造成流行;而温度高、干旱则抑制病害流行。②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药预防,药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剂50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7%银浊利悬浮剂每亩1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2、玉米褐斑病。①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②防治措施: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长远的工作,随着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会越来越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加大研究力度,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切实推动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稳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 山东农药信息,2010(06).

[2] 林美新,徐良忠.甜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无公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0(04).

[3] 王宝芝.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03).

[4] 郑祖凤,李国敬,刘绪红,关银池,郭亚林.当阳市玉米螟发生特点及综防对策[J].湖北植保,2010(04).

[5] 慕立义.颗粒杀虫剂防治玉米螟效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0).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