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昔日的年味

时间:2024-06-18

苏婧晗

摘要:“当……当……”浑厚而有力的钟声响彻神州万里,是谁,让这新一年的钟声,激荡了华夏子孙的心扉?我蓦然回首,钟声萦绕耳畔,爆竹香嗅在鼻间,却不禁回忆起祖父,忆起祖父的故事,忆起那故事里的新年。

关键词:年味;文学;大年三十

“过年咯!过年咯!”童年的快乐如此简单,过年的兴奋真是挡也挡不住!“才到小年啊,就高兴成这样。”长辈们说着脸上也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的味道,尽管,他们要为过年而开始忙碌了!

“宰生”和“打棚陈”是要最先开始的,却也是必不可少的。男人们用一把扫把绑在一个竹竿上打扫高处的蜘蛛网等,妇女们擦桌子的擦桌子,洗碗橱的洗碗橱,总之是要干净彻底,方应了“欣欣喜喜(新新洗洗)”之意,小孩们也不甘落后的帮着搭把小手,递点小样的东西,再不然,干脆就回绕在大人身旁跑来跑去的嬉戏,总之,热闹是少不了的,忙着忙着,似乎真的就有了那么一点儿“年”的味道[1]。

人说:过年,就是过孩子。

每逢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小孩子了!除了能穿到新衣裳,吃到花生、糖等“罕见零食”,更有味道的,是缠着祖辈父辈教自己做灯笼。眼看着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竹条在他们的手上跳跃飞舞,不一会儿,灯笼的骨架就完成了。旁边那皱纹将平未平的糖纸,五颜六色,这些都是在一年里小心收集起来的,用浆糊将糖纸仔仔细细的贴在灯笼的骨架上,再放入一小截蜡烛,一个“糖果味”的灯笼就制作完成了,小孩子们拿到这会发光的糖果灯笼,上蹦下跳的,兴奋不已,许是闻到了糖果的味道,早已穿过空气,透过毛孔,甜到了心里[2-3]。

小孩儿有小孩儿的甜味,大人有大人们的年味。

那时的春联可不是靠买的,要写得好,要贴得对。在八仙桌上铺上裁好的红纸、细细的研磨青墨,请来村子里最会写字的先生,不一会儿,俊朗的字体就出现在红纸上,出现在人们的家门口,一眼望去,好似能看见墨香合着笑脸,迎面而来。小朋友也不甘落后,把手举得高高,为新年贴“福”,不识字的小朋友一不小心贴反了,老人家就笑呵呵地说“福到啦!福到啦[4]!”

等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母亲就要把精心准备的年夜饭端上桌了,用一年中的收获,来慰劳辛劳一年的家人,来庆丰祈新。一家老小围坐在八仙桌旁,小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菜,品尝着美食的味道;大人们谈论谈论趣事分享分享收获,共享家的味道。吃完年夜饭,没有电视的干扰,没有手机的诱惑,孩子们在屋内屋外窜来窜去,明明已经迫不及待,却还得“强装矜持”地等着大人们分过年的“礼物”——守岁,原来是希望的味道[5]。

当十二点的钟声一敲响,大人们都到屋外放鞭炮“关好门”。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伴着钟声,在欢笑与祝福中开始,在满足与期待中前行,前行……

原来,这是回忆的味道。

钟鼓余音似乎还未散尽,我静静的望着窗前的红灯笼,很鲜红,很明亮,突然好想凑上去闻一闻,也许,也会有那种甜到心里的味道;

门边的对联纸质光滑,字迹出奇的工整,突然好想凑上去嗅一嗅,也许,还会有调皮的墨香来蹭一蹭彼此的笑涡;

桌上的年夜饭精致可口,杯盘狼藉下,彰显着欢聚后的满足,佳肴盈户,突然好想知道这道菜,曾经的味道……

不知今年的正月十五,可有那喧天的锣鼓,可有那缓缓游来的“长龙”,还有那神龙擺尾的背影……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一句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人生何必念旧岁,此情何必待明天?

我忽然像小时候一样屋内屋外转上几圈,在爸妈面前徘徊几次,然后滚到妈妈的怀里,尽量矜持的伸出双手:“妈,年兽就要来了,压岁钱得备好呀!”

后记:

回忆最美的地方在于它永远都回不去了。

世界在变,习俗会改,但是万幸,春节里的希望,家的团圆,此味长存,尽管我依旧怀念旧时的年味,期盼着它的回归。

参考文献

[1] 彭典.年味去哪了[J].当代贵州,2015(08):25.

[2] 宫佳,付娜.年味[J].绿色中国,2007(04):8-9.

[3] 叶方义.年味[J].词刊,2014(3):28-28.

[4] 黄佩蓉,梁鹏(指导老师),王玉梅(指导老师).年味[J].特区教育:中学生(原:特区中学生),2009(3):48-49.

[5] 石泽丰.年味[J].江淮法治,2011(3):59-5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