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集团型公司审计营销体系问题研究

时间:2024-04-24

■任剑欣

构建集团型公司审计营销体系问题研究

■任剑欣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在集团型企业内部的建设与运营进一步得到发展,内部审计对推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以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为出发点,梳理总结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围绕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审计营销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着眼于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着力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整体价值,以期为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构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借鉴。

内部审计;审计营销;体系;集团公司

近期,中央出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推动国家审计体系的内部改革与发展。新时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不断自我变革、自我发展,在组织内部加强管理、完善内控、防控风险、提质增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组织内部治理体系的必要构成和重要推动力,内部审计的“安全网”、“防火墙”、“过滤器”、“增值催化剂”作用进一步凸显并得到增强。

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特点及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发展特点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时间短、发展起点低,整个发展历史进程与路径基本参考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实践,我国内部审计积累和形成一些明显特点:一是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更加明确,内部审计的确认、咨询和鉴证职能得到行业普遍认可;二是内部审计的业务模式和关注领域逐步拓展,财务审计向非财务审计转型升级加快,内部审计与组织目标更加趋于一致;三是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完善,从代表行业组织的内部审计协会到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其他类型组织,内部审计的制度体系建设工作都得到加强;四是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不断发展,软件分析工具、管理工具及网络信息技术与内部审计更加紧密交融,技术方法的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五是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巩固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专职专业技术队伍,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显著提升。

总的看,内部审计已得到组织内部广泛认可,成为推动组织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构成我国审计体系中发展最快、形式最活、领域最广、思想最活跃的审计领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内部审计特别是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得到空前发展,但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问题是过去历史积累形成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一些问题是理论实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属于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组织地位不突出、重视程度不高、内部环境不成熟,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运行不畅、执行不力等问题普遍存在,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内部审计还存在对组织内部一些领域无法触碰现象,审计结果重视程度不高,审计结果整改执行不力,“年年审、年年有、年年改”现象时有发生,内部审计权威性总体不高;三是内部审计运行架构及机制不到位,在审计报告上报机制、审计结果通报机制、审计问题整改机制、审计追责处罚机制、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等方面,有些单位没有建立,有些单位停留在制度流程阶段,实际没有很好地得到执行;四是内部审计业务发展滞后,审计覆盖面有限,审计深度不够,审计结果所形成的信息或价值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组织发展需要,内部审计与企业发展存在“各走各的路”问题;五是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均衡,队伍知识结构、专业技术水平、思考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协作能力等还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六是内部审计营销宣传意识淡薄,内部审计人员专注于业务,不善于开展对外营销、不善于推介宣传审计成果价值、不善于培育生存发展环境。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始终是内部审计理论实践聚焦的核心和重点。

二、积极构建内部审计营销体系

环境是万物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组织架构及运转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无法脱离整个组织体系而单独存在与发展。内部审计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首先处理好自身发展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从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本文提出积极主动地构建内部审计营销体系,通过内部审计营销体系的建立及运行,进一步释放内部审计的价值潜力、开拓内部审计的发展空间,并从组织整体性角度出发推动内部审计发展变革。本文借助营销理论中的4P学说(营销学中的4P是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解剖分析内部审计营销体系的构建,分别从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四个维度解析内部审计营销体系构建。

(一)产品维度

设计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产品是构建审计营销体系的基础。审计产品是审计业务工作开展的具体形式、途径及种类的简称,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和方向。按照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审计产品划分为揭示类、预警类和抵御类,其中揭示类为事后型审计产品,主要通过揭示与披露问题,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作用;预警类为事中型审计产品,主要通过及时及早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降低损失与危害,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作用;抵御类为事前型审计产品,主要通过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提出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防止再出现类似问题,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上述三大类业务又可以进一步细化分成10个具体的审计产品,分别是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经济效益审计、合同审计、专项议题审计、内部控制评审、风险评审及经营管理审计。

10个审计产品的关系和说明见表1。

表1 集团型公司内部审计产品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审计产品的设计与实施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实际业务特点进行谋划布局;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内部审计组织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二)价格维度

内部审计营销体系中的“价格”是指审计工作的结果价值,这是内部审计组织存在的直接基础。“价格”涵盖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两个方面,其中直接价值包括内部审计查摆出的不合理、不合法甚至违纪违规问题,纠正出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及其他管理类活动中出现的风险、错误或做法,通过审计活动节约的资金、创造的经济效益等;间接价值包括完善内控、防范风险、规范管理的意见建议,重大经营管理的专业性意见,合同、协议、制度等重要文本的审核意见等。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如果最终没有形成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可衡量、可考核的工作成果,没有实际性在企业规范管理、防控风险、提质增效等方面推动工作发展,内部审计营销体系中的“价格”因素就没有实际得到体现。

(三)地点维度

内部审计营销体系中的“地点”是指审计工作结果的沟通渠道。建立和疏通沟通渠道是实现内部审计价值传送、保证审计结果得到良好执行的关键。如果审计只是停留在揭示问题、反映问题、提出预防或预警的意见建议,这些问题或意见建议没有通过一个良好的渠道、机制去落实、去解决、去衔接,内部审计价值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内部审计组织要抓好“媒介渠道”和“非媒介渠道”两方面建设,其中“媒介渠道”是指以书面、文字等具体载体形式进行的沟通渠道。比如内部审计报告,它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书面信息传播载体,如何实现快速简约有效的信息传播和结果沟通,内部审计报告才不至于成为“僵尸报告”。通常,专业详尽的内部审计报告由于集团管理层的时间、知识等因素所限,审计结果发挥的实际效用并不能令人满意,为解决好这一问题,企业应设计针对不同审计产品的“审计报告卡”,这种“报告卡”其实是对内部审计报告主要内容浓缩精炼通俗化后形成的一种简约审计卡片,包括基本要素(如标题、对象、时间、范围、形式、重点、问题、意见建议)、报告审阅者意见及集团管理层批示等,通过这种卡片实现审计报告信息的有效快速流转;“非媒介渠道”是指通过参加会议、非书面汇报、口头沟通等形式直接或间接进行信息沟通和传递的渠道方式,“非媒介渠道”是内部审计组织全方位参与融入企业体制机制的关键,利用好非媒介渠道进行有效沟通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促销维度

内部审计营销体系中的“促销”是指审计部门主动开展对外营销宣传活动。内部审计组织要在企业内部良好生存发展,除了练习内功以外,还要主动性的和经常性的开展对外联络、宣传及推广工作,加强审计人员的主动出击意识和“谋生意识”。一方面审计部门要主动融入集团型企业,创造性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主动寻求并改善内部关系,积极创造机会参与或介入集团决策平台或信息渠道,及时了解掌握集团各层面信息动态,扮演好家庭保健医生角色;另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媒介建设工作,多方位运用现代化媒体及传播渠道进行工作宣传和解答,自觉地营造环境对内部审计的接受度、包容度和理解度。

内部审计营销体系所包含的四个维度中,产品维度是基础、价格维度是核心、地点维度是关键、促销维度是保障,四个维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的内部审计营销体系。通过内部审计营销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内部审计能够形成一个闭合的生态体系,各方面因素相辅相成、相互扶持、形成合力,能够进一步释放内部审计的创造力和活动,增强内部审计的价值水平,提升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三、维护内部审计营销体系有效运转的保障措施

构建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营销体系是促进内部审计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审计团队建设、优化考核与薪酬体系设置及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措施是促进内部审计发展的外在保障,两者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审计运行体系。

(一)加强审计团队建设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基础保证,建立一支政治硬、品行正、专业精、技能强、效率高的审计队伍,内部审计发展才具备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

1.建立学习型审计团队。一要优化知识结构,内审人员必须从过去的单一型专业人才向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转变,既要具备财务、会计等财务领域知识,还要具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及法律等方面知识,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查账”本领,还要培养经营、管理、数据、风险等方面的分析能力;二要不断加强学习,练就“火眼金睛”,必须“技高一筹”,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内审人员必须培养持续性学习能力,要有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新信息的嗅觉和兴趣,始终保持内审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开拓力,在关注传统财务领域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领域。未来的内部审计还将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有所触及,审计服务的界面和范围不断拓宽拓新。可以说,内部审计未来的竞争就是理念观念的竞争。

2.树立“审计营销”思维意识。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钻研业务、精通业务,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意识、人际关系意识和环境生存意识。一要提高沟通能力,审计工作是各方面信息沟通收集分析处理的过程,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要增强人际关系意识,审计工作不只是与物接触,更是与人相处的过程,维护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审计工作才能逐步被大家所认识、所理解、所配合及所支持;三是加强环境生存意识,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内”字,内部审计人员要善于从内部整体环境出发去分析看待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不断提高自我营销能力,更好地处理与实际环境之间的生存发展关系。

(二)优化内部审计考核与薪酬体系

合理有效的考核与薪酬体系对于维护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探索双重考核体系。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要接受集团公司体制机制内的常规考核,并由考核小组对审计部门出具考核结果;另一方面管理层对审计部门出具的考核结果在奖惩兑现前必须提交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进行二次评价和复议,最终确认的考核结果才能成为审计部门奖惩兑现的依据。对于尚未组建成立审计委员会的组织,上述考核结果也应由组织内部最高决策层进行研究论证和同意。

2.建立相对独立的审计人员薪酬管理体系。从保护审计人员、维护审计人员独立性等角度出发,集团型公司应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建立相对独立的薪酬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人员的定岗、任用、提拔、调岗及解聘所产生的定薪、调薪等薪酬待遇事项必须经集团审计委员会或最高决策层确认方可最终执行。

(三)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提高内部审计组织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是推动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建立集团型公司内部审计从业戒律,明确对违反戒律行为的处理处罚措施和标准;在集团审计委员会处设立举报监督热线、电话或邮箱,由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组织进行日常性监督,审计委员会要加强与集团监事会、纪委等机构的工作联动。

2.推行审计质量评价。从自我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三个维度进行。审计团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采取成员互评、工作模块调查、负责人打分等形式开展内部评价;建立由集团审计委员会牵头的审计质量联席评价机制,内部评价工作定期开展;引入外部独立评价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价,评价工作侧重审计独立性、审计业务成果质量、审计结果整改等方面。

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营销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整体性、协调性推动内部审计组织发展,实现内部审计优化升级,这是形势的发展需要。同时,做好外部保障性措施体系建设,能够有效促使内部审计营销体系有效运转并落实到位。

[1]陈留平.企业内部审计前沿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

[2]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詹姆斯·罗瑟.最佳实务: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陈琳.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3.

(作者单位: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