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经营之道——从江苏最大纺织企业宝利嘉倒闭谈起

时间:2024-04-24

■李若山

近来,经济结构的调整,给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业务是向前、向后、还是转型,捉摸不定。看了许多经济学家们的论调,更莫衷一是,更是进退两难。于是乎,许多企业在这样的困境中,纷纷倒闭。最近,江苏省最大的纺织企业宝利嘉宣布破产,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在该公司董事长发布的公开信中,他们将倒闭的责任归咎于金融机构的无节制收贷以及部分开发区的违约。事实是否如此呢?

确实,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化了的金融机构也开始控制风险,他们必须要对金融机构的股东负责。他们也要开始对借贷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对于一些没有持续经营能力、产品工艺落后以及管理粗放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产能过剩而又无竞争力的企业,只有趁他们还活着的时候,赶紧收贷,以避免给金融企业的股东造成更大的损失。因为,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如果宝利嘉的产品能像日本马桶盖那样畅销、能像苹果手机那样紧俏,金融机构会对你收贷吗?我想不会!

其实,中国经济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短缺经济及廉价资源的基础上。所有商品的短缺,形成了产品的供不应求,也造成了经营者的强势。而廉价资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得低廉的产品成本有了丰厚的利润。加上前几年,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有序发展及产业保护,制订了许多审批制度及准入门槛,使得我们许多核心产业如金融、证券、电信等,避免了海外巨头们的冲击,形成了我们自己支柱产业。

但是,在这样环境中出身的企业,往往在经营之道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管理风格。

一是由于短缺经济及低廉的资源价格,使得许多企业轻易的获得了丰厚利润,而丰厚的利润掩盖了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问题。为此,极其粗放的管理方式、混乱的财务信息以及落后的产品工艺制造,都被利润而掩盖。企业不以为险,反而自得其乐。现在一旦产能过剩,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这些企业,产能过剩吗?其实剩的是那些粗制滥造、性价比低的产品与企业。金融机构当然要将其放入收贷的名单中去。

二是由于政府为建立有效市场而采取的审批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寻租空间。于是乎,大部分企业都将运用潜规则,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企业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找关系、托熟人、请客吃饭、洗澡按摩,最后发展到送回扣、拿佣金,似乎成为了常态。君不见,中国是全世界运用潜规则行业最多的国家之一,有最大的KTV、最大的洗浴场、最豪华的酒楼。企业中的许多难题都能在这里解决。有些企业家甚至夸出海口,在中国,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难事。因此,通过关系找到了优惠、利用潜规则寻来了资源。随着十大八的反腐倡廉,随着八项规定的推进,潜规则受到了惩罚,政策开始了透明。而离开了这些潜规则所找来的福利与优惠的消失,企业马上就一蹶不振,危机重重了。

三是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让许多企业留下的“黄、毒、赌”三大毛病。所谓“黄”就是信用缺失,不管是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还是供应商,发现对自己稍有不利,能赖则赖、能拖则拖,最后一定会得到市场惩罚。而所谓的“毒”则是管理上的问题及漏洞,采购吃回扣,销售拿佣金,对不法行为睁一眼闭一眼,一旦东窗事发,前功尽弃。所谓“赌”,就是本行业竞争加剧了,就急急忙忙地去转型,争相投入所谓的高科技、高利润的红海行业,结果由于事前准备不足、行业不熟,投资流程不科学,又是全军覆没。

因此,当我们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作为企业家,应该将其功夫花在管理上、用在工艺上。当你们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生产出价廉物美的“马桶盖”及“苹果”手机之后。十三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一定会有你的一席之地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