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新课改下数学教法改革

时间:2024-06-18

黄功娴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斷改进,数学课堂将面临这什么挑战?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面临新教材什么又是数学教师在以后所应采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新课改;新课程;教材;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十二字方针,在没有任何人指引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执行这一方针,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个挑战。我们在解读新课标、观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时常也能听到、看到、遇到课改的一些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下面我就新课标的实施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准备好预习案,并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预习阶段,我们采用的是预习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并掌握对它的简单运用。具体方法: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使预习题目都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前预习后都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预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预习题要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完成一个小题,相当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最后一题,好像登上了山顶,回首俯望,小山连绵,成就感不禁而生。如果题组没有难度,学生不可能有疑,重重复复会令人乏味。反之,设置一定陷阱、难度,学生经过探索、推敲,把疑难解决了,既巩固了基础,又实现了从有疑到无疑的飞跃,体验到解题的劳动价值。

二、领会每个模块的编写意图,慎“补充”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普遍感到不适应,内容杂、知识“浅尝辄止”、课时偏紧等。解决这类问题的首要方法是提升教师的执行力,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课标”的定位和教材的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按知识的顺序发展把整套教材分成几条主线,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模块都有其整体贯穿的主线,每章都有各自的核心概念或原理,各章相互联系,而每个模块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都有不同的要求,即使对同一知识点(如函数、概率、统计等),高中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要通过研究,做到对各阶段的教学目的,各章节的要求胸有成竹,对广度、深度的把握应恰倒好处,不要一步到位,应循序渐进。

比如在函数的学习中,我们高中教材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数学1)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图象,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第二阶段(数学1)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第三阶段(数学4)学习了三角函数。第四阶段安排在选修导数及其应用,概率等。都涉及对函数知识的再认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螺旋上升。

三、实施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中,往往是一个标准,一根线,实行“一刀切”的办法。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评价手段。就像我带的文科班,理科班,艺体班,就不能“一视同仁”,而应各有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评价手段,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具体分为四个方面:(1)学生的分层;(2)教学目标的分层;(3)课堂教学的分层;(4)评价与检测的分层。

四、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是枯燥的,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更是对数学学习有惧怕和抵触情绪,所有我们的课堂该怎样改革才能顺应当前的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往往困惑的是,把所有高考考点常见的问题都分析给学生,把所有学生遇到的困难都解释给学生,可从后面的教学反馈来看有很多问题都白讲了,学生并没有掌握,老师还很辛苦,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新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建立学习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小组去解决问题,再由各组总结汇报达成共识。这样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互助能力,也能让老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做好当堂达标练习

学生现学现用,做些相应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巩固所学知识是必须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要求的深度也不一样,如果不能合理设置练习,势必会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象现。因此,我们在设计巩固练习时,要分层作业,让优生做完基础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含金量。

总之新课改的理念是先进的,也是科学的,但作为教师确实应该好好研究新课标,真正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理念,既不能举着新旗子,却走着老路子,也不能教条式得模仿。

参考文献

[1] 邹步仁.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17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