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吴敏修
摘要: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综合能力长期稳定地低于同年龄学生,不能达到教育教学要求的学生。国内外调查表明,学习困难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引起其他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如果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下降,该生的行为举止、思想品行也随之不降。虽然学困生这个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的负面影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父母言行;家庭教育;学困生成因
先来看看学困生的个性与共性: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或者沉默寡言,或者晃动捣乱,不认真听讲,经常分心走神。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在及格分数线左右甚至以下。持续的学习比一般学生要困难,坚持极差,知识的积累严重障碍,记不住,忘得快,基本学习技能匮乏,不明确学习目的,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不足。学习上懒惰,动脑动手的学习都会觉得累。在作业过程中,通常是不能自制,往往不能坚持始终,也有的是好高鹜远,眼高手低,或者是不求甚解。在独立思考上不能完成,依赖别人的帮助,作业常常完不成或出错较多。因为没有学习方法,所以记忆力、观察力、理解能力较差,也有的学生反映慢,思维比较迟钝,有自卑心理。大多数学困生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的是,学困生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严重缺陷,导致学困生的不可避免出现。家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学生张某:小学时聪明伶俐,阳光向上,品学兼优,初一成绩居全年级前一、二名,是大家公认的有前途的学生。初二时父母离异,孩子心灵受到了创伤,从此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上课睡觉,不做作业,要么逃学,成绩一落千丈,高考成绩三百多分。熟悉该生的学生都惋惜不已。据调查,在有些班级,离异家庭的孩子占三分之一,这些孩子多为学困生。
父母的离异本身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有些孩子会一蹶不振;其次,父母离异后的孩子,缺少或没有正常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要珍惜家庭,学会尊重、宽容对方,学会如何维持家庭;如果离异,要向孩子说明,要取得孩子的理解和谅解,还要定期、经常的看望,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抚慰孩子的心灵。
学生王某:小学时父母进城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尚可。初中时随父母进城上学,因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学习环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虽然老师关心他,同学们帮助他,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且新课程又有较高的要求,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大,最后放弃学习,每天混日子打发时间。
随着国家对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政策的倾斜,这些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样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及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早出晚归,谋求生计,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关心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成为学困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心愿,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缺失对孩子成长会造成消极影响,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抚慰。爷爷奶奶是“隔代亲”;另一方面,老人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落伍。据报道:由爷爷奶奶一手溺爱带大的孩子,三分之二出现人格健全问题。“养不教,父之过”,是我们传统的古训,父母给了孩子的生命,就应该负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并且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在分享着孩子成长的快乐。
二、家庭教育的不当
1、父母表率作用不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些家长面对知识经济的二十一世纪,很少翻阅书籍、报纸,了解天下事,很少购买书籍去学习,去充电,不知道终身学习,更不懂现代的家庭教育,在孩子面前知识贫乏,不懂装懂;有的家长成天上网玩游戏,聊天、偷菜到痴迷的地步,却对孩子大骂网络的危害,家中没有良好的学习读书氛围。
2、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秉性和独特的个性,不会因材施教,而且对孩子的学校生活不闻不问,不与孩子沟通交流,探讨学习成败的原因,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要求和过高的期望,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如孩子成绩较差则讽刺挖苦,甚至信奉“棍棒底下出才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压制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变成学困生。
3、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欠妥。有的家长不了解现代的家教理念,不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看到孩子的成绩差就认为其“朽木不可雕”,给孩子贴上“反应慢”“学不会”的标签,为自己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教育方法不当寻找借口,推脱责任,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不求上进,成为学困生。
案例1:
家长张先生;几乎每天下班后或节假日,喝酒打牌到深夜一两点,很少跟家人孩子在一起聊天、谈心,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低了,就打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虽然给孩子上千元的学习机或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但不过问孩子是否用在学习上或认真上辅导班。这种家长贪图享受,对家庭对孩子缺乏责任、爱心。在学校的学困生中这样的家长不乏其人。
教育学认为,生养教育子女是家庭的基本社会职能,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身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更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时时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事事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素质高的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懂得做好父母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弱点,树立自信心,其次树立学困生在大众面前的地位,最后要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目標,家长在与孩子多次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和他一起制定近期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需采取的措施。我们相信,有家庭教育的坚持与重视,学困生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