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梁超英 黄羡仪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五年间,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变化。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同样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直到今天的大学体育教学的五大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特别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开革开放;30周年;教学目标
二零零八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行,同时我们也迎来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自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五年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与演进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①以传授“三基”为主;②以增强体质为主;③多元化的体育教学目标;④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为指导的体育教学目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回顾和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构建出了新世纪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新体系。
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历程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十六大以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中国体育
翻开中国体育史,从一九三二年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现代奥运会到成为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主办国,奥林匹克见证了中国体育史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九三二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七届奥运会赛场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田径运动员刘长春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名运动员参加了100米和200米短跑比赛,开启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九日,许海峰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荣获冠军,夺得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许海峰颁奖。从一九八四年美国洛杉矶历数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排名,(见表1)我们看到了一个怏怏大国不断闪耀的光彩。中国体育在兵败汉城以后竞技体育才开始走上了探寻规律,按规律发展的道路,以后几届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才真正体现出一个体育强国的真正水平。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体育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策略,把国内优秀的运动员送到国外培养训练,把国外高水平的优秀教练员请进来带教我们原来的弱势项目,使得我们原来的一些弱势项目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体育在乒乓、跳水、羽毛球、射击、体操、女子举重,排球等项目的水平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近几年又涌现出男子4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男子110米跨栏、女子曲棍球、网球、花样游泳等令人期待的项目。而取得这些成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
三十五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巨大推动,中国体育也实现了大的突破,大的跨越和大的发展,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看,目前我国各类体育设施已经接近九十万座,其中80%以上是一九七八年以后建设的,目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了一平方米,比一九七八年人均0.15平方米增长了近8倍。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是在二零零八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时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创超世界纪录1001次,占建国以来总数的85%。他还总结了中国体育所取得的成就:群众体育取得了重要进步,开创了崭新的局面;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的发展;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其他各项体育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革(见表2)
在我国,自从1903年体育课进入学校课堂,至今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这对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品格都起到了其它教学内容难于替代的作用,所以,体育课不仅在建国前被纳入了教学内容范畴,而且,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学校体育课的课程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成为目前大中小学设置时间最长的课程。仅大、中、小学所规定的体育必修课时就长达14年,若将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体育选修课时间也计算在内的话,可以说,体育课贯穿了大中小学整个教育过程。它不仅成为全体学生接受体育知识、培养锻炼习惯、使之终身受益的教育手段,而且,它的教育过程已成为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
新中国刚一建立,毛泽东同志就针对当时学生的健康状况,指示时任教育部长的马叙伦先生:“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并强调“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1951年1月15日他再次致信马叙伦部长:“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1952年,毛泽东同志又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写进了党的教育方针;以劳卫制为代表的学生体育达标活动对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十年文革,学校体育像其它学校教学工作和内容一样,也未躲过浩劫。
一九五六年一月高教部颁布了第一部《一般高等学校体育课试行教学大纲》,提出了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从事高度生产率的劳动和保卫祖国的能力,并忠实于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的高级建设人才”。
一九六一年七月我国高教部颁布了第二部体育教学大纲 目的是,“增强学生体制,并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学生能更好地从事学习、参加生产劳动和准备保卫祖国”。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在扬州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不仅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而且,对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强化学校体育制度建设,改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春天”
一九七九年教育部颁布了第三部《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育的目的是“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以便使他们更好地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我国的第一、二、三部体育教学大纲均将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理论重点放到了体能类项目上。如一九五六年《大纲》规定,实践部分以体操和田径项目为主,约占85%;一九五六年《大纲》规定,体育教材内容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部分,基本教材占65%,主要以田径、体操为主,选用教材占35%,主要有球类、游泳和滑冰等项目;一九七九年《大纲》仍然规定了体育教材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部分,其中基本教材占80%,仍以田径、体操项目为主,武术和体育理论各占5.7%,但首次把球类和游泳列入了基本教材内,同时未对选用教材做具体规定,要求各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纵观这三部纲要均体现出明显的重实践、轻理论和体能类竞技体育项目占绝对地位的教材体系。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与实施,1999年在无锡又组织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学校体育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于会后的几年中由教育部推进实施学校体育健康素质教育。围绕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学校体育法规建设日趋完善,制定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器材配备目录》、《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配备标准》等文件规定。中小学体育还相继推出了“2+1工程”、“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大课间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一九九二年八月,由国家教委颁布了建国以来第四部大纲——《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相比较前三部大纲,其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改过去的《大纲》或《纲要》之称,称为《指导纲要》,《指导纲要》确定的体育课程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规定体现出了“终身体育”思想的雏形。与前三部大纲相比,从《指导纲要》中体现出的体育教学目的任务多元化的去向,体育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编科学化、终身化、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一九九二年以前的《大纲》详细规定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师是体育课的完全主宰者,起着令行禁止的作用。一九九二年以后,宽松的教学大纲给教师授课以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们较为自由的制定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学生逐渐变为是体育课的主体,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较以往更为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了指导性作用。根据这一师生角色的变化,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出现了创新。
二零零二年八月十二日,教育部第五次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二零零二年《纲要》对体育教育目的进行了重新的诠释,指出“体育教育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将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融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二零零二年《纲要》在课程目标体系上更加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并指明了大学体育教学的五大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2006年12月23日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组织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7年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又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了重要批示;2007年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决定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有关意见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4月29日李长春同志、刘琪同志、陈至立同志又出席了在北京组织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全国大中小学在同一时间集体参加了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5月25日又以国务院的名义召开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2008年5月7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在江苏召开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大会”。
四、展望
经历了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体育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也实现了大突破、大发展,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三十五年。中国竞技体育水平更是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中国大学体育教育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大学的体育教学目标一定是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意识、运动技能能力、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开拓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年5月7日
3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是在二零零八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报告
4 罗时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的对外交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22-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