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史可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自2001年开始试点以来,已经走完了整整一个时代。10多年来,带给财政系统的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近日记者就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采访了财政部财科所金融室副主任马洪范,他认为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解决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里面的大问题至少还需要财政人四十年努力……
《新理财》:下一步将在全国推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制度。您认为推行这一电子化改革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马洪范: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不仅仅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之间实现信息联网,开展“无纸化”办公这么简单。
这项制度有更深层次的意义。第一,电子化的本质是以最快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把国库的收支信息集中起来,这样大大方便了资金的监管工作。根据联网后的财政收支信息央行和财政部可以在第一时间纠正那些违法、不合规的操作。而在推行信息化之前,上级单位的“纠错”工作是非常滞后的。
第二,随着电子化的推行,对各预算单位权力的约束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效改善预算单位花钱的随意性,减少腐败、寻租的空间。在信息联网的情况下,各预算单位花钱不光有财政的管理,也有审计监察机构的监管,一切都有账可查可控的情况下,预算单位花钱势必会“老实”一些。
《新理财》: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哪些问题?
马洪范:国库支付改革是财政部率先从自身开始改起的,可谓是财政部“在自己身上割肉”,财政部推行这项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
至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这项改革的方案没有太多的改动或者是创新,在中央层面甚至省级层面推广这项制度一般不会遇到太大问题,但是在向县乡等基层推广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困难。
第二,政策本身对财政专户“留了一个口子”。来源于国库拨款和职能部门收到的缴费的财政专户的存在成为财政部门资金的另一个账户,而这为寻租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三,就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来说,财政、央行、预算单位等等这些与国库资金有关的机构之间需要搭建起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而这些单位过去的信息系统建设都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所以在电子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技术上是完全能够实现。
《新理财》:针对当前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下一步该如何完善?
马洪范:一个制度的完善需要依赖很多外界的环境,包括政府的理念、金融交易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局部利益破除,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里面的大问题要想完全解决完毕,我认为至少还需要四十年,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体来说,第一个需要改善的地方是要扩大国库改革的领域,要将那些预算外的资金、体制之外的“小金库”等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的资金都纳入到集中化管理。但是推行这项工作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十年的时间一点不为过。以早在1787年就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创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英国为例,其制度的完善过程持续了一个世纪。
第二个是这项改革不是权力的调整,而是管理方式的革新。也就是依托现在的“电子化集中支付”制度,把国库收支的信息彻底统管起来。但是因为信息全面公开化了,势必会导致某些地方领导心理不自在,所以下一步重要的是领导们观念的调整。
《新理财》:您如何评价国库支付改革十年历程?
马洪范:从理论上讲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预算执行领域的改革,是预算管理全过程中的最主要的内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国库集中支付对于整个预算管理起到了根本性的保障作用,预算执行的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都得到了保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最有意义的地方便是单一账户的建立,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腐败的问题。我认为,从总体来讲十二年的国库支付改革进展得比较顺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