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师参与学生社团发展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探索

时间:2024-06-18

陈晶晶+谷睿

摘要: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社团,本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受到种种因素影响,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给予学生社团的关注度不够、学生管理工作者对社团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是导致高校社团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基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社团指导老师管理的实际情况,探索分析高校教师参与学生社团发展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校社团发展;参与积极性;教师激励机制

社团组织作为现今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升华大学生思想境界的责任,且发挥着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等重要作用,一个气氛良好的社团有着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的巨大作用。作为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校方理应给予大学生社团充分的重视以作为其蓬勃发展的源动力。

一、充分认识高校学生管理者参与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者在指导学生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来,增强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体系模式中的影响力;应积极探索学生社团的良好运行模式、管理办法和发展方案以及改进措施;应加强对社团组织的思想引导,准确把握目标宗旨和校园定位,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社团组织有序、健康地发展,逐步提升其校园影响力和知名度。

对于如何通过指导教师这一角色,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社团成立、活动等事项的管理,真正参与社团活动的组织和规划,便成了现阶段高校社团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找出高校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参与积极性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探索,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高校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社团发展缺乏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1、教师工作负担重,缺乏时间和精力。当前的普遍情况是,高校每年都会给教师分配很多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这让大多数的老师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以至缺少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介入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来,更无暇顾及细致的参與和指导。

2、学校关注度不够,教师积极性不高。众多高校对社团的存在价值认可主要体现在其服务功能上,而不是其教育功能上,使得学校对社团关注度并不高;而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教师们感到学校对该项工作没有长期系统的计划,且有关政策也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管理竞争机制,而且在经费、场地、设备、计算工作量等方面扶持的力度也不明确,因此常常会给人一种“徒劳无功”的感觉,从而造成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思想认识不清晰,责任担当不到位。学生社团虽然是学生们为了实现共同愿望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而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但学校及指导教师也应对其承担起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责任,支持其发展。当前部分高校和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思想认识不清晰、不准确,存在片面强调社团的自主性活动原则,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采取被动应付、敷衍搪塞的情况,任其自我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和长远发展。

三、激励引导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管理工作

各高校应提高对学生社团的关注度,加大扶持力度,真正意识到学生社团的存在对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意义,合理配置教师的工作和科研任务,使其有时间和精力放在社团管理上。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社团管理和发展的积极性。

1、愿景激励。社团组织在成立时,明确成立的愿景和使命,赋予指导教师良好的社团使命或愿景,以激励其积极参与社团管理和具体工作中来。如目前高校中较多的环保社团,他们的使命是使更多人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有着重大的威胁。有着这样高尚的使命,可以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积极规划社团组织的体系结构和发展道路,切实增强自身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正激励就是对有益于社团发展的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使这种行为得以延续;而负激励就是对不利于社团发展的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它减弱、消退。当前社团的管理机制激励过于单一甚至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老师无心参与社团发展。应及时加以调整,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将使老师更注重活动质量和社团人才培养,力求做出成绩,办好活动,社团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3、竞争激励。指导社团作为不计业绩的本职工作,其竞争性较小。但没有竞争,就无法提升成就感,更无法表现出工作才能。因此加入适当的竞争因素,可以更加充分的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譬如定期对社团成员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将考核成绩作为教师绩效的一部分,可以提升指导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使命感,从而对社团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社团文化的成熟,指导教师在其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如果能给予作为社团的监督和管理者的指导教师予以必要的激励,必将会积极促进社团工作发展。因此指导教师参与社团发展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让更多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当中,投入更大的热情,寻求更多有利于高校社团发展的措施方法,使得高校社团在为学校管理、为学生服务、为自身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菊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学生管理,2015.

[2] 张欣慧.朋辈教育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1).

[3] 杨雪.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5,3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