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4-06-18

张国辉

摘要:有效的教學方式不仅对小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考验了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要高度关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充分考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客观制约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教师教学认识上的模糊性和教学实践中的盲目性,从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

1、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突出表现。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都是经过历史的长河而沉淀下来的、在数学知识系统中一些最为基础且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基本内容。经过教材编写者的加工,大部分内容已经转化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形象生动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数学这一学科本身的特性,仍然保留了高度的抽象性和严格的缜密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统一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最大特点。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结合反映了数学这一学科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对学习内容的严格制约性,体现了数学知识与求学心理素质发展水平之间的制约与适应的关系。

2、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很强的制约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抽象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强与直观形象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要处理好抽象与形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系,就应该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既要生动直观又要突出数学的本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用直观的方式去呈现出来,让学生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突出数学这一学科的本质特点,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避免因对教学内容过度直观化而导致数学知识科学性的丢失,要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考。(2)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实质性的理解。在对小学生授课时,教师要在结合具体实例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数学概念和定理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的实质,不要急于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公式化、符号化,避免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陷入僵硬化的状态

二、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1、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反映。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性和渐进性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受小学生认识顺序的制约,小学生初次接触数学这一学科,有太多的不理解与不清楚,所以小学数学的学习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难到易的过程去展开,但凡违背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发展顺序的一切教学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二是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只能循序渐进,由于受到每个知识点包含的知识容量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学习活动只能分散进行。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学生在一堂课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教师不可能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一个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结构的传授,需要多课时甚至更长的学习周期来完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普遍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负面影响的产生,教师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回顾与复习,在循序的基础上渐渐前进,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2、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很强的制约性,要求教师按照该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确保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高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去满足这一特点对教学的要求:(1)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教科书上的内容顺序。编者要严格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同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顺序,通过这两种顺序的结合,明确教材编写的目的,找出一条最适合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学习顺序进行教材的编写。(2)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设计、分散实施的工程,教师在授课中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系统与分散的关系,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教学过程要建立在系统整体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微观上保证每堂课、每项教学活动甚至每个知识点的有效性,确保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索性和接受性

1、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决定了学习的探索性。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对已有的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发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创造与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过程。探索性并不只是探究发现学习的特性,模仿学习和接受学习同样充满了学生的探索,探索性是存在于小学数学学习全过程并充分体现数学学习本质属性的一大特点。

2、数学知识的传承过程决定了学习的接受性。受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制约,接受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比其他学科学习中应用得更加广泛,可以说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接受学习掌握的。因此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学习活动突出地反映出接受性的特点,这一特点是由教学的传递性和接受性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3、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师生教与学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上。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教数学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数学,通过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机配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特点来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选择最符合当前小学生特征的教学手段,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晓燕.新课改下如何预设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文理导航,2014,(10)

[2] 许莉.关于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策略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3,(z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