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荒野皆有路

时间:2024-06-18

廖伟棠

在一片发展观大行其道的后现代世界,生态主义、环保主义者无疑是“反动”的,“反动”未必等于落后,“本书大部分内容涉及如何重审人类身份、经历以及人類早期生活方式所体现的超强智慧。”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就这样定义自己的“反动”生态文学《禅定荒野》。

加里·斯奈德也许是当代美国诗人之中最接近先知的一位,因为他混合了诗人、修道者、劳动者、神秘主义者、激进环保者等富有魅力的身份,更关键的是他始终关心他者的命运胜于自身、关心众生的命运胜于人类——先知正是如此面对整个时代的谬误,从容开口,以诗歌指示道路的。

“没有环境,就不会有道路;没有道路,就不会有自由。”斯奈德相信前贤所云,道成肉身,人经历了“行”方成其为人。但荒野就是无路,在无路之中如何得到自由?斯奈德以禅僧一样的狡黠,指出路/径之外,是另一种道。他所说的荒野之道,“大多含义与中国人说的‘道——‘大自然之道极其相近,即:远离分析、超越分类、自我组织、随性自如、出人意料、因时而变、虚幻莫测、独立自主、完美无缺、井然有序、无须调和、任意展示、自我甄别、固执己见、错综复杂、相当简朴。同时,既是空又是真。”让人想起他的同代建筑大师C.亚历山大所著《建筑的永恒之道》所定义的无名特质。斯奈德的道奠基于一种高级的契约,是超越国家和时代局限的。“我们把大地上各种力量的总和笼统地称为‘地方精神。”他的朋友哈蒙德用冰河比喻帝国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进步与倒退同时上演,而定居下来的人们如何静候其结束。”至于他的另一个朋友吉姆·道奇则说:“生物区域主义成功与否都无关紧要。如果一个人,或一些人,或一个群体中的人们,在饯行生态区域实践过程中过上一种更加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就是成功。”

在这个资源有限的星球上,不自私,方能共存。除了前述生态主义者的“地方精神”、“地球第一”、“生物区域主义”等西方后现代嬉皮主义概念,斯奈德还有他特有的诗人和东方文化影响的种种顿悟。他从禅宗和诗出发,理解世界-自然-山水这一转化过程,明了到山水乃是承载人在其中行思合一的载体,亦是共同修炼的伴侣。走到这样没有人类拘束的荒野上,四面八方都是道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