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李兴
摘要:本文通过批改一位学困生的作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了反思,对如何对待学困生和后进生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教学;反思;关注
一、教学实录
一次批改作业,我发现一本破破烂烂的作业本,封面残缺,四个角都卷起来了。一看就感觉是哪个不爱学习的学生的本子。经过仔细辨认,我终于看清了歪歪扭扭的名字“陶子明”。果然是班上四大学困生之一。心里顿时很不舒服,甚至是怀着略微有些厌恶的心情极不情愿地翻开了他的本子,脑海中浮现出如他的名字一般歪歪扭扭的英文单词,心里想着随便勾两下算了。谁知翻开本子,我看到的却是工工整整,一笔一画,虽然写得不完全正确,但绝对是一个孩子认认真真用心写的作业。我惊呆了,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这是陶子明写的。我再一次翻到封面,确认这确实是陶子明的本子。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我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可是我却没有察觉到一个孩子渴望进步的心。尽管他是一名我们所认为的后进生。后来我在全班表扬了陶子明,没想到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以后每一次都能按时交上工工整整的作业。他的改变让我很惊讶,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二、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四大金刚”是班上的同学为四位诸如陶子明一样的学困生取得绰号,因为他们各个科目成绩都很差,各科老师用尽了各种方法,似乎都无法令他们开窍,于是便有了那个无奈的绰号。时间长了,老师们、学生们似乎都习惯了这个称谓。这四位同学与其他同学之间也不由得立起了一道无形的界限。这道界限也像是一道枷锁,无形中束缚着四个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老师们都习惯了他们上课不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但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四个孩子是否认可这个称谓。就在我们彻底放弃他们的时候,我们没有想过是否他们自己也放弃了自己,是否他们也曾有过渴望进步的心。
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学习认真的孩子,对于学习优秀的孩子,自然而然的感到喜欢,因为这份喜欢,学生也自然而然的亲近老师,因为这份亲近感,自然而然的愿意学好功课。可是对于我们常常所说的学困生或者说是后进生,我们流露出的往往是恨铁不成钢的惋惜和不信任,甚至是不耐烦。同样地因为我们这种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情感,使得学生不愿或是不敢接近我们,进而失去学好功课的信心和动力。还有些孩子因为性格的原因,即使有上进心也表现的很含蓄,很羞涩,很隐蔽,需要老师走进他们的内心,真心细心的关注才能发现。
在我看到陶子明同学的本子时,我心里产生的那种不情愿,让我感到羞愧。虽然陶子明的学习不是很好,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学好功课的愿望。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使得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窍门。而作为老师的我,没有真诚的帮助他寻找到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而是过早的对他下了结论,过早的放弃了对他所应有的真诚的关注。我常常听到老师抱怨:某某学生太笨了,怎么教都不会;某某学生太调皮了,总是跟老师对着干。其实,一个学生的变化绝对不是在一天两天的时间里发生的。不管是好的变化还是坏的变化,都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变的。现实中老师们常常更愿意关注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而忽略了对“后进生”的关爱。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明白: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老师的真诚的关注。
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常常误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朝着成绩优秀的方面努力发展,可是我们却忽视了学校的课程只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知识。在考试评价的模式下,必定有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不好的学生。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正如斯宾塞所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因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去发展自己,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学生自己的方式,去把自己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真心的关注每一孩子的成长。
学校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地方,是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真诚的尊重,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的地方。每一个孩子的生理特质不同,能力也各不相同。某一方面强的学生可能在另一方面显得有些弱。同样在这方面弱的学生,在别的方面可能会比较强。学校教育应该发现并彰显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塑造,使他们成为各式各样的充满自信和快乐的人才。孩子们本来各不相同,所以在学校里他们应该有各自的“名片”。但这种“名片”绝对不是差等生和优等生,更不是好学生和坏学生,而是诸如:英语能手,数学天才,语言大师等等突出孩子的长处并让孩子们感到骄傲的“名片”。这种“名片”应该是能够激发鼓舞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而不是打击学生自信,进而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成长绊脚石。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去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令人自豪的“名片”。而这需要教师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真心关注每一位孩子。
在当今时代,教师的职责已经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和解惑”了。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变化,不仅仅是解答他们的困惑或问题,更要帮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真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