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印刷行业的“机械手臂”

时间:2024-06-18

窦玉梅

和讯网曾经发布了一篇文章《郭台铭不愿公开的150分钟讲话》。作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制造业巨头,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在中国几个大省的企业出口产值排名中都占据前列,“中国已经不应该再拿工资作为输出的要件,而且现在年轻人也不喜欢进工厂,所以工厂应该走管理、走软件、走控制,一定要自动化。”郭台铭这样说。他表示未来5~7年内将导入一百万台机器人,除了可以减少用工人数外,也可以提高人力素质、改善薪资。用机械手臂代替人工,生产将更加自动化。

表面看,郭台铭找到机械手臂助鸿海制造业一臂之力;深层次看,使用软件化和自动化管理将会带来制造业的深刻转型。今天中国的印刷企业,和鸿海一样都需要导入强有力的“机械手臂”。

中国的印刷企业,设备上的投入都很大,有点规模的印刷厂几乎都有上千万元的印刷机,个别国际品牌曾一度在海外申请破产保护了,但在中国的销量还是很好。做印刷这个行业,其实是用比较低的加工利润去撬动一个很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现在印刷企业都用融资方法买印刷设备,所以需要用持续的加工利润来解决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目前,中国市场上有比较大的印刷生产体量,市场供应量大,但需求却在减少。特别是2012年以来,出口一直在降。对于那些追求高端市场和高端利润的大型印刷企业来说,如果开工一直不足,压力就会比较大。

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刺激和拉动内需市场,用内需来促增长。在国内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这需要企业不断锤炼服务水平,提高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意识。

目前印刷行业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十年前的硬件竞争模式,也就是说,购买几千万元的印刷机并不能为企业打造一条保护竞争力的护城河,现在的竞争会集中在企业软实力的较量上。

2012年我走访了华东、华北、华南三个大区的很多印刷企业。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几位印刷企业的管理者都表示出在管理年轻员工上的深深忧虑,就好像昨天还在谈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未来数年消失,今天就需要面对年轻一代较之老一代在想法和做法上的陡然改变。虽然在印刷领域,并没有呈现出相关网络科技的爆发性发展或电子技术的迅速更迭,但整个时代技术力量的发展总是会裹挟着制造业向前。印刷制造业需要实施自动化和信息化,只有眼光长远、不断进取的印刷人才能抢占先机。

我们一方面需要提高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进行生产的自动化管理,这对印刷企业来说,首先要充分理解自动化对印刷制造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一,IT 再造。

IT再造就是把我们传统的印刷企业信息化、电子化,这是日常生产管理迈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第一步,也是企业转型的第一步。2012年5月在德鲁巴展,有很多做印刷出版和在线印刷的ERP、MIS系统的厂商来参展,这些信息系统十几年前就在很多行业中被广泛采用,不是什么稀奇事,但不少印刷、出版企业却是刚开始接触。

2011年国内出版公司都在积极地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打造在线出版系统,把出书编纂的过程电子化、碎片化,融合进一个在线的多媒体数据库,以后出书、出教材就会更方便。只需要按照关键字搜索,把相关内容找出来,用在线编辑的方法集结成书就可以了。这就是未来的趋势,电子化、可搜索、可重用、一次编辑多次出版,而且还是跨平台出版,文化也就变成了数字资产。

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刷企业是为文化出版服务。在国内的印企中,中华商务就一直在积极探索,他们做了数字资产数据库,把很多印刷内容和信息电子化、碎片化,帮出版的客户做出版印刷的媒体数据库。他们还在增强现有技术,就是把印刷品内容和OCR识别、网络搜索等技术结合,很炫,定价也很高。北京雅昌利用多年来在艺术品印刷领域积累的内容和资源,延伸出高端的艺术品藏品拍卖数字信息服务。这正是对企业进行IT再造的好处,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了新的服务领域和产品价值,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工具文化。

一个优秀的技术公司应有一个非常强势的工具文化。不断发展、改进公司的内部工具,可以极大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运营人员的数目。这样一来,既改善了整体协调流程,又减少了整体的开支。

为了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产品开发,公司要把最好的人才放到工具开发那一块,因为工具做好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人的效率都可以得到提高。印刷、出版企业都应该是用工具驱动的公司。

以前我们习惯多讲机器、设备,现在要重视标准化管理,要按照ISO标准做公司的组织管理,但是这些都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软件工具的利用和效率。基于制造业的特色,软件开发一直是企业的短板,还好工具开发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完全可以让更专业的人来做这样的事,通过付费购买服务,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核心产品上。

与机器设备这些物理工具不同,计算机工具可以实现“杠杆效应”的反复积累,通过组合这些“杠杆效应”可以达到更高的层级,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日常生产管理各个环节中尽量都采用软件工具。

公司的工作效率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成本,也会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产品和服务的独创性。工具团队不应该是一个由二线员工组成的“事后诸葛亮”的后勤部门,公司要利用最有才华的工程师,开发或者运用好用的工具,把规范性的规则固化在里面,借助工具进行“强制性”推广,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随着逐渐推进的我们对工具的掌握和学习,工具也会更加精确、“聪明”和与时俱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具智能化。

第三,拉开差距。

要知道郭台铭甚至喊出2013年底将鸿海工人工资增加一倍、追过台湾的平均薪资水平。工资要大幅上涨是必然趋势。中国制造型企业在未来发展之路上,也一定要创造出人工成本以外的更多优势。要取得成功,在战略制定的高度上,就要运用《孙子兵法》的精髓:用绝对的优势,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对手,战胜对手。而利用一切资源拉开和其他所有人的差距,也是企业长足发展、基业常青的必然之路。

现在一些大型印刷企业已经在和我们合作实施自动化管理,借此拉开和竞争对手的差距,这给其他印刷企业同行们既带去了启发也带去了新的挑战。

我们希望,借助自动化手段,印刷企业可以导入自己的“机械手臂”,运用自动化工具的精确、“聪明”、与时俱进的特征,推动企业进行深层次转型,迈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型制造产业。

(本文作者为Enfocus大中华区业务发展经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