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的秘密基地

时间:2024-06-18

夜晚的北京华贸中心商圈,一座玻璃房子总会引起周围公司下班的商务人士们的注意,他们好奇这个空间是用来做什么的,里面有书但又不像一家书店,没有吧台也不像咖啡馆或酒吧,这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一家知识服务的线下空间会有怎样的活动呢?

想了解得到学习中心要先回到线上,得到的知识服务产品得到高研院作为“终身学习者俱乐部”已经进行到了第11期,仅在北京一地就有接近4000校友,得到学习中心正是用来承接得到高研院的交互与服务。知识分享类的活动对于得到学习中心来说是天然存在的,得到官方会安排自己的老师到线下空间举行讲座,很多学员本身就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人士,他们也会受邀来做一些行业经验相关的分享活动。

近些年知识服务火热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存在互动缺失的问题,比如学习数据只能显示手机播放完了全部课程,却无法证明学员真的听了并理解了,课程生产者也接收不到足够的反馈。当得到学习中心举办线下活动的时候,老师直接清楚地看到学生们的反应,观察是不是有人在走神,是不是有人陆续离场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种线下即时的互动是单纯的线上教育无法取代的。

如果仅仅是线下授课使用,那么学习中心就不过是一间教室而已,得到希望给人们更多提供的是聚在一起共同学习的社交场景。当人离开学校进入职场之后,能够沉浸在学习阅读中的机会是很少的,尤其是还能够和志趣相投的人在共同学习的环境中社交,就变得极为难得。

北京的得到学习中心每周三都会举办启发俱乐部,罗振宇会分享自己过去一周受到的启发,或者邀请嘉宾来进行分享。其他城市也会有直播形式的分会场,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几十人坐在学习中心里看直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类似于在电影院观影,而非用个人电脑看电影。不同于人们在家中一边开着屏幕一边做别的事情,线下空间促生了新的社交形式,不同行业的人针对同一件事情有共同启发和思考的机会。在启发俱乐部活动中,一些职场人士会约自己的客户一起前来,基于合作伙伴的关系,他们很在意这一次的对话社交既能讓对方觉得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也能在互动里延伸出一些话题可以讨论,增进关系热度。

职场人士是得到平台着重聚焦的客户群体,他们对得到学习中心的活动会有更加明确的社交需求。这些在职场中工作很多年的商务人士,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工作与生活高度相关,社交圈子比较固定,很多人的朋友都是自己的同事或者合作伙伴。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视角来了解其他人在做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他们想了解各个行业的人,但又不是功利性地交换资源,因此他们会对知识服务类活动更感兴趣,希望能在一个阶段里获取新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生活和事业的迷茫瓶颈。对于这种社交需求,目前市场上的大众活动信息浓度比较低,也不太容易找到恰好层次相仿的同类人,得到学习中心为他们进行了一道有效的社交筛选。

得到学习中心会举行即兴戏剧工坊和集体冥想之类的线下活动,鼓励到场的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充分而有效的社交。在活动开始之前会有破冰环节,让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学习中心还给到场学员设计了一个介绍模板,包括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做过的有意思的事情,这些设置意在让大家更好地连接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他的社会地位、职场级别,学习中心希望这样的开场破冰能够让大家放下自己的身份束缚,来到这个场地只是作为同学中的一员。

很多人来到得到学习中心会有一个感受,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在一个空间里面遇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区别于一些传统的面向社会商务人士的商学院或俱乐部,人们在那些活动中主要是资源互换、寻找商业合作,得到学习中心试图营造一种纯粹的学习氛围,来到这里的人是来学习知识的,大家的同学关系能在这个场域里很快结成,然后真诚地交流意见,互相交流共同学会解决问题。

如今一些线上平台都在尝试开辟自己的线下活动空间,得到的团队认为难点不在于线下空间本身,因为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都看到了文化空间在城市公共环境与商圈氛围中的价值,单纯的线下空间是不难开设的。最有挑战的问题是产品的开发,如何选择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把空间填满,让线下空间和线上品牌调性保持一致,辐射到自己的目标人群。

8月一个周日的晚上,20多个年轻人把望京的一个客厅变成全北京思想最激荡的地方,这是“降噪客厅”举办的第3次主题活动——元宇宙,三位嘉宾与报名到来的参与者们在这个半私密空间中讨论着人类生活的未来形态。元宇宙这个线上虚拟世界的前沿话题与共享客厅这个线下现实世界的新社交方式发生了一次有趣的碰撞。

城市青年公共空间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早在十几年前就在一二线城市纷纷落地,涵盖青年旅社、咖啡馆、酒吧、书店等多种形态,而现在“共享客厅”成为更细化的线下空间形式,把社会活动放到家庭客厅中,参与者既享受公共生活又有在朋友家做客的亲切感,降噪客厅就是目前北京的共享客厅中相对稳定的一个。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人们为什么更加需要线下社交?降噪客厅的团队成员们注意到当下很多人的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的线上社交大部分指向工作,真实的沟通需求被压抑,或者疲惫地进行着不情愿的沟通。

“来参加线下活动就是要打掉每个人身上工作的味道”,降噪客厅的成员们切身感受到工作时间办公室通常有一种压抑的安静,而客廳的喧闹可以溶解这份压抑。他们做共享客厅活动首先是面向自我需求,有一个工作之外沟通表达的场所,大家在晚上暂时忘掉自己是一个工具人,获得有限但实际可见的自由,“线上打字其实不算说话,人们把情感埋在了互联网管道里,降噪客厅是要把人从管道中拉回真实空间,意识到真实世界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值得享受的时间和记忆,我们人不是一个个数码字节。”

在举行活动之前一周,降噪客厅团队会探讨活动的主题并决定邀请的嘉宾。一开始,团队成员想的话题都是很个人化的,什么好玩就做什么。现在他们尝试用一套固定的开会流程制定选题,成员们轮流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些话题会涉及哪些元议题,以及适合的嘉宾候选人。所有人都讲完,按照落地概率进行投票确定活动选题。选题定了之后,团队还要选出一个人担任本次活动的“项目经理”,其他人配合项目经理完成邀请候选嘉宾、设计海报、准备客厅饮食等工作。

客厅活动话题和嘉宾选定之后,团队成员们开始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发布活动公告,只要话题本身吸引人,总是不缺少观众,这时就会有一个双向选择的机制。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找到降噪客厅报名,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直接来参加活动,客厅团队会先和你聊天,询问你对话题具体的想法,你希望从客厅活动中收获什么东西。如果你明确回答这些问题,团队就会觉得你是本期客厅活动的优选参与者,这种准入机制的目的是希望每个参与者都是对活动主题有沟通期待的人。

到了活动举办的晚上,没有嘉宾讲台,大家如同到朋友家中做客一样在客厅里围坐着,这是降噪客厅团队有意策划的空间设置。“形式上的东西非常影响人的结构性权威”,降噪客厅团队希望避免一个人说其他人听的单向沟通方式,嘉宾和参与者围坐在一起会营造更加平等的交流氛围,当嘉宾分享信息和观点之后,其他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提出疑问,和嘉宾进行思想上的交锋。

在活动中总有些人的表达欲望更强,喜欢在一些问题上提出看法,降噪客厅团队会期待能力比较突出的人与嘉宾互动,同时也不能忽视相对沉默的人,这就需要主持人在活动现场保持足够的敏锐和控场能力。有时候现场气氛有些沉闷,大家只是在听但没有人主动表达,主持人就得观察谁在皱眉头,谁好像在思考一些问题,想办法激发参与者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有时候提供一些酒和笑话也是不错的暖场方式。

不同于纯粹娱乐性的Party,在降噪客厅的活动中,人们听别人对主题进行表达阐述,这就有了一个可供社交的理由。其实高密度信息交流通常会产生疲惫感,但来参加降噪客厅活动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不虚此行,他们得到了期待中的沟通体验,对感兴趣的话题有了新输入,浓缩到一个感性的点上,能够在4个小时相处的时间里找到可以做朋友的人,这个夜晚就是值得度过的。

目前降噪客厅的活动还没有走向商业化运营,比起单纯扩大规模,他们对如何让共享客厅这样的活动形式多元接力更感兴趣。团队成员有不同的专业和职业背景,社交圈子多样,与其让一个客厅覆盖更多人,更良性的状态是培育更多的客厅满足人们对不同话题、社交氛围的需求。

降噪客厅团队希望共享客厅在未来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音乐节一样,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城市,可以做成在田野中或者游牧式地去不同地方巡回,启发人们主动打造自己的公共生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