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魏安城
何苗,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讲师;韩国国立庆尚大学民俗舞蹈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2013年,担任韩国国立庆尚大学舞蹈系外聘讲师,同时担任“韩国亚细亚舞蹈团”艺术总监一职;主要创作并获奖作品:小舞剧《梦回高句丽》、舞蹈《丰谷声声》、《都荷忆象》、《莲舞·禅心》、《神鸟·金乌》、《散调印象》,四川清音作品《桑叶天下》、《春光好》等。
何苗的姥姥是川剧演员,演青衣,姥爷是京剧演员,而何苗妈妈从事的是体育方面的工作,虽有“文体不分家”的说法,但妈妈还是坚持认为何苗的舞蹈天赋是隔代遗传的。
何苗的妈妈小时候也曾被选为战旗歌舞团的小演员,但姥姥和姥爷并不想让何苗妈妈走这条路,他们觉得,自己一辈子做这一行身体都被搞伤了,何苗妈妈就别再往这方面发展了。爸爸觉得何苗是在完成妈妈的梦想,妈妈则问何苗:“你觉得你是不是在完成我的梦想?”何苗说:“这是我自己的梦想。”但其实那时候何苗年纪太小了,并不懂什么是梦想,何苗只知道她喜欢跳舞,想跳舞。在跳舞的同时何苗也学过一段无疾而终的钢琴,内心并没有热爱,怎么坚持?何苗觉得没有比跳舞让她感到更舒服的事了。何苗说:“从小家人也并没有刻意培养我跳舞,只是听到音乐我就喜欢乱跳,仿佛跳舞是我的本能反应。不到4岁我就被家人送去业余班学跳舞,当时家里人的想法只是让小孩子锻炼锻炼身体,培养气质,可没想到以后会真的学这个专业,从事这一行。”
8年的时间过去了,何苗从小孩子一路舞成了少女。12岁时何苗正式上了舞蹈专业中专,成绩一直很优秀的她,本应在4年完成学业之际,去考梦想中的北京舞蹈学院,可在艺考的关键时刻,她的脚骨折了,没能如愿。可是想跳舞的愿望驱使着何苗拖着骨折了的一只脚参加了四川大学的艺考,老师从她的基本功中看出了她的潜力,在命运的安排下,何苗还是有幸成为了四川大学舞蹈专业的一名新生。但是北京舞蹈学院如同被深埋的种子,一但种下就不会轻易泯灭,需要一个时机,便会破土而出。
这期间,何苗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了很多。接触了更多的舞蹈种类,优雅迷人的芭蕾舞一度使她着迷,无奈脚型受限也最终与芭蕾舞隔水相望。而因从小接触民族民间舞较多,民族民间舞便成为了她精修的专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眼间便将过去,照理来说专业好的可以选择到团里做演员,那时候考研究生的人非常少,但正值大四的何苗还是决定去北京舞蹈学院考研究生,圆自己一个梦。去北京舞蹈学院考研究生时,当时的老师问何苗:“你专业很不错,为什么不当演员而选择来读研呢?”何苗第一句话就是:“我不适合当演员,我没有魔鬼身材,身高也不高。”这方面,何苗从小就有点缺乏自信,去了心仪的学院考试后,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肯定,仿佛找回了一点自信,毕竟那是跟来自全国各地怀揣舞者梦的人一起考试。何苗表示:“那个阶段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位置,只有去看过、做过我心里才有了那么一点数。”成绩出来后何苗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可就读的四川大学问她愿不愿意留校做老师,何苗感到非常的纠结,一处是自己的梦想之地,一处是生她养她、熟悉之地。此时她的系主任问她:“你打算在北京发展还是四川发展?”何苗作为一名四川女孩子,对家乡和家人的眷恋在拉扯中逐渐站据了上峰。她大哭了一场作为对梦想的告别,选择留在四川大学成为了一名老师。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和韩国国立庆尚大学民俗舞蹈学系一直保持联谊关系,何苗初留校期间,正有一位韩国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在川大为中国学生教授韩国传统舞。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则不适应,因为韩国传统舞的节奏相对较慢,“韵”重于“形”,若心不沉、缺乏呼吸,是无法掌握其风格韵味的。但何苗却很感兴趣,每一天、每一个班的课程都跟着教授学,一遍遍静静体会。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给教授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在教授邀请她去韩国做他的研究生时,她便答应了。
在去韩国读研之前,何苗已留校5年,这5年她累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川大教课,也在舞蹈学校教课,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寓,虽然不是很华丽,但五脏俱全。第一天到韩国,何苗见到了几名来到韩国留学的交换生,也是自己在川大的本科学生。学生们非常热情,给了她两个巧克力派和一瓶矿泉水,没想到这竟是身在异国的第一天唯一的食物。在何苗到达住处时,除却一张床垫,什么都没有。晚上一人坐在那张薄薄的床垫上望着天花板,吃下学生给两个巧克力派,一股心酸瞬间涌了出来,觉得孤独与无助。
可最困难的是第一天上课,所有教授都是从韩国各地请来的传统舞蹈文化传承人。初到韩国的何苗,上课总是听不太懂老师在讲什么,只得每天求助同学。每周有很多论文及学术报告都要韩文来完成,还好何苗身边有熟悉的朋友可以不时的帮衬。而何苗自己也有意识地加强了与韩国人的接触,“我有一些韩国朋友也做过中国的交换生,我们每次坐在一起手脚并用的交流,互相提升对方的语言水平,他们也会分享给我很多在韩国生活的经验。”起初也比较难,但她很努力的让自己的韩语每天进步快一点,最终,何苗用韩语完成了毕业论文的答辩,用两年半的时间结束了留学生涯。
虽然在国内留校从事舞蹈教学工作,但是真正的舞台表演无疑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的梦想,可是因为学校教学的严谨,使得何苗一直未尝有机会在舞台上尽情表演过。韩国的留学生涯,却给她带来机会。何苗的指导教授成立了亚细亚传统舞蹈团,何苗有幸成為了中国舞蹈部分的编舞、执排并担任领舞,除此之外,还担任韩国国立庆尚大学民俗舞蹈学系的外聘讲师,为韩国学生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舞……巨大的工作量加上繁重的学业,那几年的生活忙绿辛苦,也充实。
“全国舞蹈盛典”每两年都会在首尔大学路的剧院举行公演,何苗编排及领舞的作品《梦回高句丽》代表韩国国立庆尚大学也参加了2012年的公演,并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此作品是由四人舞、双人舞、独舞串联起来的小舞剧,作为韩国创作舞小幕剧的一个大胆的尝试,运用韩国传统舞的审美理念,包括其音乐、服饰、舞美的风格及韩国传统舞的动态动势等,并汲取了诸多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包括中国古典舞身韵身法、技术技巧等,使之在其他千篇一律的韩国创作舞中让人眼前一亮。亚细亚传统舞蹈团每年都有多场定期巡演,因为在公演众多作品中,中国风太令人印象深刻,多次被韩国KBS《国乐大赏》栏目邀请参加录制。
在川大当老师时,所有的事情都是领导和老师商量决定,领导们都很民主,会听老师们的想法再提意见,让何苗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但是在韩国则为“教授家长制”,一切教授说了算。
参加首尔舞蹈盛典的时候,教授天天催何苗,那时利用休息时间刚排练了一个多月,在国内若想完成一出5—7分钟的剧目作品,除去结构等前期酝酿时间,光排练至少也需要3个月或更长,还要再做修改,何况是一出20分钟的小舞剧。何苗对作品比较较真,完成70%才愿意拿出来给别人看,她说:“我想要讲究品质,可是她却觉得我不尊重她。”过了两年之后再跟这位教授接触时,才发现其实教授当初只是想要看作品的感觉甚至一个引子,她觉得这是一种交代,而何苗也在慢慢磨合她的性格和脾性。
几年的韩国生活对何苗来说仿佛是经历了一场洗礼。在与韩国人的接触中,他们的彬彬有礼,起初让何苗感到不适应,甚至隐隐中觉得这是一种“伪善”的友好。可是与这样的待人方式接触久了,何苗發现,事情并不是她当初所猜想的。她感到这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一种克制的友好,是彼此尊重的体现。以前何苗遇到不投缘的人会尽量不去接触第二次,而回国之后在待人接物方面,她的方式改变了很多。
何苗想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她编创舞蹈时的灵感总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时是一部电影或是一部电视剧,有时是听到的一首歌,或是一幅画。“有很多电影剪辑中的蒙太奇手法在平时我可能想不到,但是在影视的3D效果之下,我可以拉到脑子里,再用舞蹈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很有意思。如今,我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我的舞蹈技法,而是我的眼界,我要与时俱进。”休息时她会看《这就是街舞》或者YouTube上其他一些舞蹈类的综艺节目,有些舞蹈会让她打破自己固有一套的思维。身为老师,教学时需要的是不能破格的理性,而编排舞蹈作品时则需要理性的天马行空,虽然有时这两条线,会在她的脑海里打架,但她一直致力拿捏好教学思维及创作思维间的平衡和尺度。她没有拘泥于只研究某一舞种,相反的总会对其他舞种的营养进行借鉴、汲取,并与民族民间舞互相融合,汇入创新意识,何苗觉得只有多积累,才能让自己不拘一格。
在民间舞教学中,何苗一直很喜欢藏族热巴鼓舞这个训练单元,领导看完一堂她教授的热巴鼓舞课之后,表示有个出国表演的机会,希望何苗能编一段鼓舞,因为鼓舞很有氛围,气势磅礴,外国人会很喜欢,但又不希望是纯技术的舞蹈,要有氛围和意义。其实除了在大学时学过一些编舞技巧之外,何苗并没有专业学过编导,纯粹靠感觉和兴趣,摸着石头过河。“当时并没有刻意想去编一个热巴鼓舞作品。”何苗说:“热巴鼓舞源于藏东,我就想到能不能跟藏族的望果节相结合,做一个创新性的尝试?将鼓幻化成青稞的形态,可以抱在胸前,挂在肩上,驼在背上;弯弯的鼓锤则化为收割的镰刀,给这个作品营造一钟景象,像是藏族女孩在丰收时劳作的场景。我编出来的第一版,自我感觉还不错,当时还将初稿录像报送了四川省第二届青年舞蹈大赛。省歌舞团的编导老师在进行初评时觉得这个作品有一定的想法,打破了民间舞的某些既定模式,但是太小气了,一看就是搞教学的思维创作出来的,显得过于“老实”。经过修改,决赛展演过后,取得了不错的口碑,我又将作品拿去给我的老师:热巴舞皇后泽吉老师以及西藏舞蹈家协会的拉姆老师帮我指点,老师说,这个作品编的很有灵气,但是,他们在干什么呢?我说这是在割青稞啊,老师说藏民并不是这样割青稞的。这句话直接打在我脸上,采风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回去我又收集了很多资料,包括看视频还有图片,发现确实跟我编的动作形态有很一定出入。”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包含着各位老师的建议,共同促成了《丰谷声声》的成型。而作品名《丰谷声声》也是有一层谐音寓意,“丰谷”是丰收青稞的意思,而“声声”既含有击鼓声声的意义,也是青稞粒倒下来“沙沙沙”的声音谐音。在韩国留学时或是更早之前,何苗虽也编创过一些小的节目,但在国内作为真正意义上有完整结构、立意的作品,《丰谷声声》是第一个。这样一个用心创作的作品让何苗荣获了“四川省第二届青年舞蹈大赛暨巴蜀文艺奖”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以及第八届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舞蹈专业组一等奖,同时还成为了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的资助项目。
在有了这次创作经验之后,在后来的创作中,何苗会考量更多,而不是仅凭感觉或者看着好看而已了。
何苗得知自己获得了四川省2017年度文艺百家推优工程舞蹈类“优秀文艺家”称号时,她说:“只有受宠若惊能形容我当时的感受,这是四川省文联第一次举办这个评选,舞蹈届选出了9个人,包括省歌舞团的四大腕和我的恩师们,恩师们都退休了,我在其中是年纪最小的。当时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震惊极了,觉得自己何德何能与这些老师们并肩。去开会之前我感觉很有压力,甚至有点怯场,这可是要跟父辈一般年纪的老师们坐在一起呀!得到这个奖之后,我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觉得应该更努力才能对得起前辈们的认可。”
何苗从来不觉得自己很厉害,她愿意多看他人的长处,然后借鉴形成自己的风格。每一次比赛她从来不会冲着奖项做准备,何苗享受创作的过程,喜欢沉浸在跳舞的氛围当中,只要有人喜欢她的作品,记住她的作品,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剧目《都荷忆象》
《丰谷声声》演出现场
何苗参加2017年第26届匈牙利国际民间艺术节展演
何苗正在上藏族热巴单元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