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董希文《开国大典》
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
何海霞《万山红遍》
李可染《万山红遍》(七幅之一)
钱松嵒《红装素裹》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首次将“红色”与革命联系在一起,为本就意涵丰富的红,额外增添了一抹庄严的政治色彩。自此,红色在中国便有了不可估量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而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就连中国现代艺术也不可避免地被改变了走向,衍生出新中国建立头30年(1949-1979)里,被称为“红色经典”的特殊艺术类型。
今天我们再回看“红色经典”,或许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政治宣传的功能,所以在某些关于艺术本身的讨论中依然存在争议。但这段艺术“小历史”与时代“大历史”激荡的三十年,却也像一本浪漫化的图像史,记录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变迁。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市场里产生了震撼的回响,令“红色经典”成为当今收藏领域中的重要门类,并用高价刷新过多位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全国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又迎来了一大批关于“红色经典”题材的展览,让人们重拾昔日峥嵘之余,也再度引发对该题材作品的研究和收藏热情。时至今日,我们到底该如何收藏“红色经典”作品?这个复杂的问题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对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艺术价值判断,以及怎样的作品才是最具升值潜力等收藏核心命题的追问。
“红色经典”和它的市场之路
所谓“红色经典”,指的是创作于1949年至1979年之间,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作品,也有人将之被称作“新中国美术经典”。其中代表作品如《红军过草地》、《井冈山会师》、《开国大典》、《毛主席去安源》等,早已通过小学课本插图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有此先天优势,“红色经典”进入艺术市场也表现出“起步早、起点高”的特点。在内地艺术品拍卖刚起步的1995年,曾在特殊年代被印刷了9亿次,家喻户晓的刘春华名作《毛主席去安源》就在中国嘉德上拍,最终以605万元拍出,宣告了“红色经典”浪潮的启动。此后几年间,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似乎一夜之间于艺术市场异军突起,各大拍场纷纷推出相关专场,与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崛起同步,又与市场的发展同行。
在随后20余年的发展里,“红色经典”经历了初步发展、价格走高与市场调整的过程。其波峰发展大致有三次,分别是1995—1997年、2003—2005年、2009—2012年,在拍场的最高价位逐年刷新,从1995年的六百万元,到2005年陈衍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突破千万元大关,再到2011年李可染《长征》进入亿元时代,呈三级跳式发展,作品上拍数量、成交率等在2010年前后爆发,一度成为现象级的热门收藏领域。天价作品的出现带动了“红色经典”美术市行的整体走强,并激发了更多资本和个人的进场。
“红色经典”为何受到追捧?
“那是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也是制造名作的年代。”中国嘉德副总裁兼中国书画部总负责人郭彤毫不掩饰她对“红色经典”的欣赏,因为那个年代,一幅画能在全国造成的影响力,是现在任何一件作品都无法比拟的,这些画作的影响力甚至绵延至今,成为“红色经典”一直以来在市场中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
“不过,‘红色作品未必都经典。”西安美术学院新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陈履生指出一个误区,新中国美术史的著作和研究的论文中都列出的是成功的案例和代表性的作品,實际上新中国美术史上还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其中甚至有些著名画家,如林风眠、朱屺瞻、何海霞等都在这个领域栽过跟头。“同样是画毛主席诗意‘万山红遍,何海霞所画的《万山红遍》是毛泽东诗意中的橘子洲头的景象,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则完全脱离了毛泽东诗意中具体表现的地点,把重点放在了‘万山红遍之上。因此,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红遍天下,甚至影响到当下,何海霞的就很少有人提起。” 陈履生认为何的画过于注重笔墨而忽视了时代的要求,过于注重现实的景象而忽视了歌颂时代的艺术加工,这也是很多从民国过渡到新中国的老艺术家通病。
“他们在自己的笔墨世界中有心改造自己,并积极努力在多种题材中寻求突破,可是,客观上他们却不能跟上时代”,陈履生谈到,“比如要‘红装的时候不能‘红装;要‘红遍的时候不能‘红遍,对时代的聚焦不准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认同。更重要的是,感觉到他是在画画,而不是在创作。而新的题材如果没有创作的观念,就不可能调动各个方面来创造时代要求的图像。”当然,也就难以成为“红色经典”,名显于当时。
对于个体而言,时代性是一个宿命,艺术性却是一个选择。时代的洪流冲刷掉许多人前半生的辉煌,但也有人在此间起舞。比如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喦、陈逸飞等大家,在创作中投入的超越常人的真挚情感和精神,创造了革命历史题材的巅峰,也是促成“红色”作品成为经典的因素之一。
2019年,由陈覆生策划、龙美术馆举办的“踱步:七十年的走过”
谁在收藏红色经典?
对于“红色经典”的收藏主体,几位拍卖行专家答案一致地指向两个群体。其中一部分是60年代前后出生,有一定经济实力企业家。红色经典作品是镶嵌到他们记忆里的精神图像,收藏的行为不仅满足了其怀旧情绪,也是收藏民族的文化价值。
另一部分重要收藏群体是出于创建专题性美术收藏,或是美术馆的收藏需求而购买红色经典作品。因为在中国民营美术馆兴起之前,“红色经典”绝大部分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中,能流入市面的作品寥寥无几。但随着中国拍卖市场发展,这些作品渐渐浮出水面,一些有心的美术馆遵循着美术史结点,将能收藏到的作品串联起来,尽可能地还原历史。
比如龙美术馆馆长王薇。目前,她已经收藏了近300张的红色经典作品,其中不乏参加过全国美展的作品,有些甚至还是国家馆藏缺少的精品,其数量和品质超过国内绝大多数国有美术馆。龙美术馆也对这批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整理,使其构成相对完善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多次举办红色经典展览。
王薇回忆,她第一件“红色经典”收藏是张洪祥的《艰苦岁月》,该作因被收入小学课本而家喻户晓。2003年,她拍下这件作品后,被一位美国老太太知道了,要加价20万元,希望转让。在她看来,外国懂行的人都专程来国内买了,中国人为什么不能买?抱着好画要自己收藏的想法,后来她就尽量将自己看到的“红色经典”作品都买下来。这时候的王薇对“红色”题材作品的存世量没有概念,她坚持收藏是因为红色经典作品下的悲欢离痛,起起落落深深印在这代人骨子里,不是市场操作就能制造出来的。而且她发现这类作品基本被收藏在博物馆,更坚定了信心。16年里,王薇通过拍卖行累积收藏的红色经典作品,涵盖了延安时期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另外还藏有这一时代的连环画、手稿及其它文献资料。这些是龙美术馆目前最重要的收藏体系之一,以后还会持续扩充,并形成完整的学术、研究体系。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香港梅洁楼主人罗仲荣,他曾在2015-16年与中国嘉德联合举办了最大规模的民间红色经典收藏巡展“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堪称民间红色经典收藏的翘楚。罗仲荣指出,25年前涉及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的中国书画几乎无人问津,在画廊、拍卖会上卖价比同水准其他题材的山水画、人物画低三分之一至一半,“我当时就觉得这些作品其实画得很好,而且就题材来说,未来应该是博物馆类型的藏品,于是开始收藏此类画作。”
不过,红色经典的市场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出现过的作品大都已被收藏,短期内很难被放归市场。作品数量必然越来越少,大规模整体性专场出现的可能性不大。陈履生预言,红色经典作品会在市场上零星出现,但价位会一路走高。
怎样的“红色经典”最值得收藏?
过去的时光难以再现,“红色经典”也成为时代的“孤品”,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风格,并且存世量极其有限,其中的升值空间,不言而喻。
对于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收藏与投资,关键是对其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等收藏价值的把握。知名艺术家的,普及率越高的或当时因为参展、登报、大量复制传播等具备了一定社会效果的作品,越值得收藏。
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过去20余年里,红色经典制造过的高价奇观:
2003年,《战地黄花分外香》曾在嘉德拍场上,以352万元创造了当时吴作人油画新纪录。10年后,《战地黄花分外香》重现拍场,最终以8050万元高价成交,是目前最贵的“红色经典”油画。《战地黄花分外香》创作于1977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为“寄无限缅怀”,吴作人取毛泽东《采桑子·重陽》词意,创作完成了这幅油画风景画以示纪念。
2005年,陈衍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在中国嘉德以1012万元被著名藏家希克购得,创下了当时“红色经典”绘画的最高纪录。这幅在特殊时代后期的中国美术界风靡一时的作品,其构图和细节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后期的油画创作。2013年,希克将收藏的当代艺术捐给M+美术馆,却将这幅画留下,并与多家拍卖行沟通,估价8000万元。最后,这幅画没有上拍,而是被王薇拿下,如今收藏在龙美术馆中。
2007年,陈逸飞1972年创作的油画《黄河颂》以4032万元人民币被泰康系购得,创下了当时中国内地油画拍卖最高纪录。这幅作品1977年在全军美术展上首次公开露面,即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也是陈逸飞“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009年,中国嘉德秋拍“新中国美术”专题夜场拍卖中,靳尚谊的油画《毛主席视察上钢三厂》以2021.6万元成交。回忆起这幅画,靳尚谊说:“这张画是我个人完成的唯一一张工业题材的油画。看着这张画,就像面对历史,画中的人物充满革命的简单性,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2010年北京华辰秋拍,刘文西领袖题材作品《幸福渠》以459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当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这张画在特殊年代中的历史地位,仅次于《毛主席去安源》,一经面世,便广为流传,红极一时,成为美术展览的代表作品,亦是刘文西人物画创作的巅峰之品。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徐悲鴻《九州无事乐耕耘》拍出2.668亿元,该画1996年曾在嘉德以192.5万元创当年新中国美术作品最高纪录,11年间涨幅达130倍。这件作品也见证了徐悲鸿和郭沫若两位爱国文人之间的珍贵友谊,他们都有着一颗为国为民奔走呼号的文人侠客之心,以此砥砺,共同为建设新中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2011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傅抱石“山水第一佳构”《毛主席诗意册》以2.3亿元高价成交,创下傅抱石书画作品拍卖新纪录。《毛主席诗意册》是傅抱石创作顶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其艺术生涯最后的杰作。作品呈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以大胆而富于变化的构图、瑰丽而沉毅的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名篇。
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李可染力作《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成交,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该作题材取毛主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意而成,变当时常用的红色点染山水,真正“红遍”河山,开一时之先。而其中红色染料为李可染偶然得到的乾隆朱砂,更为此画增添传奇性,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地位的重要里程碑式作品。
2012年,红色经典巨制——《革命理想高于天》以4025万元被龙美术馆竞得。画家沈尧伊创作此画时,正值青壮年时期,据画家亲述,出于对于长征精神的无限向往和崇拜,1975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征题材的创作,并用3个月的时间,重新走了一趟长征路,归来后即创作了这幅油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