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

时间:2024-06-18

书籍

《名流》

《名流》的副标题是上流社会交际法则,作者刘易斯·拉普曼毕业于耶鲁大学,美国著名杂志《Harpers》总监,有着30多年欧美上流社会圈的生活经历,见多识广。书的封皮上就是这么介绍作者的。《Harpers》也许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中国版有位著名的总编,就因为表达了一下“穿秋裤一点都不时尚”被网民群起而攻之。可见,当上流人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这种危险有时来自“下等人”的恶毒攻击,有时候来自上流人当中某些叛徒的反咬一口,比如刘易斯·拉普曼先生。这位先生像个天才一般,刚在酒会上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之后就忙着嘲笑自己同类。一边对自己上等人身份沾沾自喜,一边用手掌捂着嘴巴,转头小声对中产阶级说:上流社会中充斥卑劣的伎俩,根本不值得一观。《时代周刊》说,这本措辞幽默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文化批判书,如今却成了中产阶级进入上流社会的指导手册,是不是也成了一种讽刺呢?意思是刘易斯先生本意高尚,只是浅薄的中产阶级不能领会他的深意与好意。我觉得呢,刘易斯·拉普曼先生不过是将本来糖醋的一盘菜,做成了麻辣的而已。好在,吃起来还算可口。

《贾想1996—2008》

贾樟柯给我的印象是很干净,很温和。说话慢声细语,显得很有耐心。这么多年以来,准确地说,是从我第一次看到《小武》以来,基本上他的电影我没有落下过,所以我是他的影迷。所以,我对他的评价可能不会太客观;所以,我需要读这本书。

读完之后,除了得到“贾樟柯”是个话痨的印象之外,看出来他最看重的两样事情:一是真实,二是自由。真实不是说带有粗颗粒的胶片,不是说电影里出现小偷,妓女,旷工,这些都还不够。真实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局部,它只存在于结构的联结处,“是起承转合中真切的理由和无懈可击的内心依据,是在拆解叙事模式之后仍然令我们信服的现实秩序”。理解起来有点费解是吗?多读几遍。

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贾樟柯所说的自由。他说,自由是一种对现实悲观的态度。实际上他的意思是,接受现实中的不美好和残酷,然后悲悯。

《说谎》

《王牌对王牌》里塞缪尔·杰克逊说,你不要跟我说谎。作为一个谈判作家,我能分辨出你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假话。接着他告诉我一个诀窍,看人的眼睛。具体的分辨方法我已经忘了,因为第二天我就发现这个法子不准。

保罗·艾克曼决定告诉我一些其他的法子,并且是系统地进行讲述。虽然这本书的副标题叫:揭穿商界、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但我相信会被这个副标题吸引的主要是女性读者,她们看见了“婚姻”两个字。男人们,说谎对于他们而言,只不过是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而已。

谎言有很多种。有所谓的白色谎言,比如对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说他只不过是感冒了;也有中性的谎言,比如我告诉你去年并没有申报个税;其余的,自然是人人喊打的那种。从这个意义上讲,分辨对方是不是说谎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重视的那个人他说得到底是哪一种谎言。

《钓大鱼》

不要以为读了这本书,你就能进入大卫·林奇的世界,了解他电影中的诡异、黑暗、华丽到底是他的大脑经过怎样的化学反应而制造出来的。大卫林奇只是在诉说他求得灵感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且只说优点,根本不告诉你入门方法。大卫·林奇的方式就是静坐,不牵涉宗教,也不牵涉时下流行的健身方式,比如瑜伽。他就是坐着而已,然后就掰着手指头告诉你这样有哪些哪些好处。

一个好的导演,文字一般都不会太差,比如黑泽明,比如文德斯,比如国产的贾樟柯。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写出来的文章通常都简单、澄澈,不管他们拍摄的电影是什么样的风格。我原来以为,平淡是绚烂之极之后的进化。一个人必须先体会现实的复杂,才能达到平常看待的境界。大卫·林奇却说,艺术家可以调配苦难,但不必经历苦难。

其实,大卫·林奇的电影中虽然诸多黑暗、暴力并且混浊,但是他最爱看到的却是:人从黑暗中现身。

电影

《空中杀手》

我迷恋押井守,倒不是从攻壳机动队开始的。是《立食师列传》指引我通往押井守的世界,在那里除了看到他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之外,还看到一片炫目的图像狂欢,上面抹着淡淡忧愁的色彩。

永远不会长大的永恒之子,在很多年以后的未来,为了让永远和平的世界记住战争的残酷,分成两个公司在天空中展现空战的情景。一方有位不败的传奇,他的战机上有一个黑豹的图案;另一方是我们的主人公,他们总是喜欢嘴上叼着一根香烟。你会暗自猜疑,这些所谓的永恒之子也许不过是机器人,甚至只是一些电脑程式,因为高度发达从而具备了自己的思考。这些年,我们都被黑客帝国的哲学课训练有素了。

但是,这些其实都不重要。炫目的战机掠过蓝蓝的天际,就像一个拥有花香的想法突然闯入你的脑海:只要看过人世的层峦叠嶂,即使一些都是虚幻,又有何妨。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蓝色的天空,漂浮的云朵,一个有大树环绕的院子,院子中间有一个秋千。即使没有人,风也会把秋千吹得轻轻飘动。这是宁静乡村午后,也可能是炼狱蒙骗世人的假象。这取决于时间是2009年还是1943年,或者说取决于这些景物映入的是成年人的眼,还是被一个孩子审视。你知道,这一切的一切,可以是《辛德勒名单》,也可以是《美丽人生》。

这个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布鲁诺从卧室的窗口看去,没有看见奴役和杀戮,看见的是铁丝网和围墙,看到的是穿着条纹衣服的人们走来走去,走来走去。这个世界真是单调,布鲁诺心里暗暗地想。然后,他冲向了未知世界。那里空气中充满着烟火的味道,人们面部表情极其丰富。

然后,布鲁诺就看到了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当然,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枪支和死亡之间的逻辑联系,他仍然很兴奋。

世界在他的兴奋里应该万分羞愧。

《两个世界》

世,是说时间,古往今来;界,是说空间,前后左右。世界的集合,乃是宇宙的全部。对于个人而言,宇宙也不过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交集,其中夹杂着你所能达到的每一个场所,你所能经历的每一个时间。所以,在这个地球上,同时存在着无数不同的世界,数目至少有60亿之众。

世界与世界的相遇,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相互理解,相互接纳,从而达到自身的更加完美。但是,当这样的相遇是以爱情为契机,一切都过于迅速过于猛烈,因而也就过于不稳定了。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是一个据说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一个信奉“耶和华见证人”教派的女孩儿,一个不信教的男孩儿,因为爱情而相遇。是大爆炸,还是互相吞没?是庸俗家庭伦理剧,还是对信仰与理想的执着追问。或许,这只是照射进数目庞大的日常生活中一丝亮光。

《微缩纽约》

天才编剧终于出手了。在查理·考夫曼的名下,有如下一连串的剧本:《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危险思想的告白》、《改编剧本》、《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这一次,他终于自己执掌摄影机,升格为导演。

从他担任编剧的那些电影看得出来,查理·考夫曼讲故事的方式是这样的:一个事件中套着另外一个事件,重重叠叠之后,你好像从中看到了整个宇宙。匪夷所思的剧情编排我见过不少,不管是《搏击俱乐部》(其实这个还好),还是《记忆碎片》。但是,《微缩纽约》让人如同在梦中一般,假作真时真亦假。到底让你感觉过瘾,还是想骂娘,看过了才知道。

查理·考夫曼说:“影片拍摄了主人公长达40年的生活。他的失败,他的死,他对死亡的恐惧,他的隐秘,他的人际关系,乃至浪漫、遗憾、奋斗、自大、妒忌、迷惑、孤独、性欲……所有这些东西,都在电影里。”观众要想理解这一切,得有跟他一样的智商。

音乐

《潜流》

张亚东

前阵子因为亚东的个人音乐会,采访的时候听他提到过这张当时还未出版的专辑。他的态度很淡然,表示“出不出都无所谓”。其实这张专辑的阵容相当大牌,不但有久未谋面的王菲献声,还有莫文蔚、朴树、坂本美雨(坂本龙一之女)、Angela Harry、萧玮(麦田守望者主唱)、田原等人演唱。无可置疑它是好听的,尤其对那些没有对Air谙熟于胸的听众来说,相当地放松,而且有一种强烈的“这是张亚东自己”的感觉。不过如果听过亚东几乎10年前发行的第一张个人专辑《Ya Tung》,会觉得这张《潜流》确实有些“流”于形式。

没听《YaTung》的时候,不明白《潜流》的“商业”评价从何而来。当然,这个“商业”是相对的,因为了解亚东音乐的人,都会对他提出很高的要求。后来听了,才明白,《潜流》有些过于精致的听感,比起《Ya Tung》时期真正的内心斗争,显得生活无忧而懒散——他已经不想再去争什么了。尽管这样没什么错误,却又嫌不够“开阔”。至于亚东为什么说“出不出无所谓”,大概是因为,这些过于私人的情绪只代表一个时期。2004年没有出版它,现在再出,劲儿过去了,也就缺乏那种令人颤栗的听觉激动。不过,仍然可以在很白目的情况下把它当作沙发合辑品评、把玩一番。失望绝对谈不上,只是如若时间卡得好的话,《我爱你》、《世界尽头》等歌曲,会标志着中国内地音乐人在trip-hop、chill out音乐类型上并非没有过造诣。退一万步只说听感,《潜流》响起之时,仍旧仿佛身处一叶风舟,有流沙从手中滑落至水,奇妙难以言喻。

《爱情锦囊妙计》

戴娆

从《绽放》那张开始,戴娆颇有点“老牛吃嫩草”的感觉。不但继续和80后明太鱼合作,还把主打歌《Love Rain》的对唱位置留给了选秀歌手苏醒。听起来似乎有点奇怪,不过难得的是专辑品质仍保持了上乘的青春感,并不会有太多“装”的感觉。戴娆一如既往的好唱功配合专辑吉他为主的乐队编配,呈现出与《绽放》封面相似的初春感觉。

以一张休闲爱情音乐的角度来看待这张专辑,《Love Rain》和《爱情来敲门》都很上口,“是什么情况呢”“每当幸福来敲门/总不自觉地认真”,词也写得俏皮可爱。不少人看好的《但愿人长久》是一首缓慢的抒情歌,由前“水木年华”的李健创作,倒感觉平平。明太鱼笔下的《热》明显带有guitar band的风骨,整体走向都很顺。纵观全局,在口水歌无不泛滥的当下,戴娆这张专辑还是比较真诚的。

《如果看见地狱,我就不怕魔鬼》

Tizzy Bac

台湾最丧的独立乐队是谁?当然是Tizzy Bac!幽默并丧着,加上惠婷独特的嗓音,科班出身的华丽钢琴,狂飙突进的band配合,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Tizzy Bac——他们的乐队没有吉他手。因为没有吉他手的话,就不用“担心吉他手大爷什么时候要solo了”!

这第三张录音室专辑,从品质上来说,没得挑。《铁之贝克》绝对是令人拍大腿叫绝的“Tizzy Bac式”作品,描写了一个被男友甩掉的女人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架与生活斗争的战斗机。《丹尼尔是Gay》则刻画了女人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同性恋之后进退两难的愁苦心情。由于一直由钢琴走主线,Tizzy Bac难免会令人产生“不够乐队化,不够爽快”的疑惑,但这两首歌如暴风骤雨般的行进,加上时急时缓的心情表露,并在一首歌中自如地变调变节奏形,几乎完美秀出了Tizzy Bac过硬的技术(尤其是鼓技!)和编配的高明之处。主唱惠婷的冷幽默就像点睛之笔,给歌曲的文艺性上又加了分。

《Songs for you, truth for me》

James Morrison

虽然James Morrison这张新专辑已经发行了小半年,不过刚刚被环球唱片公司引进,喜欢在车里放音乐的人们还是可以买上一张整版专辑,听听这位刚拿下全英音乐奖最佳男歌手的年轻唱作人都在想些什么。

如同所有曲折经历的歌手一样,从被开除的洗车工人,到如今的排行榜冠军,James Morrison上一张专辑《Undiscovered》名字就暗示了他直到2007年才被发掘出来的原因——很狗血地令人想起One Republic的经历,而新专辑正好也是由那支乐队的倒霉主唱和知名制作人John Shank一同操刀制作的。一把沙砾般的嗓子,一幅典型的英国唱作人架势,James Morrison就这么走红,你也很难挑出专辑中一首不好听的歌儿来。相比起出道时候的“愤怒”,唱着《Songs for you, truth for me》的他显现出一种更加开阔的随性感。相比起目前乐坛大刮的完全复古风,比如Duffy、Amy Winehouse等,James Morrison在演绎传统的同时并未脱离摇滚的调调,还是十分令人喜欢的。《Fix the world up for you》,很励志,很提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