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 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学习理论政策、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移风易俗的阵地。文章通过分析边境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现状,找出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在此基础上研提边境地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工作措施,从加强指导、精准分类、完善督导三方面着手,推动边境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关键词:边境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五个认同”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5-001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5.017
2018 年 8 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1]由此各大省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广西位于边境,桥接东盟,情况较为复杂,民族糅合群居,但交通、经济、教育都相对落后。所以更应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契机,打通边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大地,书写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新篇章。
1 边境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义
1.1 增进“五个认同”,保证民族大团结
“五个认同”是指各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由于边境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必须持续强化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边境社会和谐稳定和边疆领土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边境地区是多民族汇聚的地方,各民族人民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生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愈加紧密,各种思潮的此起彼伏相互激荡,边境地区的跨民族认同面临着巨大挑战。
纵观历史长河,无论哪种思潮或主义,都没有改变中国各族人民的命运,没能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直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要任务就是把党提出并实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灵活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并把实惠送进百姓家,让边境群众了解党为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毅力,紧紧团结在一起。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时代文明实践充分展现了温暖的人文关怀,汇聚社会各界的关爱,为边境抗疫一线辛勤付出的工作者送去温暖,为生活受到疫情影响的边境民众排忧解难。再如面对千年的贫富不均问题,我们党也能精准施策,帮扶穷困群众,树立示范区域典型,走向共同富裕。
1.2 促进社会文明的提升,保持双文明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包括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要继续发展经济,更应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
虽然国家给予一定程度的教育政策倾斜,但由于长期遗留的社会问题,边境地区的群众受教育水平不平衡,故边境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空间还较大,有些问题也亟待解决。比如,一些社会人员鼓吹唯富论、读书无用论等扭曲的价值观;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不务实事,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人民群众进行理论宣讲、开展主题教育、传承优秀文化的实体新阵地,是促进广大民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的综合性宣传平台。通过对各类志愿活动的宣传,讲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故事,用生动的事迹促成对广大民众的感化和教育,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以文明新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 边境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边境地区不够重视,资源整合不到位
部分边境地区党员领导干部长期以来一直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干部群众对为什么要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怎么建、究竟要建成什么样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列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工作中存在抓抓停停、时紧时松的现象;部分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缺乏了解,对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缺乏热情,没有形成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人人创建的浓厚工作氛围。
同时,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有规范的建设路径,但各市区有自己的市情区情,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既定的模板。中心开展工作初期,首先,暴露出团队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三级工作体系构成,县(区)委书记任县级中心主任,乡镇党委书记任乡镇一级所长,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任基层站长。因为不增加编制,只能从其他单位抽调人员参与此项工作,故非专业人员经验不足。其次,部分地方存在定位把握不准的情况,一些站所以基层党委、政府的常规工作替代文明实践活动。再次,整体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起步较早,摸索了有益的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些地方还停留在挂牌子、建队伍的阶段。最后,还有个别地区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无法有效整合文明实践的工作资源,三级组织系统的统筹协同联动程度不高。
2.2 实践阵地建设精度不够,与群众需求有差距
***总书记强调,“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这说明,整个中心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群众工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群众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大多数被动加入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如果村委会没有硬性要求或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群众更是兴致缺乏,这直接导致文化建设过程中活力不足,造成乡村与城镇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另外,在实际中由政府主导设计的志愿活动不能精准反映群众的需求。一方面是所面向的服务对象年龄层次不同所需求的服务也不同,老年人更偏向传统的阵地,青年人则更喜欢接受来自网络的信息,但由于各种原因,阵地的打造更偏向模版化,难以精准服务;另一方面,边境地区多民族群居,各自有各自的文化和习俗,所喜好的宣傳方式不统一,打造同质化的阵地并不能满足不同民族民众的需求。
2.3 志愿服务层次不平衡,质量高低不统一
由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内容、考核指标及职能定位多为通用标准,各地不一定能根据群众的最新需求开展活动,且部分地区的志愿者、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充分利用志愿人员的服务资源。首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处于探索期,管理中仍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比如建设的范围、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等,都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尺,使得各级实践活动的开展无法得到客观的评价和监督。其次,党政一把手主抓中心活动,党委组织既要指挥中心建设,开展相应的活动;又要化身督导的角色,指导和评价下级站所工作。其工作内容千头万绪,叠加其他行政事务的影响,难以全身心投入中心的工作当中。最后,闭环工作经常被忽视,群众作为参与活动的主体,未能发表相应的看法,加上收集社会评价较困难,使得评价主体多为上级党政部门,多重身份导致对于志愿服务的质量评价缺乏多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个别志愿服务机构会受物质局限牵制和功利主义诱惑,存在将志愿服务“工具化”“功利化”现象,志愿服务攀比意识渐长,形式主义、选“富”避“穷”、择近舍远等情况时有发生[3]。
3 边境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路径探索
3.1 加强文明实践建设的指导力度,全面统筹各类资源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一把手”工程推动实施,深入推进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阵地标准化建设,持续拓展特色阵地。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应积极整合区内各职能部门资源,完善“群众点单、部门派单”的流程,构建“大实践”平台。秉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共享共用”的理念,用好现有各类阵地,如基层党群活动中心、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农村健身广场等,全面盘活民间资源,统筹配置,提高阵地使用率。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虽然目前吸纳和推广民间优秀经验的方法还较单一,但并不表示政府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毫无作为,恰恰相反政府目前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政策宣讲还是文化传承抑或践行主流价值,地方政府都应明确自己的位置,寻找一个平衡点,发挥好枢纽作用,提升地方政府的引导意识和服务意识,各部门间通力合作,通过引领、创设、支持等各种方法加强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二是坚持边区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边区人民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丰富边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就必须让边区人民参与其中。尤其是应发挥新乡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作用。新乡贤从民众中来,既有深厚的乡土情结,又有新的文化视野,政府可以为其提供平台支持,让其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当中。同时,要培育和组建边区人民文化社团,群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发组织各类活动,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文明实践建设。三是部校合作共建是部校资源优势互补的双赢过程,以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载体,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各类课题研究、重大理论宣讲、决策咨询调研、校地互聘师资、师生挂职锻炼等方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平台,形成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普及社科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有机载体。在崇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广西外国语学院紧密结合党史教育活动,以深入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抓手,与崇左市委宣传部共同确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课堂、进机关、进基层、进媒体”的“四进”目标,广西外国语学院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其他二级学院为辅,组织高水平教学骨干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组成专题理论宣讲团队,参加崇左市委宣传部组织安排的重大主题宣讲活动,面向崇左市企事业单位、街道、村(社区)、学校等,广泛开展理论政策的宣讲和宣传。崇左市委宣传部与广西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共用,为全国借助部校共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
3.2 结合边境特点精准分类,依托互联网技术推进平台创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政治工程,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4]。因此,需要统筹整合五大平台: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而边境地区,不仅应配齐五大平台,更应创新开展平台建设,以期更贴合边境地区的特点。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应因地制宜,结合边境的特点。上至政策宣讲下至移风易俗的效率与效果,这些都与边区人民的参与意愿相关。因此,激发民众的主体意识,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尤为重要。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应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有效结合、无缝衔接,深化细化各项工作举措,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正确价值导向和优良文化条件。
一是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解。以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等8类宣讲常备队伍,利用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7大平台,依靠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道德模范、民间艺人等力量,采取讲党课、专题宣讲、专家授课、座谈交流、云平台分享等方式,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宣传。二是用少数民族节庆展示。依托崇左市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区域特色,以特色民俗为纽带,以民族节庆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山歌对唱”“拜囊海”“天琴艺术”等传统文化融入“三月三”“侬垌节”“国际花山文化节”等节日活动中,不断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边贸、文化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形成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联动效应,通过线上线下交汇联动的方式,鼓励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参与民族节日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地域特色文化的模式,形成具有深刻民族文化印记的品牌效应和符号意义,帮助人们了解壮族热爱自然、热衷山歌、热情好客的民族特性。三是结合边境的地域特点,开展国门教育。借助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实施“国门”教育,增强群众国家认同感,让爱国成为自发行为。如崇左市着眼于推进强边固防兴边富民战略,深入实施“党旗耀边关”工程,精准推进抓党建促兴边富民工作,结合边境特点及村落特色整合部门资金资源,利用废弃营房、防空洞、弹药库、古炮台、战争遗址等旧址遗迹进行改造,建成“一村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向基层一线、边境村屯延伸拓展。推进边境爱国主义教育“四个一”工程,即:锤炼一支边境地区党组织战斗队伍、拓展一片爱国主义教育实体化阵地、深挖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故事”、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红色行动”。通过阵地建设标准化、示范创建规范化、工作内容具体化、活动开展常态化,国门实践所(站)已经成为传播边境形象的主阵地。
3.3 充分发挥“领头雁”的效应,加强层级管理督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已经进行到深化拓展的关键阶段,志愿服务工作的效果也是衡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推动文明实践中心进一步行动起来、活跃起来、充实起来,在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凝聚民心、引领群众。只有树立榜样、完善机制和加强监督三路并举,才能充分挖掘志愿服务功能,释放边境地区的发展活力。
一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突出边境共治功能。合力治边是一种区别于以往基于行政等级秩序垂直管理模式的边疆治理新模式,提倡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力量协同共治[5]。边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正融合了协同共治原则,要更好地推动边境志愿服务发展,不能只是职能部门在动,必须结合实际多方头脑风暴,通盘考虑。深刻理解边境地区志愿服务的内涵,找出做得好的站所树典型,让其他边境文明实践站所可以更好地学习并创新。二是打好制度基础,整合志愿服务资源。社会治理依靠的是科学制度的保障,针对边境地区发展的特点,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是关键,只有制定边境志愿服務统一的行业规范,才能更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同时为有效激发社会活力和参与度,还应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三是健全监督体制,形成群众反馈闭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开局很重要,过程很重要,结尾同样也很重要。为保障整个环节的有效链接,关键在于监督抽查。要“中心—所—站”三级上下联动,上级适时监督,下级主动汇报。同时,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双管齐下,还可加入网络实时监督。首先,针对边境地区的老龄人口,通过开设布告栏、意见箱等反馈渠道;其次,针对居民和志愿者,通过提供热线电话、电子邮箱及网页建议等闭环通道;最后,还可以凭借高速的信息手段,比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公众号平台,加入志愿服务反馈专栏、意见专栏等,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不文明现象、不合理现象上传到相应平台中。如崇左市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坚持文明城市共建共享,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紧扣重要时间节点,顺应广大民众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新需求新特点,组织开展了理论政策宣讲、文明新风进乡村进社区、科学普及、文化体育、关爱困难群体、绿色环保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群众乐于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截至2022年4月底,崇左市实名认证志愿者超44万名,志愿服务团队2781个,累计开展各级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000多场次,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目前,崇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智分中心、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基地已启用,下一步可以思考如何融入志愿活动当中,形成信息服务、参与体验和交流反馈的闭环,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化开展。
4 结论
边境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一份新时代的考题,必须全面统筹、高效协同,努力凝聚各界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破题。在新的百年征程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41.
[2]石劲松.论《共产党宣言》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J].新疆社会科学,2011(5):92-95.
[3]孟宪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志愿服务:定位、问题、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21,43(5):85-89.
[4]方堃,张振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思想渊源、价值意蕴与建设路径[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1,23(4):18-22.
[5]吕朝辉.合力治边:助推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略[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4):136-143.
[基金项目]中共崇左市委宣传部2021年度“新闻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委托课题“边境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CZWZ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云芸(1987—),女,壮族,广西扶绥人,广西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