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冯珮珺
阿蛮:亲们,今年可是文学大师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哦!所以今年世界各地有许多纪念莎士比亚的活动,其中就包括上演他的话剧作品,以及根据他的原作改编的如歌剧作品等。
康康:那对阿蛮你来说还真是一个大年,能经常看到喜欢的作品上演。
阿蛮:那是相当地幸福,哈哈。
小莫:咦,你刚刚说到歌剧?是指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蓝本而谱曲写作的歌剧作品么?
阿蛮:是的,比如《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仲夏夜之梦》等等都是改编自莎翁的文学作品。我个人就非常喜欢威尔第的几部取材自莎士比亚戏剧的歌剧。
康康:威尔第,这又是一个鼎鼎大名的艺术家,等于是经典的再创造了。
阿蛮:没错,威尔第终身都非常崇敬莎士比亚,还多次说道:“与其他所有的戏剧家相比,包括古希腊戏剧家在内,我更加喜爱莎士比亚。”
小莫:那威尔第都为此写过哪几部歌剧?
阿蛮:虽然威尔第曾希望为莎士比亚的所有重要戏剧作乐,但最终真正完成创作并上演的,只有《麦克白》、《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这三部作品。他曾经还想把《李尔王》改编成歌剧,但可惜未能如愿。
小莫:为什么?是因为没有时间吗?
阿蛮:关于这部剧的搁浅有几种说法,有人认为是威尔第并不满意安东尼奥-索玛提供的《李尔王》的脚本,所以虽然多次将这部作品提上日程准备提笔创作,却始终没能付诸实践;也有说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还有人觉得可能是创作难度太大了。此外,威尔第对《哈姆雷特》和《暴风雨》也情有独钟,但同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康康:或许威尔第觉得要完美呈现莎士比亚这几部原作的精神。还要有所突破创新,这确实是太过于困难了,所以最终放弃了。
阿蛮:嗯,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挺大的。
小莫:好可惜哦,不然我们能多看到几部搬上歌剧舞台的莎士比亚作品呢。
阿蛮:的确有点遗憾。但换个角度来想,威尔第完成的这三部歌剧作品已经是分量十足的杰作了。
康康:给我们具体说说这几部作品吧。
阿蛮:那就先说《麦克白》吧。这是威尔第创作的第一部以莎士比亚戏剧为题材的歌剧,上演于1847年,并在近20年后的1865年进行了修订。
小莫:那么多年后还在重新修改作品?看样子威尔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阿蛮:是的。不仅如此,威尔第对脚本的严苛程度也是出了名的。《麦克白》的脚本可谓几经波折,威尔第亲自拟好了分场大纲并交给脚本作家皮亚韦配词,但皮亚韦的稿子在修改多次后,仍然不能令威尔第满意。
康康:是因为皮亚韦水平问题吗?
阿蛮:我想原因可能比较复杂,皮亚韦在《李尔王》之前已经与威尔第成功合作了《厄尔纳尼》一剧。在《李尔王》之后更是完成了《茶花女》和《弄臣》的脚本,所以应该不是这个原因。
小莫:但要改动莎翁的剧目,这第一步一定要迈得更扎实才行。
阿蛮:我觉得是这样。因为威尔第非常喜欢《麦克白》的原作,所以对剧本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他曾告诉皮亚韦。就算不能写出与原作相提并论的作品,但至少不能落了俗套。
康康:天呐,我要是皮亚韦的话,听了这话绝对是“鸭梨山大”啊,莎士比亚加上威尔第,这是对自己多大的挑战!
阿蛮:你说的没错,所以最终结果是,威尔第请来了马费伊伯爵——《麦克白》席勒德文译本的翻译者,来帮忙修改了剧中极为重要的梦游场景和魔女们的合唱,才终于完稿。
小莫:这前前后后折腾得真是够呛,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费心完成的作品得到观众认可的话,那么所有的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阿蛮:是的。这部歌剧首演后受到了热烈的反响并获得巨大成功,威尔第一连出来谢幕25次观众才肯散场,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康康:那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照理说同时期也会有其他优秀的作曲家和剧目与之抢占听众。
阿蛮: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剧中集中体现了威尔第对于人物心理活动和人性的深入刻画。《麦克白》着力揭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威尔第的理念是“歌剧是人的戏剧”,比如剧中被暗杀的邓肯国王幻影出现的场景,以及麦克白夫人的梦游场景等。另外,当时歌剧基本都以展现动人的美声唱法来演唱,但麦克白夫人这个角色却不同。
小莫:她不用美声唱法演唱?
阿蛮:由于角色的需要,麦克白夫人应当呈现的是一种邪恶暗淡的嗓音,而非传统的优美歌喉,演员的形象和嗓音音色是要为戏剧表现需要而服务的,这对于当时的歌剧界来说是种全新的尝试。据说原定女演员由于太漂亮而被换掉了。
康康:这还真让我大开眼界,看来那时。人们的审美已然认可和接受了这种并非传统意义上“美妙”音色。
阿蛮:威尔第用他的音乐,成功将莎士比亚原作中对权势利欲充满渴望、内心又无比犹豫恐惧的麦克白,以及野心满满、不断怂恿丈夫走上弑君不归路的麦克白夫人的形象,鲜活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向着他的莎士比亚理想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