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罗洋
推荐指数:★★★★
反调指数:★
最新票房:1.01亿
(截止11月29日)
用短暂芳华唱尽时代唏嘘
“唱慢歌是要唱唏嘘!”每个看完《梅艳芳》的观众都会对这句台词记忆深刻。在港乐风靡的年代,“唏嘘”也是歌词里常见的一个词。用作动词,是一种对逝去人事物的感叹;用作名词,是一种经历人事物后的情感沉淀。《梅艳芳》诞生于巨星时代已经逝去的当下,从内容表达,到形式展现,传递到观众心里的正是这一曲唏嘘。
从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逝世至今,以她的人生为蓝本,正式的、非正式的传记电影、纪录片、电视剧,比张国荣等同时代早逝巨星要多得多。因为4岁开始歌唱生涯,梅艳芳在大众视角里就是一个“奇女子”,有太多故事可讲、待挖掘,也有太多不可言说,这便是《梅艳芳》这部传记片的最大难点。但是影片紧紧抓住了人物与时代关联的最大核心点:狮子山精神。
不论是梅艳芳4岁开始养家糊口的拼搏精神,进入娱乐圈后谨记前辈薪火相传、提携后辈的传承精神,还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身心投入到回馈社会的慈善精神,都变成《梅艳芳》的重要情节点,让整部电影如同一本书有提纲挈领,甚至通过台词来引导观众进入梅艳芳的一個又一个人生阶段,在三种精神的明灯照耀下,那些有争议的不好改编的地方被心照不宣地抹去。从这一点上来说,《梅艳芳》在完成度上不仅合格,而且也平衡、化解了它原本要遇到的改编挑战。
相对来说,影片对另外一个会直接影响观影情绪的难点处理得并没有那么皆大欢喜,这便是演员。不论是找公认长得像的演员来演,还是找演技派来演,都会被吐槽,这是拍传记片都会遇到的问题,更何况这次还是离成年观众的记忆并不太遥远的梅艳芳。片方选择用新人来扮演梅艳芳、张国荣、梅爱芳等主人公,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商业行为。反正都会被吐槽,那就将成本最小化,万一有惊喜呢。
事实上,新人王丹妮的确带来了惊喜。她的歌舞场面表现非常自如,能看出前期参加过专业舞台指导的培训,再加上灯光、剪辑的加持,许多角度与本尊相似到如灵魂附体,作为粉丝本人也觉得无可挑剔。文戏方面的瑕疵相对较多,但是最关键的反映主题精神的戏,王丹妮都完成得很好。以还原TVB访谈节目史名场面郑裕玲采访梅艳芳的那场戏为例,王丹妮演出了一个身处演艺生涯转折点备受绯闻困扰的女明星,在咄咄逼人的采访中,从无所谓到愤怒再到坚定的转变一气呵成。如果此时换一位专业演员来,可能技巧能帮助她完成这场戏,但是王丹妮的反应是符合大众心理的。在这场戏中,“梅艳芳”已经将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永不言败的精神做了非常铿锵的表达。
这部电影也让我们看到,尽管梅艳芳的故事在2003年戛然而止,但是这种精神依然延续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