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陈瑶 罗小飞
摘 要: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圆满收官,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取得一定成就,比如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有序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步形成“一核三治”乡村治理格局;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工作,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注重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注重乡村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文化等。 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调查安徽X村的基本概况,分析了2016—2021年X村的治理方式,充分挖掘乡村实践的经验,从乡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路径。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核三治”乡村治理格局
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2-0000-00
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于2020年年底全面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民生计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因此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指出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1]。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成为近期政府、社会以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X村村域基本情况
X村位于安徽省无为市红庙镇西北部,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2017年贫困村出列,2013年贫困群众135户290人,因病、因殘、因缺劳力等致贫的家庭占91%,2016年贫困发生率7.83%,2019年年底2户6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0.22%,2020年上半年贫困发生率降至0.19%,2020年全部脱贫。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5万元,2020年村集体总收入达78.37万元。2021年截至8月份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60.08万元。
X村的致贫原因主要有四种:水利设施薄弱,灌溉水沟不完善,对部分农田影响大;村民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员少;小农意识,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住房条件差,全村有43户农户住的危房。
2 X村脱贫攻坚的实施路径
X村在脱贫攻坚中的主要做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业兴旺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村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整改土地1932亩;新增生产道路8.5公里;新增变压器15台,现总功率达2700千瓦。二是产业多元化。从2017年来,葡萄种植面积达150亩,亩产量1250公斤;山核桃种植面积110亩。三是产业链初步形成。“永安米业”大米加工厂已投入生产,两个村级快递服务站已投入运营。
2.2 生态宜居方面
为提升农村环境品质,推动新时代乡村更加生态宜居,该村两委采取“镇村领导、户户参与、集中整治”的方式实施人居和生态环境整治。一是成立人居环境整治领导组,宣传、指导,协助农户开展院落整治。二是重点对村庄入口、广场周边、主干道、次干道和村庄支路两侧的破损墙体和废杂进行集中修整和清理,并实施后期绿化和亮化。三是在村庄内定点放置垃圾桶,并派专人定期清理,现村内已无连片垃圾。近年来,X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2.3 乡风文明方面
X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举办“道德讲堂”“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评比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建立村规民约,完善“一约四会”,号召党员带头示范,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形成“勤以养身,俭以养德”的良好社会风尚。今年以来已开展道德讲堂活动2次,评选出X村“十星级文明户”10户,“好婆婆”5人,“好媳妇”5人,“最美庭院”2户,“优秀志愿者”3人。
2.4 治理有效方面
X村围绕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深化“基层党组织+自治、法治、德治+集体经济+信用村建设+信息化服务”的乡村治理模式。村党总支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定期走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抓党建促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集体经济发展迅速。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决策权。上年度X村开展村民议事4次。定期进行普法宣传、治安综合治理,近年来村内无传销与邪教活动或是刑事案件发生。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有效遏制陈规陋习,道德引领风尚突出,移风易俗开展卓有成效。
2.5 生活富裕方面
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近年来,X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发挥现有的牡丹园、菊花园、蓝莓园等农业资源优势,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培育苗木花卉基地近3700亩,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增产增收。
2.6 驻村帮扶与精准扶贫
基层干部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发挥着积极作用。X村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致力于扶贫攻坚,在驻村扶贫期间,工作队每月至少要在村里呆二十多天,在村里、在村里、在村里吃饭、住宿。具体措施有:①保证资金。2020年,建委拨款20万元,用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调查和督导,倾听 X村的工作汇报,并主动处理困难和困难。③支持工作。对有劳力、有就业意向的贫困人口进行就业,给予交通费、食宿补助;监督公司的建设,协助企业恢复生产。④支持和支持。协助村“两委”对贫困人口进行调查,确保基本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2.7 精准识别贫困户
扶贫的关键在于扶贫。***总书记指出,脱贫要落实“精准”战略,要找出“贫根”,要针对性地用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要做到六个“准”。X村的具体实践有:①目标定位准确。2013年X个村庄经过多次筛选,最终确认了100个贫困家庭,然后用“七步法”进行精准的精准定位和动态的调节。②精准的方针。组织工作组将《2020年精准扶贫政策手册》分发到贫困家庭,向他们宣讲最新的扶贫政策。③精确的工作。精准扶贫不能仅仅是喊,要落实好工作,不能互相推诿,要明确一把手的主体职责,以党建+精准扶贫、党建+便民服务、党建+社会治理等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2.8 扎实推进多方位扶贫保障工作
①工业减贫,以工业奖励补贴。工业扶贫是引导贫困人口通过自身劳动力和勤劳致富的最直观的途径。近年来, X村通过上门宣传,免费培训各种养殖技术,随时上门采集产业照片,及时向上级汇报产业补贴,让贫困群众的产业收入逐年上升。②开展产业扶贫,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术能力提供技术和技术支持。充分实施运输补助,充分调动农民工的工作热情。③实行安居脱贫,实现了及时的移民安置。拆迁安置中心的闲置房屋。④实施“雨露”项目的扶贫教育和“贫困家庭”的学生的教育。⑤开展卫生扶贫,开展“卫生扶贫”项目,把“四项基本措施”贯彻到位,推动“卫生中国”的创建,预防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⑥实施“兜底”,实施“社会安全政策”,“微笑暖夕”活动。⑦金融减贫,与金融组织联手,提供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金融业务。⑧根据脱贫攻坚工作, X村实施了八大评价指标和十六条“十六条”,共完成49个基础建设,累计投入989.29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
3 X村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3.1 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不强
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未来治理力量薄弱。如下表所示,H镇40岁以上现任村干部(2020年10月)占比近70%,50岁以上现任村干部占比36.7%。年龄结构老化从近期看带来的是观念保守,干事创业热情较低,从长远看带来的是班子结构断层,新老交替过急,新任村干部对村庄的熟悉程度较低,影响村庄治理。
3.2 建设新农村人力资源不足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的限制,三山村为年轻人提供的岗位和机会较少,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创业就业,从事农业生产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科技、运用新技术的意识不强当前村内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就业,留在村里的也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大城市多彩便利的生活环境和宽松的上升空间令多數在外深造的年轻人不考虑回乡发展。人才进不来,来了留不住的问题长期存在。
3.3 科技赋能动力不足
乡村农业科技与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技术融合发展滞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村内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无人机播种、施肥率较低,村内常住人口年龄超过40岁,对新科技、新知识接受程度有限,多数农户依据经验种植农产品,对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优势了解得不深不透。
3.4 传播渠道单一有限
X村农产品销售多采取零售和批发的方式,产品缺乏分类定价,个体户对网络直播行业比较陌生,开拓市场能力不足、缺乏市场判断。村内外卖配送、快递点较为分散且数量少,电商行业在村内无法拓宽渠道。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乡村振兴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农产品销售利益不高,对农民在村内务工的积极性存在一定打击。
4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的路径
4.1 增强村级班子凝聚力,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选优配强村“两委”一班人,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有一个好的班子,好的带头人,集体经济薄弱也能搞起来。一是要积极引导党支部书记带头做团结的模范,不搞亲疏,正确对待分工,完善监督,严格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培育村级正职后备力量,补齐村两委后备队伍。要鼓励号召大学生、退役军人以及致富能人返乡加入村级后备力量,投身建设新农村事业中来,为村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或是由上级部门选派德才兼备、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到村任职。三是以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健全村党组织建设,及时将班子配备齐全,确保支部团结、村领导班子稳定,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另外,X村发展的落后,与其自身的实力也有很大的联系,有些人只是简单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通过送钱、送油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样的行为不但会刺激村民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陷入利益陷阱,从而造成返贫。①要把“第一书记”这个角色牢牢抓住,驻村第一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者,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要把能适应脱贫需要作为推动者的候选人。②加强“两委”的工作,把更多的青年才俊吸纳到基层党组织中来,为基层党组织提供持续的活力。③完善与邪恶力量斗争的制度和制度。“村霸”、黑社会性质的恶劣影响,不仅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活,还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阻碍了他们的工作,阻碍了他们的工作,成为了他们的“绊脚石”。
4.2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建设新型农民队伍。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这就要求一定要组建一支由优质粮油生产、苗木种植、旅游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二要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村民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三要组织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示范带头人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城市专业技术人才为“三农”事业服务。
4.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在对其他村进行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上述村庄均能够积极发挥绿色优势,以党建引领生态发展,带动当地农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挖掘乡村生态价值。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存在差距,应加大对X村“两委”干部的思想观念塑造意识,积极向先进地方多走访、多记录、多积累,借鉴成功经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加大乡村开放程度,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旅融合是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建立与推广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X村可以根据自身的农业资源和周边红色旅游项目的辐射作用,发展乡村经济产业,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将当地螃蟹养殖、水稻种植建立农业品牌体系,努力将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让科技“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以自然和文化为基础衍生新业态,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为基础,催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产业等新业态、新产业,如开展赏花节、绿色森林健步行、采摘节、农家乐、农业休闲观光等活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4.4 村农户参与,壮大产业覆盖面。
村民团结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光靠村干部埋头苦干、唱“独角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团结发动村农户,凝心聚力才能实现远大目标。鼓励农户参与到村集体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既可以降低乡村建设的成本,也可以降低农村公益性项目的维护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村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对村党组织的认同度。在村中大力宣传合作社的重要意义、经营管理模式等,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建立村集体和农户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就业带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形式,让农户共享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另外,还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党员致富带头人、营销大户、种养大户、外出务工能人等参与村集体合作社的运作中;动员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实现合作发展、共同富裕。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定期开展信息交流、与业技术培训、质量考评、技术指导等活动,切实解决组织成员在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规划布局、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4.5 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厚植淳朴乡风文明
一是以创建文明村镇为抓手,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引领行动和农村文化惠民行动,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对村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家风文化的充分挖掘和保护,多举办村民喜闻乐见、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动。三是通过对X村的文化遗址和资源进行开发和展示,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打,乡村风光为吸引,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全新旅游文化。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一约四会”,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普及科学知识,破除群众脑海中封建迷信、低俗庸俗等文化陋习,倡导文明理念新风尚,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教育群众孝老爱亲、向上向善,引导群众将科学先进思想转化为抵制腐朽没落文化侵蚀的行动自觉。三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把保护乡村原貌和传承本土人文历史在工作中一以贯之执行下去,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生动展示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当代价值,打造看见青山、望见绿水、延续文脉、记住乡愁的乡村,防止“千村一面”“千篇一律”。
4.6 挖掘农村特色及乡村价值, 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 振兴的衔接
农业发展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应该将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使产业的血液变成产业的血液。要利用好有关的国家、各有关的方针,使一切的资源整合在一起。①扶持贫穷的人民发展,没有充足的资本来发展自己的工业,也没有充足的担保机构来提供信贷,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加大政府投入、推进金融、工商资本、以及创新扶贫的筹资方式等。②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抓住当前的互联网销售机遇,利用大数据技术加速农产品销售流通,获取农产品的信息,从而提升农产品的生产率和收益。③要想持久发展,就必须在脱贫和发展的同时,不能因为贫困而止步不前,因为农业的基础比较差,如果没有国家和公司的扶持,很容易发生贫困,所以,发展产业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当地的生态和人文优势相融合,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 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是***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他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來推进。乡村振兴不是一个简单复制成功经验的过程,而是要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动群众,齐心协力的;制定计划,敢于攀登的一个过程。我们必须紧跟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念,清醒的头脑,敢闯的勇气,方能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越走越深,越走越敞亮。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3]赵永平.中国城镇化演进轨迹、现实困境与转型方向[J].经济问题探索,2016(5).
[作者简介]陈瑶(1995—),汉族,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中共芜湖市委党校(芜湖行政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罗小飞(1981—),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组织员,中共芜湖市委党校(芜湖行政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