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安大师的“中场战事”

时间:2024-06-18

Give me Five,辉煌过往

华人导演之巅

有人这样评价李安:“他是那种很早就确立了自我并遵循自我的人,这种温和的自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人格梦。他身上所寄托的,是一个关于人格的理想。”李安的大名一度被奉上云巅,大概也是因为他做成了很多人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事,这是属于各式成功学意义上的“功成名就”——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两届金球最佳导演,两届柏林金熊得主,两次荣膺威尼斯金狮,媒介盛赞:他打破好莱坞对外裔导演绵延了近百年的偏见,消弭某种民族、种族的文化界限,甚至被誉为“当世界都以为电影已经老去的时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证明,电影刚刚被发明”……最近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终身成就奖时,他的颁奖词是:多才多艺,大胆和卓越的电影人,和历史上数位电影界的“殿堂级”巨星查理·卓别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伊丽莎白·泰勒、斯坦利·库布里克等齐名。

Attention!脚下有坑

▍入坑作品:《双子杀手》

天啊,李安为什么会拍一部科幻版007?

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早已功成名就的李安不相称的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遭遇骂声,后续第15部电影《双子杀手》接连落寞,“搞砸了”这个词似乎已被李安短暂“关联”。2016年,《好莱坞报道者》总结年度14部票房扑街最惨重的电影,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赫然在榜,影片最终亏损4000万美元。尽管口碑不俗,不过却也不是国内观众的“那盘菜”,其中国票房也没到2亿人民币。如果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飘红票房失利还是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之间的“博弈”,那么《双子杀手》对于向来热爱李安的影评人而言也似乎再难以为其“挽尊”。从硬核实力来看,《双子杀手》并不缺乏卖相——李安蜚声中外,“史皇”名号更是响彻全球。故事一开头,就用高帧率和3D技术,展现了新时代的“火车进站”;威尔·史密斯和年轻版自己的摩托车追逐戏,也十分精彩,扣人心弦;摩托车疾驰而过,广场上的鸽子四散飞逃……每一个动作画面,都在极速和激烈的碰撞下让屏幕前的观众感受到了真实,这是一种在《比利·林恩》之上的,沉浸式的动作真实。如果放在上世纪90年代工业化背景下,这或许会是一部通体流畅,看完很爽的爆米花片,而事实上,《双子杀手》的剧本的确诞生在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的之后一年,可以说是一个为了蹭新闻热点而赶制出来的剧本。只是因为技术原因被搁置,又在2019年得以“重启”。李安为影片视觉呈现提供了最大支持,并在电影技术的探索上越走越远,但他追求的无限逼近于真实世界的影像,对于以大众消费为导向的电影行业来说,不一定是成功的尝试。

《双子杀手》全程采用120帧/3D/4K,电影制作成本近1.4亿美元,全球宣发费用1亿美元,而影片的全球票房,只有1.7亿。被Variety列为年度惨败电影排行第五,“血亏”坐实。据《好莱坞报道者》披露,影片亏损7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3亿),出品方派拉蒙,天空之舞影业、以及中国的复兴影业和阿里影业全部损兵折将。影片烂番茄好评度仅为29%,IMDb上的评分5.7分,刷新李安导演电影的“新低”。即便是在拥有着无数李安拥趸的国内,在豆瓣7.1的评分中,评论两极分化,除了好评,还有41.1%的人给了3星,5.8%的人给了2星。如果从技术角度,影像探索,电影语言说,这确实是想要往前再走一步的新电影。但是从剧情本身,这就是一个无趣、老套、甚至被有意弱化了剧情的常规动作片。而这些,李安是知道的,在接受采访时他一直在强调:《双子杀手》是一部很贵的片子。为了达到想要的视觉效果,为了在社会上推动这部高帧率电影,故事性就必须减去很多,“这也是我在制作这个片子里面需要适应很多的一个地方。请大家担待一下。”

技术控的叹息

李安能拍出这样的一部《双子殺手》,怪也不怪。他藏东方式的思辨、中国待人处事的哲学进电影,几乎成了本能,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中国文人导演。20年前的《卧虎藏龙》以2.05亿美元的成绩遥遥领先,成为至今都无出其右的北美票房华语大作。即便是在《双子杀手》如此硬核的西方科幻中,我们也总是能在史密斯的眼神里,分明看到那种被李安调教出的更深层次的东西,那种充满痛苦的隐忍,更多的是东方意境,这种充满禅意的朦胧,西方不懂,看着爽片成长的新时代观众,或许也不懂。大部分群体囫囵吞枣的观影感受,某种程度上让李安的苦心泡了汤,人们在爽与不爽间来回横跳,却鲜少有人注意到他在细节处的留白与思索,《双子杀手》票房惨败也说明如此。

当《双子杀手》的剧本送到李安手里,甲方给的要求:打得天翻地覆,纯动作片,要厉害,特别厉害。乙方的李安又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重新改编,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双子杀手》。这是一种颇为解构式的设计,但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追求“激烈”的西方工业所求,也不符合“打得爽”的史皇观影群体受众需求。加上该片宣传时主打的高概念技术未被大众所“青睐”,李安费尽心血的探索和尝试还是化作了一声叹息。

在《双子杀手》上映之前,曾经铺天盖地宣传“120帧+4K+3D”的技术,很显然,李安导演是一个敢于尝试和探索的导演,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在三年前,他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时候,就想尝试120帧的方式,结果因为技术过于先进,很多电影院都达不到这样的条件,所以《比利·林恩》的这副“王炸”技术牌已经憋在手里成了渣渣。时间来到2019年,纵观全球各地,电影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电影院线却还是过去的院线,据悉,在中国能够放映“120帧+4K+3D”的影院,依旧不超过30家,可想而知,李安的超前技术构思在国内也是不接地气的,观众们依旧感受不到导演想要传递出来的视觉呈现。“李安很努力地想在技术方面做一些大事情,但是这部电影没有足够的特质去承载这些。”探索的精神也值得鼓励,正是因为有尝试和探索,才能够在电影创作中开发出新的源头,确保“活水”的畅流。然而,影片过于“高冷”,有条件懂他的观众终归有限。

李安对于技术的执着似乎已经到了“固执”的程度,或许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狂轰6.09亿美元(约38亿人民币)给了他创造一个“电影新世界”的梦境,票房与口碑的双重加持让他已经在技术控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他的超前思绪或许感染了诸多“追梦”的电影人,却并没有被普罗大众所接纳与认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在接受采访时,对高帧数摄影发表过反对意见,在他看来,高帧数的电影不像电影,“我不喜欢高帧率,因为那会让电影看起来不像电影,像真实的世界。对我而言,看电影是为了逃离现实,我不想去复制现实。但我敬佩李安,我支持他尝试任何新技术。”换言之,高帧数的电影就是给电影去掉了“美颜滤镜”。这种对于影像里毛孔的分明可见是否是观众的必要需求,大部分观众不置可否,《比利·林恩》与《双子杀手》接连的票房遇冷,无疑也给李安的技术梦泼上了一盆透彻的凉水。

《双子杀手》在国内第一次公映后,已经在国外收到差评打击的李安曾经这样问观众:“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拍,是我有问题,还是世界有问题?”这或许是一个目前无人能够解答的问题。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气可嘉,但李安对于电影技术的探索,究竟是时代的先驱还是孤注一掷的执迷?现在的答案并不明晰,下结论也为时尚早。作为平凡的大众,我们只能边走边看,当然,作为热爱其电影的影迷,我们也期待着他能再创辉煌。

Wait and see,前路漫长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起,李安头也不回地走上了技术探索之路。走得越远,就越容易碰钉子。钉子碰多了,路就愈发明晰。《雙子杀手》有再多克隆人,灌注其中的还是俄狄浦斯情结,你还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家庭故事,是李安和他父亲之间的纠结和遗憾。“虽然我拍了很多西片,中国文化是我的基本文化,面对观众会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电影发展了100多年,很多东西已经僵化了,像美国市场已经有疲惫感,反而中国充满了希望。”

有影迷问过他以后还会继续拍120帧吗?李安笑答:“会,只要还有人投资的话。”神情却带着点落寞,在他看来,这或许会是一条孤独求索的路,“一个人,没有同类”,有可能真的要赌上他在好莱坞拥有过的一切。不过回头看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都有中国投资份额。无论从文化情感、票房市场还是产业趋势来看,中国都是李安未来最好的选择。而李安最近也透露,他正在写一个中国新片剧本。眼下局面,正是属于李安的“中场战事”。(文 帝释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