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文/圆宝
本文主人公
“我生在黑土地,长在黑土地,我是农民的闺女。”
张芳作为85 后“农民闺女”,如今她的农产品年销售额已超过10 亿元。她改善种植结构,带动当地人就业;创新营销模式,让黑龙江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张芳说:“我爷爷这一代开垦了北大荒,我父亲这一代建设了北大仓,我这一代要继续坚守中国人的饭碗。”
张芳于1986 年5 月出生于黑龙江方正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姐弟三人,张芳排行老二。父母除种地外,还经营一家几百平方米的磨米厂,做粮食贸易,家庭条件算得上小康。
张芳的父母管教严格,要求孩子们朴素、节俭。在张芳的印象中,母亲经常给姐姐、表姐买新衣服,自己只能穿姐姐们穿过的,她曾问母亲:“妈妈,您为什么不给我买衣服?”母亲回答她:“等你长大了,自己挣钱买。”张芳听后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自己挣钱。
从小学五年级起,张芳放学后要去米厂帮忙,帮助工人一起收粮,秤粮,记账;放暑假时,和同学在外卖冰棍,能赚几十元钱。她的工作能力和商业敏感,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
19 岁那年,张芳以640 多分的优异成绩,如愿考上厦门大学。正当她踌躇满志准备去南方求学时,家里突然发生变故,她的父亲突发脑梗,失去了行动能力。
张芳赶到家,看见平时身材高大的父亲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不能言语,顿觉天昏地暗。此时正逢农时,母亲要照顾父亲,不能种地,为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下了十几万元外债。张芳心急如焚,她不想影响姐姐和弟弟读书,自己选择放弃去厦门大学的机会,主动挑起家里的重担。
春夏季节天亮得早,张芳每天凌晨2 点多起床,带着饭盒和水下地干活,跟着别的农民学翻地,打池埂。她肩上挑起几十斤重的苗,挑得肩膀起了大泡。中午时就吃凉饭,喝凉水,忙碌一天,直到太阳下山才回家。
农活日复一日,张芳的手指变得粗糙又粗壮,与姐姐修长细腻的手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张芳长时间光脚在零度以下的田里插秧,水温冰凉刺骨,落下了风湿病。至今,每到阴冷天,她的脚仍然疼痛难忍。
种一段时间地后,张芳对于务农心生倦意。
张芳觉得,种地总有干不完的活,种得好,一年能赚四五万元;种不好,一年就白干了。于是,农时过后,张芳外出打工,做过接线员,卖过电话卡,尝试过许多行业,但最终她决定继承家里的磨米厂,继续做粮食贸易。
父母一开始并不支持张芳,认为女孩子做这一行不容易,因为这是一条不好走的路。但张芳不怕,她认为只有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享别人享不到的福。2005 年,张芳接下父母的磨米厂,此后一边种地,一边卖粮。
村里只有张芳一家磨米厂,大部分农民选择把粮食交给张芳收购。这年冬天,黑龙江下着鹅毛大雪,一位大娘急需用钱,找到张芳,请她尽快帮忙把粮食卖出去。
但雪下得太大了,积雪过多,运粮车开不出去。张芳不愿放弃,她说这个行业有一句话“没有卖不出去的粮,只有卖不出去粮的人”。张芳想尽办法,雇了一辆铲车,铲车在前面铲雪开路,运粮车一路跟在后头,最后将粮食运到镇上卖了3 万多元现金。
回家后,张芳把钱交给大娘,大娘握着钱眼里含泪,激动地对张芳说:“二姑娘,真谢谢你啊。”这时张芳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大事,帮大娘把粮食卖了个好价钱,帮人解了燃眉之急。也是通过这个契机,张芳发现把粮食卖到乡镇比卖到县城能多卖几分钱。于是,她将客户群体转向了哈尔滨。
张芳的家距离哈尔滨有两百多公里,一天半夜,张芳在往哈尔滨送粮的路上,车子抛锚,当时零下三四十度,她与另两位运车员坐在车内,等到第二天早上救援车来维修,手脚已冻得没有了知觉。
事业起步阶段,张芳没有车队,都是雇用车辆,她一个人要担任收粮、记账、采购、出纳、报关员、质检员等多个职务。每天起早摸黑收粮卖粮,风雨无阻,任劳任怨,支撑张芳的是一份责任感。她说:“那时没有梦想,就想着赶快帮家里还清债务,除了我,没人能干这个事。”
随着生意越接越多,张芳积累了一些大客户。在给哈尔滨一家百年企业送粮时,张芳感觉到哈尔滨是个物流窗口。平时先去外地收粮,回到老家加工,再从老家出发去哈尔滨,运费大概是200 元一吨;如果从外地直接去哈尔滨,则只需100 元,张芳看到去哈尔滨的车辆最多,运费最便宜。
张芳似乎发现了商机,她把老家的地交给别人种,在哈尔滨租了个库房做加工,租金一年8 万元,收粮卖粮方便许多。2005 年,张芳赚了50 万元,全部交给父母,自己省吃俭用,买一瓶矿泉水都会记账。
之后,张芳把业务向南方拓展。东北大米一年一季,口感好,很受南方人欢迎,所以粮食越往南方卖得越好,有时一天能赚几万元,连续能赚一两个月。南方生意好,但也有客户不讲信用,有一回,张芳把粮食卖给客户,对方把粮食收了不给钱,张芳想把粮食拖走又拖不走,困在原地与对方周旋了很长时间。
2008 年,张芳注册成立和粮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车队,粮食贸易做得风生水起,一个手机已经不够用,司机经常半夜打电话问路,两个手机一起响是家常便饭。张芳24 小时不关机,一个月电话费高达3 万元。
正当张芳以为一切发展已稳定时,意外发生了。2009 年4 月,东北下大雪,路上结冰,有两名员工开车收粮,车前有一辆运化肥的车没有尾灯,员工没有看清,不幸撞上,一名员工不治身亡,另一名重伤。张芳作为老板需要负责,赔了很多钱才把事情和解。
但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1 个月后,哈尔滨刮大风,张芳正在吉林出差。凌晨5 点多接到电话,说厂里着火了,怀着身孕的张芳立刻从床上跳起,开车回哈尔滨,路上联系119 救火。
到工厂时,张芳见满院是水,员工浑身黢黑,只能看到两只眼睛;厂长为找着火点,站在房盖上不小心掉下来,摔断了腿;库房的设备、粮食全部烧毁,屋内一片狼藉……张芳万念俱灰,心想怎么倒霉事一桩接着一桩来呢,她怀疑自己能力不够,不适合做生意。火灾原因是电路问题,大风助长了火势,一夜间烧了一千多万的物资。粮食没了,设备没了,加工不行,资金也无法周转,还欠了许多外债,张芳不得已遣散员工,关掉工厂。
事后,张芳想把价值400 万元的办公楼卖了,找了许多人都不愿接手,只能闲置。不久后,张芳送父母去厦门疗养,自己也留在那里一段时间,想排解一下郁闷的心情。
在厦门,张芳手机关机,心情依旧低落,白天睡觉,晚上逛夜市或者看书。浑浑噩噩过了两个月,有一天,张芳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短信涌来,很多是催债的。让张芳感动的是,有几位老客户,用责备的语气对她说:“你就这么不干了,我的粮食卖给谁呢?”看似指责实则安慰,张芳感受到自己仍被需要。
张芳鼓起勇气,回到哈尔滨,看见工厂门口坐了20 多个人,起初以为是来要债的,走近才看清是之前的员工。这些员工原本种地,看中张芳的能力,跟着她在生产线上干活。他们用渴望的眼神看着张芳说:“张总,你不能不管我们呀,我们还想跟着你干,我们相信你能行。”张芳听了员工的话,不禁热泪盈眶。
深思熟虑后,张芳下决心重整旗鼓。2010 年的一天,张芳去广州出差,客户请她吃早茶,推荐她喝杂粮粥,说这可是家里做不出的味道。张芳尝了红枣燕麦粥、桂圆小米粥,觉得特别好喝。想到老家黑龙江,张芳看到周边都是种杂粮的,“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也有,如果在家也能做出美味的杂粮粥,那就是一个大商机。”
张芳买来杂粮自己尝试煮,但怎么煮都不好吃。她想到可能是原料问题,得从源头抓起,便租下一片种植基地,找好的种子请农民种,把传统种植转变为有机种植。张芳每个星期都和农民一起到地里,观察种植、生长、收割的整个过程,发现问题及时与农民沟通。
刚收获的粮食不能直接做杂粮粥,要先拉到工厂做粗加工,但是豆类杂粮机器加工不了,必须手工挑。张芳每天早上到工厂,穿上工作服跟工人一起挑,将没有胚芽的豆一颗一颗挑出来。
品质好的杂粮粥,不仅原料要把控好,配方也很讲究。张芳为研究配方,自己看了很多书,还去农科院学习。她家离农科院很远,张芳每天早上4 点开车,8 点到农科院,比农科院员工还准时。农科院的老师调侃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来上班的。”
在农科院学习两个月,张芳与老师一起研究配方,不断试尝品种,每天光吃杂粮粥就吃饱了,一个品种可能要吃上百次。
经过层层筛选,张芳和农科院的老师一起把最合理的营养配方搭配出来,推出30 多种口味,每种口味都是独立小包装,每包是一顿的量,保证消费者每天早餐不重样,满足市场需求,张芳立志要做中国有机杂粮第一品牌。
好产品也需要有好的销售模式,2014 年,张芳抓住互联网机遇,组建电商团队,网上旗舰店产品丰富多样。杂粮食品高蛋白、低热量,符合当代人的健康饮食观,有一位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对张芳说:“大麦炒熟了,煮水喝就能治盗汗。张芳,你卖的不是杂粮,是中药。”张芳的产品销量一路上涨,2018年的销售额达到1.9 亿元。
2020 年,张芳投建网红直播基地,发展新媒体网上直播、达人带货等渠道,企业所产的杂粮、杂粮粥等产品销售量,长居某直播平台同类目排名第一,创下过单场直播销售额超700 万元,年销售额17 亿元的纪录。
十余年间,张芳像一粒黑种子扎根在黑土地,将企业做大做强,将优质农产品卖往千家万户。她建立种植基地25 处,种植面积近21 万余亩;她带领乡村致富,帮助1.5 万农民增收7300 余万元,带动当地7000 多人就业。
在一次中国农民丰收节庆活动上,张芳深有感触地说:“我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吃到了我们生产的高品质杂粮。”
2023 年5 月,张芳带着她的杂粮粥,参加青春励志节目《谢谢,你来了》。她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感激时代的赐予,感谢走过苦难的自己。张芳说:“我生在黑土地,长在黑土地,我是农民的闺女,没有农民就没有张芳。”
有人好奇地问张芳,没有上厦门大学是否感觉遗憾,张芳出乎意料地回答:“我是边做生意边读书,已在全国多所大学获得不同的学位,下一步准备读东北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习要永远在路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