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张东亮
最近,美国明尼苏达州骚乱现场,警察不断投射催泪弹与橡皮子弹,在极度危险和混乱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忽然出现在国人视线中,他就是央视记者刘骁骞。即使在奔跑撤离途中,他仍在不断介绍当时所发生的情况,为此他还上了热搜。不少人惊呼:这不是在巴西采访大毒枭的那个“淡定哥”吗?
是的,早在六年前,他就深入过巴西武装毒窝采访,新闻不仅很有深度,其本人的淡定更是征服了全国观众和网民。如今,他又深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采访。这个被欧美同行称“比战地记者还牛”的小伙子,因为他的敬业精神,也成为圈粉200万的央视名人。那么他到底经历怎样的险境,又是如何做到的?
刘骁骞1988年出生在福建泉州,妈妈是学校的化学老师,爸爸在广电系统工作。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从小父母就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和培养。很快,他的父母就发现刘骁骞在外语方面很有天赋,文字能力也很强,而且非常喜欢表达自己。
尤其在高中时,人家学英语,注重的是考试分数,而他却更重视口语和听力,甚至连走路都在听英语。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刘骁骞还热衷于参加各种辩论赛,得过不少最佳辩手。高考时,他凭借着福建省前几名的成绩,顺利被中国传媒大学葡萄牙语专业录取。那时,他特想要成为一名记者。
从小语种学生到电视台记者,这样的跨度着实不小。为此刘骁骞积累了许多媒体行业的实习经验:北京奥运会期间,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电视网ESPN做联络人和翻译;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他又担任腾讯体育驻南非的文字和出镜记者。也正是这两次大赛的报道经历,使刘骁骞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新闻经验,比如身为记者应有足够的敏感度和观察力,此外还有勤奋。
2010年毕业后,积累了丰富采访经验的他,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令不少同学羡慕不已。一年后,刘骁骞又担任央视驻南美记者。
记者站设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这是个处处长满热带植物的美丽城市。热情奔放的巴西女郎和桑巴舞,以及狂热的足球,更是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只是表象,灯红酒绿背后却暗藏凶险。因为这里的毒枭的黑帮势力相当强大!
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巴西蔓延后,因为不满政府无作为,里约的毒贩、黑帮们自行封城。但别以为他们是什么“义士”,血腥、暴力才是其真面目,所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里约的地狱和天堂之间只有10分钟的路程!
他们到底有多厉害?刘骁骞对之颇感好奇,后来他了解到,巴西贫民窟被贩毒集团侵蚀,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红色司令部和第三司令部两个组织,他们的势力范围几乎覆盖了里约所有的贫民窟。其武装力量甚至能与政府抗衡。所以,就连警方也不敢对其轻举妄动。
为了消除毒枭们的顾虑,刘骁骞找到了一名中间联络人,向贩毒集团传递了想要拍摄的意图,并向他们保证事后会对图像进行马赛克处理。对方首领考虑了一个多月,才同意采访要求,允许拍摄团队深入贩毒工厂和毒品交易现场。他们之所以敢这样做,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向外展示自己所拥有的强大势力。
而在此之前,一些未经许可拍摄的记者,频频遭遇不测,一经发现很少有人能活着走出来。刘骁骞知道,多年前巴西最有名的一位采访调查记者,就因为偷拍了毒贩的交易而遭到绑架。在遭受数天惨无人道的虐待后,最后被活活烧死。里约警方对这些家伙的情况早就很了解,但由于毒贩们拥有强大的武装,所以一直沒有大规模清剿。
平时就连装备精良的军警,都不敢贸然进入这种大毒枭盘踞的地盘,何况普通人。尽管深知其中的危险性,但为了揭开其神秘面纱,刘骁骞还是决定冒险前往。
淡定!
就这样艰难等待45天后,在全副武装的毒贩带领下,刘骁骞团队终于穿过了重重关卡。令他颇感惊讶的是,几乎每一个重要路口都有人持枪把守,手枪、美制手雷、AK47随处可见。很快,他们就到了整个报道中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部分——进入贩毒窝点拍摄毒品加工和交易!
在制毒工厂内,工人们分三组分包、贴口。虽然镜头中各种枪支随处可见,毒贩们跟记者比起来大多身强体壮,但面对着枪支弹药、毒品、凶神恶煞的面孔,刘骁骞从容不迫。整个报道中,他如走入菜市场问价般跟毒贩子搭话、展示供买卖的毒品,还向大家描述了“需要经过十个有重机枪防守的关卡”,“每包一勺,每勺两克”的毒品装袋,“工作中不能喝酒”等特别要求。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摄像机前一直架有毒枭们的机枪。但刘骁骞一直保持着一种轻盈的语气,完成了毒品从加工到销售的过程采访。当天他把这段采访视频放在微博上,马上引起轰动。网友惊呼:“太彪悍了,连这种阎王殿都敢闯!”“这个基层走得凶……”
更有趣的是,第二天上午,刘骁骞与毒贩来到一个毒品交易点。画面中,多名毒贩持重武器防守。他问:“不怕警察吗?”对方却说:“警察要来,就等着吃枪子吧,我们有狙击枪。”而据那家伙说,里约贫民窟内有上万把狙击枪!
在采访一名挂着两把机枪的“战士”时,毒贩对他似乎很信任,说自己小时候想读书当消防员,可以救人。刘骁骞也问他怕不怕死,因为贫民窟毒贩要么进监狱,要么死于枪下。这人却淡定地回答:“我们都活在当下,晚上睡觉时从来不想明天。”
最后一个镜头中,毒贩对刘骁骞说,如果有机会,可以10年后再来。联络人告诉刘骁骞:在毒品加工厂和贩毒窝点,几乎每个毒贩都不间断地吸食可卡因,精神处于极度亢奋状态,而且手中都拿着上膛的枪。在这里,除了帮派之间的厮杀以及与警察的争斗,内部人员之间,也经常会因为很小的纠纷造成流血冲突,更何况是带着摄像机来的外国记者?如果一时改变主意,让拍摄团队“人间蒸发”,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
拍摄前,刘骁骞特意问联络人:“如果出现突袭怎么办?”对方回答说,唯一的应对方法是跑。其实这家伙想说,如果真的发生毒枭袭击,根本躲不过密密麻麻的枪弹。即便这样,他依然不愿意放弃如此珍贵、并且无法复制的拍摄机会。
一天晚上,在和毒贩负责人聊天时,刘骁骞说了一个词。或许是听错了,误解了其中的意思,对方极为不满。刘骁骞也感受到了他们的愤怒,接下来便更加小心翼翼。
在毒贩的车上采访时,刘骁骞和摄影师刻意没有发生任何交谈,只是非常默契地完成自己的部分——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拍摄记录下所有元素,需要不断地与毒贩交谈,既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一手报道内容,也是为了消除他们的戒备。就这样,在没有联络人在场的情况下,刘骁骞他们完成了一场最特殊的采访。
事后,刘骁骞才告诉大家,联络人不愿意上车的真正原因:毒贩的车堪称“贫民窟里最危险的空间”。每到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区域,副驾驶座位上的毒贩,就会整个人搭在车门上,用狙击步枪瞄准远方。
拍摄后的一个星期,联络人告诉刘骁骞:这个贫民窟一辆毒贩的车,在行驶过程中遭到敌对帮派攻击,“整辆车被子弹打成了筛子!” 刘骁骞听后,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只感到头皮发麻!
接下来,他拍摄毒品交易的环节比较顺利,因为毒贩的状态已经很放松,就非常大方地在镜头前介绍和炫耀,刘骁骞也借这个机会向他们提出更多问题。
他和毒贩沟通得比较顺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劉骁骞在平时的采访拍摄以及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贫民窟中的“黑话”。他知道毒贩大多不识字,他们有自己的语法和用词。而毒贩非常惊讶于一个外国记者对毒品产业的了解程度,所以他们也以一种不服输的心态,介绍了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容。
如果不能阻止恐怖势力的发生,那就将真相揭露出来。为了揭开毒品可卡因的生产秘密,后来他又跟随着黑帮进入到制毒区。在那里,用相机记录下了制毒的部分过程。
一些机密过程,被毒贩阻拦而未能拍摄。木头搭建的简易棚子下,是一块块白色的胶状物,那便是可卡因的半成品。由于大量的种植古柯(可卡因原材料),当地人和缉毒警察常发生冲突。
2014年5月1日到3日,在央视新闻频道《走进“上帝之城”》系列报道中,人们看到面对全副武装的毒贩,刘骁骞淡定异常,说他“太爷们”了,从此他有了个“淡定哥”的美誉,刘骁骞也因冒险拍摄这个深度报道一战成名!
纵然危机重重,也不能退缩。在刘骁骞眼里,这考验的不仅是记者的责任,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在未知的危险情况下处变不惊的能力。2016年,刘骁骞去了更危险的地方——哥伦比亚,和臭名昭著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打交道。他们主要是针对权力部门官员、富商等,采取绑架、爆炸和抢劫等方式展开活动。“哥武”共绑架过一万多人,包括政客,商人,记者,甚至总统候选人。因为实在是太危险,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恐怖组织。
要和他们打交道,着实让人替刘骁骞捏了把汗。要知道在他之前,这里从未有亚洲记者踏足,这里可以堪称是媒体禁区了。最可怕的是,当时“哥武”正在和政府进行谈判,双方多次交火,政府军一度会在夜间空袭其营地。
在“出差”前,刘骁骞甚至已经做好了被绑架或杀掉的准备:把家收拾的很干净,各种费都交了。经过数月的接触和申请,刘骁骞终于被允许进入丛林游击队与其共处72小时。
抵达神秘的大本营后,他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群体:一群女兵和童子军。并得知平日里占游击队40%的女性,与男队员是混编一起的。在营地期间,几名男女穿着鲜艳的衣服和裙子,跳舞排练。看到刘骁骞,也拉他一起跳舞。由于几个月前,这里曾被空袭过,所以晚上7点营地就全部灭灯了。
几天后,刘骁骞终于坐回编辑机前。这些很少为外界所知的隐秘故事,最后都在央视和一些著名网站上播出了。也让全世界的观众,对这个武装组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也许因为成熟老练又胆量过人,从2018年起,刘骁骞又成了央视驻美国记者,此后他发了有关当地枪击案等不少有分量的新闻。尤其2020年5月下旬底,46岁的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怀疑使用20美元的假钞,一名白人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将自己膝盖压在了他的脖子上,几分钟后男子窒息死亡。白人警察当街杀死黑人平民,美国人愤怒了!
短短几天,抗议者走上全美22个州及华盛顿特区数十个城市街头,进行抗议示威。其中一些抗议游行转变为暴力活动。警车被点燃,警察大楼起火。很多超市和奢侈品店遭遇洗劫。因事态不断升级,事发地明尼苏达州进入紧急状态。
为了让全世界的人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让真相不被掩盖,刘骁骞很快就冲进危险与混乱之中,成为逆行者,在美国多地进行现场报道,很镇静地在人群外分析事态。
5月30日,白宫外抗议现场混乱,示威者情绪越来越激动。刘骁骞和同事遭遇警方向示威者投掷催泪瓦斯。其间,不仅设备被撞倒,还受到催泪瓦斯影响,只能眼泪汪汪地直播。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时美国警察比以往执法更加粗暴,期间他们不仅用手铐“招待”本国CNN的黑人记者,对外国媒体也毫不客气,俄罗斯记者甚至被橡皮子弹射中。刘骁骞硬是不惧胡椒弹和橡皮子弹横飞,勇敢冲在前面。
这个熟悉的身影,在央视新闻画面中出现后,有观众一下就认出了他。“这不是去巴西采访大毒枭的那个记者吗?怪不得这么淡定,是见过大场面的!”令人惊讶的是,甚至在奔跑撤离的途中,他还在讲当时的情况。刘骁骞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为此他还上了热搜。
刘骁骞说,作为一名记者,要想获得第一手最真实的材料,就要哪里危险往哪跑。尤其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面对绑架、暴乱、枪击、战争,只能靠自己冒生命危险报道。很多时候,我们要了解的真相,就需要依靠胆量和魄力。甚至不少欧美同行都佩服地说,“刘骁骞比战地记者都牛”!
编辑/杨晓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