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开复教子秘笈:孩子不要太乖

时间:2024-06-18

灰灰

李开复曾是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30岁那年,他成为了父亲,开始了一个幸福的征程。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界著名的CEO以及计算机科学研究者,敢想敢做是李开复的行事作风。而在一对千金的教养上,李开复也秉承了这一作风。他舍弃了中国传统的教养观,不以教出“乖巧”的孩子为目标,认为“积极”是教养中最重要的事。他敢于让孩子独立自主做决定,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他悉心的教导下,两个女儿都乐观积极、坚强独立。大女儿李德宁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小女儿李德亭自信活泼、擅于创作,还写出了一本自传。2015年12月,李开复以“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口吻,向笔者分享了教育一对千金的心路历程——

不希望孩子太乖太听话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孩子要“乖”才好,“听话”才行,然而李开复从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太乖。

李德宁两岁那年,李开复带女儿参加了个聚会。主人拿出一大堆五颜六色小礼物让来参加的小朋友各选一个。一个小男孩选择了最小、最便宜的钥匙扣,结果赢来一片赞誉之声:“这孩子真懂事!”“多乖的孩子呀!”轮到李德宁时,她显得内心很挣扎,眼睛瞄着漂亮的娃娃,手却不情愿地伸向丑丑的小猪面具。李开复见了,把嘴凑到女儿耳边:“爸爸不用你做乖孩子,你只要选自己喜欢的就行。”李德宁脸上立时放出光彩,一把抓起心仪的娃娃,开心地跑到一边玩去了,李开复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李开复看来,听话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孩子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生存、竞争、成功,必须早早地就要学会自主选择。

李开复5岁时,父母要他读幼儿园,但是李开复想读小学,于是父母把选择权给了他:“考上了就让你读。”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权,这件事令李开复终生难忘,而他也特别珍惜这个选择,他自主地读书,真的考上了。这是李开复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他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的人。

当上父亲后,李开复承袭父母对他的管教观,凡事都敢于让孩子独立自主做决定。他相信,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

李开复很少插手孩子们的自我选择。两个女儿刚上幼儿园时,被会弹琴会唱歌的音乐老师迷住了,嚷着要去学音乐。妻子认为孩子们太小,学音乐是一时心血来潮,没有必要对她们所谓的兴趣太当真。但李开复认为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还是花大价钱送她们去了音乐班。

结果仅仅三个月,两姐妹就都对音乐失去了兴趣。妻子责怪两个孩子没恒心,堅持让她们上完所有课程,但李开复却没责难两个女儿,还允许她们重新选择兴趣爱好。

因为父亲的尊重,两个女儿对这次选择很慎重,经过反复思考,李德宁选择了画画,李德亭则选择了戏剧表演。虽然两人并没在所选择的兴趣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但画画与戏剧表演却给她们的人生带来一种调剂和快乐。在李开复看来,这就足够了。

李开复对自主选择是如此重视。有一次,上初中的李德亭问他,是学日文好还是韩文好。李开复想也没想就回答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一转头,李开复就后悔了,他跑到女儿跟前很郑重地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你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

李开复不让女儿做“乖”孩子还有一个原因,他认为今天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那些消极被动,只是听话,或害怕处罚的孩子进入社会往往会迷茫,不知所措,所以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比让孩子听话更重要。

就职于谷歌之前,李开复是美国微软公司的部门经理。就职于谷歌后,他举家迁回中国,可是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却不太适应中国的教育方式。

李德宁因不熟悉环境而不敢在课上举手发言。李开复就给她讲自己在比尔·盖茨面前发言的例子,鼓励她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无论对错,只要努力了,就是成功。他还和李德宁一起制订了可衡量的目标:每天举一次手,回答一个问题,无论对错,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

一个月后,李德宁在父亲的鼓励下,实现了第一个目标,李开复就和她一起又制订了第二个目标……就这样,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一年后,李德宁在课上终于有了足够的自信。无论老师问什么,她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后来李德宁喜欢上了写爱情小说和诗歌,李开复不仅帮她修改、还寻找途径帮她出版。李德亭刚到中国时常跟父亲说“我好笨”,其实她只是不太适应中国的教育方式,李开复就努力培养她的自信。李德亭喜欢写日记,李开复抓住这一点,经常夸奖她,李德亭受了鼓励,对写作产生了浓重的兴趣,最后竟写了本《自传》。李开复看到女儿的《自传》后高兴极了,一个字一个字敲到了电脑里,挂在自己网站的“个人背景”里。李德亭为此骄傲起来,再也不说自己笨了。

要做朋友,先学孩子的“语言”

在一般人想来,身为著名CEO的李开复在教子方面一定也严肃认真、规矩多多,可事实恰恰相反。李开复只花3%的时间管教女儿,剩下97%的时间在做她们的朋友。他说:“如果把管教当做是父母对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做父母的本质上就注定要失败了。”

李开复两个女儿房间的天花板上挂满了繁星,那些亮晶晶的小星星是李开复一个个贴上去的。他对女儿们的心愿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去实现。只要有机会,李开复就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上中学后,李德宁的数学一直不好,尤其学到指数时,总是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李开复没像普通父母那样将女儿送进辅导班了事,而是拿出自己给女儿办的银行存折,和女儿一起计算利息。很快让李德宁茅塞顿开,数学成绩有了大幅提高。小女儿喜欢历史,李开复就根据课本内容帮女儿制作了电脑动画,然后由女儿配音,重现历史的片断。

为了做好女儿们的朋友,李开复还把自己融入了女儿们的生活中:女儿们爱好的书籍,喜欢的服饰,爱听的流行音乐他都认真了解,以最大限度减小和女儿们的代沟。女孩都喜欢逛街,李开复也培养自己去逛街的习惯;她们喜欢台湾年轻的歌手,他也跟着听!

在他看来,要做孩子的朋友,只有学习他的语言,他们是不可能会来学你的语言的。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李开复把女儿们当作朋友,和女儿们谈心,晚上一回家,就告诉她们自己今天经历的事,并且倾听她们当天经历的事情。通过不断的努力,两个女儿真的把父亲当作了朋友,曾经有人采访李开复的两个女儿,“你们最喜欢父亲的什么地方?”她们说:“父亲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有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而和孩子做朋友的第一步,李开复认为是让她消除被惩罚的威胁。因为每一次孩子违背规矩受到惩罚,其实对她的心灵都是一种打击。为此,李开复尽可能不去处罚她们,并全力给女儿们创造了一个不需要处罚的环境。

李德宁六七岁时,喜欢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说话,小孩子哪里知道网络世界的复杂。李开复先是规定她不许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说话,如果违规,两天不准用电脑。

规定制订后,李开复总觉得不妥,孩子如果真违背了规矩,无论受到怎样的惩罚,对她的自尊都将是种打击。也许孩子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许孩子并不赞成父母订的规矩,心生叛逆。那么不管孩子违规后有没有被父母发现,对她的内心来讲,都是一次不健康的经历。所以,李开复认为,最好让孩子没犯错的机会,而不是让她在犯错后被发现受惩罚。

为此,李开复把电脑搬到了厨房、餐厅和客厅的交汇处,每天,他和太太总会在这三个地方之间往返。他们不是有意监视女儿上网,而是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不需处罚的环境。

培养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学习做一个好父亲的过程中,李开复逐渐明白,对待孩子其实和与他人相处是一样的。孩子做了错事,做父亲的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但也不能够暴跳如雷,如果一时讲不通道理,就要学会叫停。如同在办公室里,如果两个同事都在气头上,肯定是无法就某一件事情达成一致的,而孩子更是一样,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女,大都处在叛逆期,打骂不但没用,反而会引起她们的逆反。所以,在管教孩子时,愤怒时要先跟自己叫停,消气后再教育孩子。

在两个女儿还不到十岁时,因为一件小事而互相打骂,甚至两人动手。而事后,两人更是相互指责,互不相让。李开复气极,打了她们一顿。但一打完他就后悔了,不是觉得错怪了孩子们,而是觉得自己的粗暴伤害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身体的疼痛可以很快消失,可心灵的伤痛却会长久留存,孩子会觉得父亲不爱自己了,不疼自己了,父女之间就会出现隔阂。于是,他痛下决心,以后再不动手打孩子了。

那么,不惩罚,如何管教孩子呢?李开复也有心得,“当然,孩子也需要管教,需要规矩,但父母必须告诉孩子设立规矩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理由,孩子就不会因为你说的一件事是对的或是错的,就在心里深深记住,无法学习自律;另一方面,孩子也会把父母定位為独裁者,没有通融的余地。如果你订了一个他无法接受的规矩,他要么会认为你不好,要么就会走向叛逆。”

李开复定“规矩”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定好规矩,但前提是向女儿们解释清楚制定规矩的缘由,而不是要求女儿们盲目地服从;第二,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第三,违背了规矩的孩子将受到约定的惩罚;第四,少定规矩,多做示范。

李开复觉得孩子愈小的时候,可能愈需要这些所谓的规矩,但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就要学着信任孩子。

女儿们小的时候,李开复定的硬性规矩只有三四条,比如出门要按照父母规定的时间回家;再比如在网络上不能与陌生人聊天;还有就是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干净,吃完饭自觉把碗拿进厨房。

在李开复看来,除了那几条硬性规定之外,其他的规则都应该由父母以身作则,“孩子学父母并不是只是听规矩,他们会看你怎么做,而不是听你怎么说。每次孩子做不好的事,你就会跟他大叫,甚至说出不好听的话,他们当然会认为,原来这样子,生气时就应该这么说话。他们慢慢地就会耳濡目染,学习了这些坏习惯。”

另外,中国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呵护备至,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却养就了很多孩子的依赖性。父母的保护让他们失去了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所以,李开复努力避免过多地保护孩子,他除了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还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负责心、好奇心,信任她们,让她们学会自律而不是他律。

就这样,女儿们在自我选择中逐渐学会了管理自己,发展自己,这让李开复不仅省心而且开心。如今,在李开复的教导下,两个女儿都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大女儿李德宁擅长诗歌,小女儿李德亭喜欢创作,她们是李开复最值得骄傲的珍宝。

编辑/杨晓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