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六小龄童玩收藏:我家的“花果山”天下第一

时间:2024-06-18

风筝

2016年,金猴闹春,一代“美猴王”六小龄童也成了开年最受关注的名人。2月2日,英国吉尼斯总部特别授予六小龄童“最大规模的《西游记》纪念品收藏”世界纪录认证证书。“猴系收藏”成为收藏类热搜榜第一名。

众所周知,在82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塑造的猴王成为无人能超越的经典,六小龄童在出演“西游”过后也“猴缘”难了,他因此收藏的相关雕像、书籍、瓷器、戏服、剪纸、脸谱和火柴盒等多达数万件。为此,他已经捐建了两座猴系收藏博物馆。在参演北京卫视的春晚后,六小龄童依旧帅气潇洒的形象引发热议,美猴王的风采不减当年。有网友甚至热评道:难道猴王的藏品中有蟠桃、仙丹或人参果?究竟,六小龄童是怎么迷上收藏?他在收藏之路上又取得了什么真经呢?

携妻重建“花果山”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出身在一个猴王世家,“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延续上百年历史。六小龄童的曾祖父艺名“活猴章”,祖父艺名“赛活猴”,父亲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有“南猴王”的美誉,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高超才艺,让六小龄童在电视剧《西游记》中一举成名,他塑造的孙悟空活灵活现,深入人心,名震中外。

在大众的心目中,他就是孙悟空再世。在前后长达17年的拍摄中,他只演了一只猴子。因此,也成为唯一一个被载入基尼斯纪录的内地演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六小龄童经常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艺术和佛教相关的公益活动,国外对《西游记》的研究让他惊讶:在美国人眼中,500年前吴承恩已经提出最早的克隆技术——拔一根毫毛变成一样的猴子,而火眼金睛、顺风耳也与显微镜、手机无异,他們已经开始关注西游记巨大的想象力带来的科技启示。

作为第四代传人,六小龄童膝下只有一女,“章氏猴戏”传男不传女,眼见第五代金箍棒无人继承,国外的经历让他更伤感而恐慌:相比而言,国内对《西游记》的研究太少,仍仅把它当成一部神怪小说。西游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更好地弘扬和挖掘。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决定从收藏西游文化做起,先保护好基本的文化元素,然后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此后,六小龄童便成了个狂热的收藏迷,只要与猴子或《西游记》有关的物品,无论是雕像、书籍、画册、照片,还是生活用品,他都兴趣盎然地想收入囊中。

即便去外地时,他也总会抽时间去当地的古玩市场转转,几乎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商贩们都认识这个大明星,“章老师、猴哥、大圣、孙悟空、六小龄童”,叫什么的都有。因为他的爱好特殊,收藏圈里一时还流行起了一个歇后语:六小龄童搞收藏——只要猴全要!

可是因为收藏,他的家里完全乱了章法:摆满的各种猴子让原本整洁有序的家里成了热闹的“花果山”,太多的藏品不但把他获得的奖牌挤进了角落,还引来了妻子的强烈反对。

六小龄童的妻子于虹是个地道的北京人,曾在《西游记》中饰演“天竺收玉兔”中的王后,两人因为西游记结识而成婚,虽然屏幕上的她心狠手辣,生活中却为人朴实,心平气和。可是看到丈夫不管不顾的折腾,她还是有点沉不住气了。

有一次,六小龄童从外地买回一个真人高的孙悟空雕像,搬回家时已经是深夜。不知家中又添新丁的于虹半夜起来上厕所,睡眼惺忪地差点撞上这个猴子,抬头一看被吓了一跳:眼前的大圣可要比老公凶得多,面目狰狞,举着金箍棒仿佛正要冲自己的脑袋砸下来。于虹非常生气,知道理亏的六小龄童也不争辩,他不争的样子顿时让妻子心软了……

此后,每当去古玩市场,六小龄童总会拖上妻子当跟班。在收藏的快乐和辛酸中,于虹很快便理解了丈夫的良苦用心,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有一次六小龄童在商店相中了一个金猴子,因价钱太贵没舍得买,这件事被于虹偷偷记在心里。当年的情人节,虽然她的腰疼痛难忍,但还是硬撑着去了那家商店,将金猴请回家……

知道丈夫一生痴迷于猴,于虹为丈夫的装扮也特别用心:因为戏曲中孙悟空的脸谱是红色的,所以于虹给他买红色的衣服、鞋子,渐渐的六小龄童一身是“猴”,身上穿的、戴的全是猴的图案,围巾上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大嘴猴

苦练72变,笑对81难

朋友们都知道,六小龄童一生最崇拜两个人,吴承恩和玄奘。在他的房间里,摆着一尊玄奘的铜像,这是他拍戏时花巨资请回来的:玄奘法师手提一盏灯笼,背着盛放经卷的竹箱,孤身前往取经之路。而迷上收藏的这十多年来,玄奘法师的执着与坚韧也总是激励着他。

俗话说搞收藏没有不吃亏的,不经过几个火焰山就练不出火眼金睛,对初涉收藏圈的六小龄童来说,更是没少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因为他名气大,一些小贩认为有油水可榨,不是向他兜售赝品,就是故意抬高价格。

有一次,六小龄童在外地看上了一套清中期的《西游记》木刻本,谈妥价钱后便兴冲冲地捧了回去。

想不到回去欣赏时,发现明明是30本的全套竟被小贩偷偷留下了2本。在谈好的藏品中“留根儿”,以便多卖点钱,是黑心商贩惯用的伎俩。眼见自己掉进被人挖好的坑里,六小龄童又气又恨,可是怪只怪自己太疏忽,就算再找去人家也不会认账,因此,只能自认倒霉。

此后,他一直为这套残缺的刻本耿耿于怀。幸好他和这套刻本有缘,两年后,他在故地重游时又遇到了这个商贩,被藏的两本仍在叫卖——不成套的东西不容易出手,于是他马上开心地掏钱买下。商贩心里有鬼,也没好意思要一个高价。

为了练出一双火眼金睛,六小龄童经常向收藏圈的高手请教,学习圈内的潜规则,提升自己的辨识能力。在寒来暑往的更迭中,踏平坎坷成大道,他的眼光越来越精准,经验也越来越老道。

每次去购买藏品,总会再三比对,并讨价还价一番。遇到平地起价的商贩,他也不气不恼。一次,他无意看中了一个青花杯子,胎体坚实,釉子肥润,画的猴子或嬉戏,或追逐,惟妙惟肖,可是毕竟属于晚清的民窑,他想出200元买下,可是老板咬住600元就是不松口。看到相差太多,六小龄童便起身告辞了。

下周再去时,他仍然找老板砍价,看到对方态度坚决时便果断离开。结果半年下来,这个杯子也没卖出去,老板终于明白,真正惦记着猴杯的只有六小龄童。因此,等六小龄童再来时,他主动把价格降到了200元。

想搞好收藏,还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六小龄童不缺钱,做演员、拍广告、办公司,他的收入绝对能衣食丰足。可是,生活中的他非常低调和节俭,身上的穿戴没有名牌,出门没有豪车,住房没有别墅,对吃喝更不讲究。

平常出门,连助理都不带,一身休闲装就上了街。他的手机除了接听电话、发短信,没有更多的功能。每次出席活动他掏出手机时,助理都一把按住:“章老师,咱别掏了,您这手机太丢人啦!”

当很多明星都有自己的御用发型师时,六小龄童的发型师却是胡同里的小理发匠,理一次只需花五元钱。有时他出差回家,妻子看他头发长得像个猿人,问他为什么不理。他说:外面理发太贵了。一句话竟让妻子红了眼圈。

生活中“吝啬”的他在收藏时却很下功夫,结果一路收藏下来,他的藏品达几万件之多。

相比瓷器、书画、钱币等主流门类,“猴”系收藏毕竟有点怪异,可是当人们得知收藏这些东西的是六小龄童,马上感觉属于情理之中。不但很多德艺双馨的大师积极支持,奉上得意的书画作品,很多影迷得知他的这一爱好后,也主动寄来替他搜集到的藏品。在他们看来,猴系藏品只有到了六小龄童手里,才算是安得其所。

对这些好心人的出手相助,六小龄童从不让人家白忙活,不是支付费用就是赠送礼品作为酬谢,自身的努力加上各路神仙的出手相助,大圣的藏品五花八门,越来越丰厚。

2012年3月,六小龄童在央视看到一个公益广告,老师问雷锋是谁,孩子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其中一个小女孩说“雷锋就是专做好事的孙悟空”。这个回答让他非常感动,因此特别留意起雷锋和西游记相关的藏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悉军事博物馆珍藏的《雷锋日记》中,有一篇是1962年2月雷锋看了六小龄童父亲主演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专门写的观后感。他赶忙跑去复印下来,做成铜牌珍藏在家中,这也成了他捡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漏。

收藏是一场最美的修行

很多人搞收藏是为了升值,六小龄童搞收藏从没想到从中赚钱,可是随着近些年艺术品市场的愈发火热,他专属的猴系藏品也身价倍增。他曾买过一张民国时期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烟标,当时只花了三百多元钱,现在已经价值过万元。

其实,早在2004年,他就将1300多件文物藏品一次性捐给了江苏淮安楚州区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其中不仅有赵朴初、关山月、姚雪垠、侯宝林等艺术大师的墨宝,还有元代道观遗物大型石雕“三王石”等遗世珍品,专家估计价值不下1000多万元人民币。

成为收藏大腕的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收藏的初衷,可是弘扬文化需要载体,博物馆是他想到的最好的形式。2012年,在上海市奉贤海湾旅游度假区,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六小龄童艺术馆拔地而起,这是第一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馆,馆内所有藏品均来自六小龄童的个人捐赠。

走进这里,就仿佛走進了一个《西游记》的世界,数量之多、档次之高,让人瞠目结舌。艺术馆分三层,第一层的铜器馆有铜器近百件,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二层书画瓷器馆的所有匾额、字画,均出自国内顶尖书画大师之手,像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韩美林、李可染等大家比比皆是,均价值不菲。

第三层则是杂项,各类印刷品、瓷器、木器、服饰、道具等,将整个楼层摆得满满当当,令人目不暇接。其中还有六小龄童最心爱的一套传家宝:这是四根不同材质的金箍棒,分别为木、竹、藤、铁,曾是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他使用过的道具,不仅见证了四代猴王在舞台上的辉煌,更让人们强烈感受到猴王世家对孙悟空的热爱和执著。

为了更好地宣传西游文化,六小龄童还积极推广“西游文化校园行”。截至2015年,他已经在全国近二百所学校做了有关“西游文化”的公益演讲。

多年来,他接连出版了《金箍棒的秘密》、《孙悟空成长日记》、《猴缘》等多本书,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解读西游文化,传承西游精神。其中《金箍棒的秘密》还被新闻出版署推荐为百本优秀图书之一。

2015年的岁末,六小龄童又为实现拍《西游记》的电影这一梦想而努力。他亲自赴美国与导演卡梅隆、斯皮尔伯格等洽谈,并在全球征集剧本。并表示:电影开拍时,不论是自己的哪一件藏品,都可以无条件地免费提供使用。

因缘而生,因念所致,把收藏与个人爱好完美结合起来,也注定了他的收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如今的他,仍然年轻潇洒,双目炯炯有神,舞起金箍棒虎虎生风,丝毫不减当年美猴王的风采。六小龄童坦言:乐在收藏,忙于奔走,想不年轻都难。

(本文拒绝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张小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