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为哈佛史上“脸最大”研究员,高晓松这次在捣鼓什么

时间:2024-06-18

米小蓝

2018年1月31日,高晓松发了一条微博,1万人评论,10万人点赞——“今天正式在哈佛入职成为研究员……努力做一个较好的知识分子。”一个搞音乐的,能到哈佛去研究历史,真是不简单!但其实,音乐只是他才华的冰山一角,他的学富五车和天生的高级知识分子情怀,永远充盈在血管里——

懂科学的艺术家

1969年11月,高晓松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知家庭。他的家族可谓群星闪耀,外祖父张维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中国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的院士,祖母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外舅公施今墨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舅舅张克潜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教授。

高晓松小时候住在清华大学的家属大院,四周的邻居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一有什么问题,父母就会写一张纸条,让高晓松去找谁谁谁,说那人一辈子都是研究这个的。这“谁谁谁”就是像梁思成林徽因这样的学界泰斗人物。

他们家里有很多书,就连走廊都摆满了书。高晓松曾经在《鱼羊野史》里形容:“我们家书柜下面都是卡片柜,上面是书,到处都堆满了卡片。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谷歌搜索,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这句话在哪本书第几页,等等。”在高晓松看来,看书是和吃饭、睡觉一样的寻常事。

强大的家族基因和后天环境的熏陶培养了高晓松的学霸潜质。中学读的是最厉害的北京四中,而且是在成绩前50的尖子班里。高考那年,高晓松就获得了保送浙江大学的名额。但是父母却不乐意,他们希望儿子留在北京,读清华大学。于是父母给出了两个选择:一是去浙大,但是得靠自己打工来读书,二是考清华,父母承担所有的开支。那个年代并不像现在可以随便打工,高晓松只得选择第二个方案,以超线60多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四大系之一的电子工程系。

高晓松出生前后正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家里的条件十分艰苦,但是父母却十分注重他艺术方面的培养,母亲更是常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所以别人都盯着课本拼命背的时候,高晓松还有闲情捣鼓些别的。他创办了北京四中的校刊、办诗社当社长;开主题班会时,好学生们除了课本不知还能聊些什么,高晓松却能把世界军事武器说得头头是道,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咋舌。

大学后,高晓松的心思全放在音乐上了。那正是摇滚摇曳生辉的年代,他萌生了组建乐队的想法。但是家里不支持不赞助,说:“你得先证明自己有凭此谋生的能力。”倔强的高晓松一分钱没拿,只带了一把吉他,靠着父母买的车票去了天津。自力更生的第一天,弹了整整一天琴,高晓松只收到了五毛钱。第二天去天津大学还被当成流氓抓了起来,最后只得灰不溜秋回到了北京。

从家里拿钱玩音樂是不现实的事情了,但是一颗被音乐烧起来的心却没办法熄灭下去。高晓松从北京各大高校找来了老狼、蒋涛、戴涛、赵伟等人,组起了一支“寒酸”的青铜器乐队:不超过一百元的吉他和贝斯,用刷子把替代的鼓槌,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改装而成的音箱,他们坐在清华的草坪上,在夕阳下,对着姑娘,喝着啤酒,唱啊唱啊,竟然唱出了不少名气,成为了全北京高校圈内数一数二的乐队,还曾经和崔健、黑豹、唐朝同台演出。

1990年暑假的一天,海南一家酒吧向他们发出演出邀请。乐队的其他人觉得不靠谱,只有高晓松和老狼拎着包去了。结果,海南人民不喜欢摇滚,他们也不会唱粤语歌曲,很快就被酒吧解雇了。

两个人身上的钱只够一张回北京的车票,高晓松发挥大无畏的精神,把票让给了老狼,然后自己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票去了广州,辗转后到了厦门。在厦门的日子捉襟见肘,狼狈不堪,好在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遇到了一段纯真浪漫的爱情,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低吟浅唱,给予了他莫大的灵感。《同桌的你》《麦克》《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无悔》等经典校园民谣就是这样滋润出来的,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奠定了高晓松“才子”的江湖地位。

原本,高晓松的人生蓝图早已经被规划好:读完清华,出国读博士,成为某个领域的学者或者科学家。父母教他琴棋书画,原本是期望儿子成为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但是高晓松却另辟道路,成为了一个懂科学的艺术家。

痞味知识分子的人生紧急刹车

1991年从厦门回到北京的高晓松发现自己真的很不适合当科学家,于是决定从清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所预备班学习电影,但是在最终考试时落榜了。这对一路顺风顺水的学霸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只得另谋出路,去亚视做实习编导。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晓松和朋友开了一间广告公司,赚了一大笔钱。

那时候他不过二十出头,一下子挣了那么多钱,高晓松的心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买林肯车,穿带大毛领的皮夹克,左夹一公文包,右手拿一3万块钱的大哥大,还要在上面绑一大个儿的BP机,要多张扬就有多张扬。

1994年资深音乐制作人黄小茂找到他,签下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的版权,出了专辑。《同桌的你》简单的吉他旋律、浅白的歌词唤醒了人们关于青春的记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朴实的语言加上淡淡的忧伤曲调在不经意间就能击中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高晓松和老狼彻彻底底火了,轻轻松松拿下了所有音乐奖项的一等奖。

出名后的高晓松变得更加骄傲、狂妄、自大。接受央视采访时,一坐下就是“北京瘫”,回答问题也是吊儿郎当的,结果这期节目根本无法播出。龙丹妮和汪涵去高晓松的家里采访,发现他竟然就穿着浴袍缩在沙发里,毫不尊重他们。

知名乐评人李皖曾经说过,在歌里,高晓松一直在回忆,回忆“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白衣飘飘的年代”“每个恋爱的孩子在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长”,纯情得一塌糊涂,好像随时要哭出来,让人以为他是个内向、伤感、学生气十足的人。现实中的高晓松恰恰相反,他轻佻、贫嘴、痞里痞气,满脸是浮夸的笑,满嘴是七荤八素的浑话,没一秒钟能够安静。

2011年,高晓松的骄傲和狂妄戛然而止。当年的5月9日,高晓松因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判刑6个月,有网友将高晓松的成名作《同桌的你》进行改编,变新版名为“酒驾的你”,以此来调侃酒驾入刑后第一个被抓的名人。

高晓松在法庭上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错了,甚至拒绝律师为他辩护。高晓松说自己是那种带着痞味儿的知识分子,对牢狱的生活不害怕,反而多了些许期待,想知道另一面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没忘记母亲的教诲,他将枯燥寂寞的牢狱生活过出了几分乐趣。他带着热情去问狱友的经历,听他们的故事,听完还说要把震撼的故事拍成电影;和睡在自己旁边的黑社会大哥成为了朋友,吃光了别人私藏的一罐酱豆腐;和一位狱友拜了把子,说等他出来了要带他环游世界;他还教两个孩子写诗,给他们默写十三韵,让他们每句的结尾都押着韵,有一阵子,还掀起了一股人人写小诗的小高潮……

看守所里面只有笔芯,写起字来特别别扭,高晓松就把早上喝的粥涂在纸上,卷在笔芯外头,做成了一支比较粗的笔;没有表,他就自制了一个“沙漏”,以水瓶里的水的位置来判断时间。

无聊的时候就发呆,听着外面的雨声凝神。再后来,高晓松开始找书来看,看《大英百科全书》,同时还翻译了马尔克斯的晚年小说《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6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对于高晓松而言,这六个月并不是一场审判,而是一次救赎。一个清华才子,校园民谣旗手,恃才傲物的游吟诗人,从书香门第,一路名校,少年成名,高晓松觉得之前走过的路都太飘了,看守所漫长的184天给了他一个紧急刹车,让他停下来,反思自己的人生:一个从小被惯大的名校生,20多岁的膨胀可以被大家原谅,但这种人在40多岁的时候应该担当更辽阔的使命,做一个名校生应该做的。

高晓松式的诗和远方

等他出狱的时候,有人揶揄:这半年痛不欲生吧?没想到他回答:“坐牢这半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把這一切想明白的高晓松,出狱后坚定要做一个知识分子。“你没空读闲书,我来替大家读书;你没空聊天,我来替大家聊天。”《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三档节目无不是抱着这样的初心,结果都大受欢迎——他坐在板凳上,拿着一把扇子,从亚洲谈到北欧,从老兵战士讲到日本匠人,从格莱美转到好莱坞……看过这档节目的人都会惊讶于高晓松知识的广度和密度。坐在《奇葩说》的导师席上,他动辄就是上下五千年,出口就是字字珠玑,频爆金句。

尽管高晓松的身上还有一股天生的优越感,但是和少年时的恃才傲物相比,他早已放下了文青故作深沉的姿态,正如他自己所说,少年成长为大叔,曾经时不时想着踹生活两脚,现在内心早已趋于平和。

高晓松说自己是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如果他的钱只能够做一件事,在旅行和买房子之间,他会选择旅行。所以高晓松年轻的时候,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玩腻了再把车卖掉,然后再去下一个地方。高晓松每年会给自己定一个挣多少钱的目标,目标达到后,剩下的时间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心目中的自己,永远都是随性自由的。

高晓松做了一件更自由率性的事情,2015年年底他在北京开了一间名为“雜书馆”的公益图书馆,占地三千多平方米,馆藏文本百余册,藏的多是外面买不着的小众书籍,鼓书、杂字、民国教材,甚至也有自己私藏的书籍。这间图书馆连茶都是免费的,房租、日常维护、员工支出、珍贵书籍的特殊保养……无一不是巨额开销。高晓松这么解释自己做这件事的初衷:“为了努力做一个较好的知识分子。”

2018年2月,高晓松正式成为哈佛大学的研究员,任职东亚语语言与文学系。在微博上,高晓松骄傲地晒出了工作证,有些激动地说,自己要认真做点研究,努力做个好知识分子。这无疑又是高晓松学霸人生中的一枚勋章。

做研究大概也是为了探究更远的远方。曾经有人调侃高晓松那句著名的诗和远方: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很多人都以为诗和远方是指优渥的生活环境,风景迷人的旅途,但是高晓松式的诗和远方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境遇如何,从清华学霸到漂泊流浪,从“浪子班头”到被困铁门,他都能捣鼓出自己的乐趣来。

高晓松说,读书,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所以他才会在做学霸,做严肃的知识分子的路上孜孜不倦。

编辑平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